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举案齐眉的典故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举案齐眉的典故主人公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举案齐眉的典故 举案齐眉是什举案齐眉成语故事
“举案齐眉”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四大丑女之一)的故事。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
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据说梁鸿未婚前,就名气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
孟光未嫁时,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夫妇婚后第七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
后随梁鸿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梁鸿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著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的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
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
邻家的一些老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
2、孟光
孟光,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放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光
举案齐眉有什么典故
举案齐眉的典故:
东汉学者梁鸿回老家时,有许多女子想嫁给他,他都谢绝了。有个叫孟光的女子虽然生得又矮又胖,但品行修养很好。她拒绝了许多人的登门求婚后,三十多岁如愿以偿地嫁给了梁鸿。婚后,他们靠种地和织布为生,日子过得幸福和睦。
后来梁鸿因在一首诗中触犯了汉章帝,夫妻俩不得不流落到吴中。每天梁鸿帮人干完活回来,孟光总是低着头,把准备好的饭菜用托盘举到跟眉毛平齐的高度侍候丈夫用餐。案:托盘。这个成语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扩展资料:
举案齐眉【近义词】: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
举案齐眉【反义词】:琴瑟不调。
相敬如宾,实为“如宾相敬”,是古汉语中“状语后置”句式。指的是夫妻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互相敬重、爱护、感恩,建立动态平衡和谐的良性关系。
琴瑟不调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ín sè bù tiáo,意思是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或比喻夫妻不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说的是谁的故事
举案齐眉是形容夫妻关系和谐的成语,最早说的是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和他的妻子孟光。梁鸿字伯鸾,扶风人,也就是今陕西宝鸡扶风县,他年幼丧父,但学习刻苦,曾进入太学学习,经史子集无一不通,毕业后分配到上林苑牧猪。有一次,梁鸿不小心遗漏火种,烧了一户人家一点财物,便以猪作价赔偿,但那户人家刻薄,还嫌不够,让梁鸿做护院来补偿,梁鸿也不抱怨,恪尽职守,倒是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一起为他打抱不平,责备户主。户主良心发现,准备将猪还给他,但梁鸿觉得自己有错在先,坚决不受。后来他也不再当猪倌,回老家去了。有一次,梁鸿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洛阳,作了一首《五噫歌》,指责王公贵族,替百姓鸣不平,结果被汉章帝知道了,按说汉章帝也是个明君,也许梁鸿的歌词写得刻薄了些,竟把皇帝给惹急了,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一路东逃到渤海之滨。后来追捕令又发到了山东,梁鸿只好携妻儿南逃至吴地。他们在此隐姓埋名,在一大户人家皋伯门下做雇工,就住在人家的廊庑之下,以帮人舂米为生。举案齐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举案齐眉的另一位主人公就是梁鸿的妻子孟光,这位女性也不是一般人,她跟梁鸿是老乡,据说长得又胖又丑还黑,力气大到能举起石臼,也许是挑花眼,也许是没人要,到了三十岁还待字闺中。
举案齐眉来自哪个时代的典故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典故】
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
梁鸿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很费了一些周折。三十岁了还没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爷嫌她模样儿不够娇,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爷的一副娇模样。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
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苏州)。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举案齐眉的接过来,这样两人才开始吃起来。[2]
举案齐眉的典故,来历。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典故】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梁鸿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很费了一些周折。三十岁了还没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爷嫌她模样儿不够娇,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爷的一副娇模样。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苏州)。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举案齐眉的接过来,这样两人才开始吃起来。 [2]
麻烦采纳,谢谢!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举案齐眉的典故和举案齐眉的典故主人公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