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五体投地指的是哪五体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五体投地指的是哪五体以及佩服的五体投地是啥意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五体投地指的哪五体
五体投地是一种恭敬、敬重的表情,通常指的是向某个人或神明表示崇敬和赞叹时,敬礼时俯伏于地,双手平伸在前方,额贴地,膝盖着地,以身体五个部位与地面接触,表示万分的敬意和虔诚的心情。所以五体投地指的是额头、鼻子、手掌、膝盖和脚趾这五个身体部位。五体投地是指哪五体
乃佛教礼法之一,又作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礼、头面礼、顶礼。本为印度所行之礼法,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印度所行之礼敬法共有九种,其第九种即五体投地,为所有礼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后佛教亦沿用此一礼法,并以之表礼敬之最上者。所谓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等,亦称五轮。
参考资料:http://www.xiaoi.com/question/html/260317.html
五体投地指的是哪五体
五体投地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其中的五体指:双手双膝加头顶。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出自《大唐西域记&三国》。
&五体投地&除表示实际行礼之外,还表示对他人极度敬重推崇之意。
“五体投地”是指哪五体
指两手、两膝和头.
相关内容:
五体投地
wǔ tǐ tóu dì
〖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是哪五体
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
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扩展资料: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近义词】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反义词】嗤之以鼻
【辨形】投;不能写作“头”
【歇后语】鲁肃服孔明
【灯谜】卧倒
出处:
《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公元636年)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646年)
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又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去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公元707年后)
示例
1.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
2.“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伯珍五体投地,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五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体投地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