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使徒信经和使徒信经歌曲原唱歌词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使徒信经以及使徒信经歌曲原唱歌词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基督新教的信经
使徒信经
1.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
2.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
3.因着圣灵感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
4.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5.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
6.他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
7.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8.我信圣灵;
9.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
10.我信罪得赦免,
11.我信身体复活;
12.我信永生。阿们!
迦克顿信经的介绍
迦克顿信经(Chalcedonian Creed),又译作《查尔西顿信经》。制定于主后451年,是基督宗教关于基督论正统的准则。该信经极力维护基督单一位格的完整,全然强调基督神人二性的分别。它针对犹提乾派的基督论——即认为基督只具有神性,人性被神性所盖过——清晰地提出:基督从神性而言,与父神同质,就其人性而言,与人类同质,其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二性存在于一位格内。《迦克顿信经》就基督神人二性制定了正统的规范,并且显现出救恩之所以成立,正是因为基督作为圣子既具备完全的神性也具备完全的人性。是基督教信经之一,与《使徒信经》、《亚他那修信经》、《尼西亚信经》并称为基督教四大信经。公元451年由迦克顿大公会议制定
信经的信经 Credo
在起初,宗徒时代的教会,就采用一些简短而标准的条文表达并传授自己的信仰。其后教会也很快地把自己信仰的主要内容,编成条目分明且有系统的纲要,特别给洗礼的候选者使用。
这些信仰的撮要称为「信仰的宣认」,因为它们总结了基督徒所宣认的信仰。它们也称为「我信」Credo,因为「我信」是这些撮要的第一个字。它们也称为「信经」Symbolum fidei。
信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天主圣父及其奇妙化工;第二部分论述耶稣基督及救赎奥迹;第三部分论述我们圣化的本原——圣神。这些就是我们(洗礼)印记的三章」。
在不同的世纪中,曾出现许多形式的信仰宣认或信经,以回应不同时代的需求,有宗徒时代和古老教会的信经、〈任何人〉信经也称圣亚大纳修信经、某些公会议(托利多,拉特朗,里昂,特伦多)或某些教宗的信仰宣认:〈达玛苏信经〉或保禄六世的〈天主子民信经〉(1968)。
3~4世纪逐渐成为有专一格式的信经。在各派间流行最广的有《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大纳西信经》,三者称普世信经。此外,天主教、东正教和其他一些教派还另有本派的信经。
各派观点天主教认为圣经、圣传和信经在信仰上具最高权威,三者皆被视为绝对的和无误的。天主教还认为历次公会议,特别是特兰托公会议和梵蒂冈公会议有关教义的决议和教皇的宣谕,都具有信经的性质和权威。东正教则承认从第一次到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间(325~787)的前七次公会议的教义决议都绝对无误,具有信经性质。新教一些较大宗派除接受三个普世信经外,也各有较详细的权威性信仰纲领,称信纲或认信文。但新教一般认为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信经仅为信仰的纲领性表述。近代有人把信经视为一信仰纲要,他们强调credo是单数第一人称现在时态的动词,因而反对把信经作为强制性的信条(拉丁文 credendum)。还有些宗派不赞成有固定的信经。见《三十九条信纲》。
公理宗的认信文为萨沃伊信仰宣言(1658),由200多位牧师和信徒代表于伦敦萨沃伊宫举行会议制定。其中教义部分32条与威斯敏斯特认信文的相应部分几乎完全相同,反映了加尔文的观点。反附30条关于教政体制的条文,采纳公理制。18世纪美国公理会曾再加修订。
此外,还有门诺宗的多尔德雷赫特认信文(1632),共18条。它反映了门诺宗的信仰特点,如主张只有成人才能领受洗礼,并须用全身浸入水中的方式进行。主张于领受圣餐前须行彼此互为洗脚之礼,主张不抵抗主义和反对起誓等。卫斯理宗则将J.卫斯理所订二十五条宗教论纲(1784)和他的《新约圣经注释》(1754)以及《标准讲章》并列为教义标准。浸礼宗在其发展初期有正统信经(1678)、伦敦认信文(1644及1677)、费城认信文(1707)等,后均被新罕布什尔认信文(1832)取代。20世纪以来浸礼宗的教会多不主张采用认信文。
东正教接受三个普世信经和前七次公会议有关规定外,从9~20世纪,还先后公布过13种信仰宣言。其中重要的有君士坦丁堡牧首更那丢公布的认信文(1455~1456)、耶柔米二世对路德派的《答辩函》(1573~1581)、基里托保罗的认信文(1625)、莫基拉的彼得的正教认信文(1642年修正版)和多西丢斯认信文(1672年耶路撒冷宗教会议批准)。 1965年,当时的教宗保禄六世因教会信德道理越发混乱而发布了天主教会的最新版本,这个版本中,首次提及了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信经,尤其是各重要信经,大都产生于教会内各派在教义问题上发生重大争论之后,作为结论,以肯定占优势派别的观点为正统,排除异己,有些信经还特别对异已加以咒诅。由于信经集中表达了历代基督教正统派教会信仰的基本要求,一些神学家常根据信经(特别是《使徒信经》阐发各自的观点。现代普世教会运动中有人提出,以较被普遍接受的《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为各派共同信仰基础,谋求互相了解合作,以促进教会的重新合一,但迄今尚无现实效果。
亚他拿修信经的两部份
第一部份以三位一体为主题,是依据奥古斯丁的神学写成。
第二部份强调基督的神人二性,道成肉身及救赎。
《亚他那修信经》以诗体写成,共44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三位一体为主题;第二部分则强调基督一位二性、道成肉身及救赎。在阐述三位一体时,突破了圣子隶属圣父,圣灵隶属圣子的本体隶属论,认为圣父、圣子、圣灵在本体或本质上绝对合一,同质同尊同荣。同时又强调每一位格独特的属性,圣父乃是三一之根基,圣子由圣父受生,圣灵由圣父、圣子发出。在基督论上。信经则重复了《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墩信经》的信条。可以说《亚他那修信经》是基督信仰在本体论上的最高峰,使教会更明白了神的属性。
亚他拿修信经的介绍
《亚他那修信经》与《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墩信经》并称基督信仰四大信经,被新教、公教等正统教派视为重要的信仰告白。《亚他那修信经》大约在5世纪时在西方教会流传,目前的版本形成于9世纪。由于信经的内容概括了亚他那修的神学思想,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他的作品。但17世纪时,天主教学者Voss宣称此信经并非出于亚他那修之手,从此,信经作者成为教会史上的悬案。尽管信经作者已不可考,但对基督徒认识真理,抵御异端仍具有重要意义。信经以诗体写成,是基督信仰在本体论上的最高峰,使教会更明白了神的属性。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