本文目录
一、1987年大兴安岭失火如何灭的
人工扑灭,包括人民解放军、森林警察、人民群众共5.8万多人。
1987年5月6日始,先后历时28天,于6月2日火场清理完毕,火场明火、余火、暗火全部熄灭。
参加这次扑火的军、警、民工5.88万多人。其中:
2、森警、消防干净和专业扑火人员2100多人。
3、预备役民兵、林业职工和群众2.27万多人。
1988年5月6日,中共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决定将5月6日定为全区反思纪念日。地委、行署、林管局同时在加格达奇召开了全区"五.六"崐火灾反思有线广播大会。
5·6大兴安岭火灾起火最初原因是一位林场工人启动割灌机引燃了地上的汽油造成的,灭火时只熄灭明火,却没有打净残火余火,致使火势失控。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火烧区,经过20年的恢复和保护,火烧迹地上重新长起了大片树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6大兴安岭火灾
二、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因救人牺牲的人员有多少
1、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人牺牲的人员,具体数量没有官方数据。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火灾时,许多老百姓都投入了救火行动之中,所以无法准确记录具体因救人而牺牲的人员数量。在1987年发生的这场,长达28天的火灾中,总共有210人死亡,5万多人无家可归,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严重的一次特大灾害。
2、第一,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发生的原因。最初起火地点是古莲林场,林场的临时伐木工汪玉峰因为操作失误,无意中点燃了汽油,因为汪玉峰缺乏救火知识所以没有进行有效灭火,导致这场大火愈加严重。另一个起火的地点是西村集镇北的河场,两名临时工私自携带柴火上山,并在吸烟后未完全熄灭烟头,导致柴火燃起引发火灾。大风狂起,携带着火苗向四处蔓延这两场火灾最后逐渐形成了一场范围大,损害严重的严重自然灾害。
3、第二,引发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1987年的气温出现反常,大兴安岭当地长时间无雨,天气干燥,树木和杂草中的含水量极其低,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外加当时森林区杂草与树木茂密,更容易造成火势蔓延。火灾燃起时,十级大风挟带着火苗点燃了周边树木,使这场火灾越来越大。
4、第三,当火势越来越大时,普通群众都加入了救援灭火活动之中,数万名战士以及老百姓经过长达28天的灭火以及人工降雨中,终于结束了这场灭火行动。然而在这场大火中造成了210人死亡,许多人受伤,5万多人无家可归。
5、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牺牲人员没有具体的官方数据,在这场火灾中造成了210人死亡,5万多人无家可归。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发挥群防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应急管理、林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森林火灾的科学预防、扑救和处置工作。
三、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情况
1987年大兴案岭森林大火发生在林业部所属管理局的北部林区。这个管理局所辖林区面积964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5.5亿立方米。从1964年起开发建设,到现在共建成8个林业局,年产木材450万立方米。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来势很猛,东、西两线同时起火。在西部,5月6日起火,到7日晚刮起了八级以上大风,5个小时火头推进100公里,铁路、公路、河流,甚至500米宽的防火隔离带都阻挡不住。一个晚上就烧毁了西林吉、图强、阿木尔3个林业局所在地和7个林场、4.5个贮木场。
当天夜间,东部塔河县盘古林场的火势也迅猛异常。到8日,西部漠河、东部塔河县境内已分别形成面积为30万和20万公顷的大火海。此后,火势继续蔓延。经过25天的顽强扑打,于6月2日彻底扑灭。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是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员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据统计,直接损失为:过火面积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70万公顷。
烧毁贮木场存材85万立方米;各种设备2488台,其中汽车、拖拉机等大型设备617台;桥涵67座,总长1340米;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48公里;粮食325万公斤;房屋61.4万平方米,其中民房40万平方米。受灾群众10807户,56092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至于这场大火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更不是用金钱能够计算出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和处理情况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