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声音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更快
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为:固体约5000米/秒(不同材质速度不同),其中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液体约1500米/秒(依材质和温度有所不同);气体约340米/秒(0℃)。
因为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拥有波动传播的性质,例如频率,波长,反射,折射,干涉,衍射,散射等
1、音速跟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有关,弹性模量是单位体积物质的抗力和形变量之比值,弹性模量越大,物质间不同形变程度处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而使加速度变大,声音就传播的越快。
但若弹性模量相同之材料,密度越大则会使不同形变程度处之间的加速度降低,导致声音传播的速度降低,因此声音传波的速度和两者皆相关。数学形式详见音速页面。摄氏0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31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73米/秒;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88米/秒。
2、声音的传播也与温度有关,声音在热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冷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3、声音在传播还与相对运动有关,音速是相对于静止介质而言的,因此若介质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则声音抵达的时间则要考虑相对运动。
4、音频在不同之相对运动状态时也会改变,详见都普勒效应,
5、声音在经过不同音速的两介介质面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例如人面对群山呼喊,就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回声。
6、干涉的例子是例如放烟火时若周遭有具有周期性的建筑结构存在,则听者会在烟火爆炸声后听到一个有特殊频率的回声,此和光谱和光栅分光原理相同。
7、衍射的例子是当房门开启一个小缝时,房内所有的角落都听得见由门缝传播进来的声音。
声音是一种波动,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声音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声音总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里叶变换。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Hz)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
二、声音在哪里传播速度最快
传播速度的顺序是: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最慢的是在气体中。
1.古代军队来时(骑兵),耳朵贴在在地上挺会听到声音,不贴在地上就听不到.(固大于气)
2.人游泳时会听到水的“咕嘟咕嘟”的声音,耳朵在水上实则听不到.(液大于气)
3.固大于液的贴近生活例子实在是不好举,但你可以做个实验:准备一个铁盒和一个铁块,铁和里面装满水(主意要装满),然后尽量用相同的力气去敲击.可以听出铁块的声音比装满水的铁盒声音大.(固大于液)。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声音在哪里传播最快
1、水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最慢的是在气体中,因此声音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的快。
2、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3、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4、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
6、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