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历史上对于张居正的死因是怎么说的
1、关于张居正之死,记载他死亡的文献资料很多,但说明其死因的材料却不见。下面这条可信度是最高的,下面这条说张居正是中毒死的。
2、万历十年三月,张居正因病重向万历皇帝请得病假以后,给山东巡抚杨俊民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3、贱恙一向不以痔治,迁延十有余年,故病日深。近访得一名医,仰蒙胜恩赐假治疗,乃得去拔去病根。今病虽除,而血气亏损,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揆之生理,尚属艰难。
4、到了该年五月,张居正在给他的恩师徐阶信中,又再次提到了他的病情。
5、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
6、从上述两封信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张居正得痔疮这个病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有十余年之久。到了万历十年,才访得名医按治疗痔疮的方法,拔去病根。但因为年事已大,治疗过后,身体异常虚弱。
7、张居正死于1587年,史书上虽然没有留下赵裕为张居正治疗痔疮的过程和方法,但我们可以参照1617年成书的《外科正宗》里痔疮的治疗方法,书上使用的治疗方法和赵裕使用方法应该是一样的。
8、“诸痔断其根,必须枯药”,当时对痔疮的治疗,不像今天可以直接切除,而是用一种枯痔散的药物涂在病处,令其自行干枯坏死并脱落。
9、“凡疗内痔者,先用通利药荡涤脏腑,然后用唤痔散涂之肛门内...早午晚每日三次...轻者七日,重者十一日”
10、那枯疮散是什么呢?“枯痔散内用白矾,蟾酥轻粉共砒霜。再加童子天灵盖,枯痔方中效岂凡。”砒霜大家都知道了,有剧毒,其余白矾、蟾酥、轻粉也都是有毒物质。换言之,赵裕就是在张居正的病患处涂上了各种有毒物质,而且每日三涂,时间长达半个月之久。
11、直肠的黏膜是有吸引能力的,这些剧毒药物由此进入张居正的体内,他才会“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这也符合砒霜中毒的症状。因此张居正之死,是体内摄入了过多的砒霜等有毒物质从而中毒而死。
12、还有其他文献也记载了张居正之死。
13、一、明代大才子、大文字王世贞所著《嘉靖以来首辅传》
14、居正则亦已病矣,病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而脾弱不能进食。使医治痔以效,寻下雍口而不能畅,不获已,复用寒剂泄之,遂不禁去。若脂膏者,而大肠亦遂出,日以嬴削。上,时下谕问疾,大出金帛,以为医药资,凡四阅月,竟不愈。
15、王世贞在他的书中,根据他花钱从张居正仆人得到的一手情报,说张居正是因为妻妾过多,纵欲过度,滥服春药,最终导致患上痔疮,经过治疗以后,身体情况愈下,不到4个月就死了。
16、二、沈德符在其《万历野获编》里,又进一步指出张居正所服房中药为“海狗肾”
17、媚药中又有腽肭脐,俗名海狗肾……昔张江陵,末年以姬侍多,不能遍及,专取剂药,终以热发。严冬不能貂帽,百官冬月虽承赐命耳,无一人敢御,张竟以此病亡。
18、和王世贞的观点一样,沈德符也记载了张居正因服食春药导致体内燥热,然后染上痔疮而死的说法便成了民间野史轶闻的主要说法。
19、王世贞虽然是张居正的同科好友,两人关系并不融洽。张居正当权之时,本想起用王世贞,但王世贞却“不甚亲附”。随后,王世贞又因为其他事情得罪了张居正,被调到南京担任刑部右侍郎。明朝的南京朝廷是闲职,有名无实,王世贞于是“称疾不去”。因此王世贞对张居正是有怨气的,所以在写张居正传时可能会有失偏颇。
20、至于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时,张居正已被万历皇帝清算,成了反面例子,不少人都往他身上泼脏水已取悦皇帝。沈德符随父亲居于北京,每天耳濡目染,张居正的形象在他心中难免是负面的。
2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居正
二、张居正是怎样死的
1、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所主持的万历新政,为大明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居正生于1525年,卒于1582年,享年58岁。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死于滥服春药,有的说他死于疾病。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他不是寿终正寝,也不是死于政治迫害,而是死于意外。
2、明朝文学家沈德符有关于张居正死因的记载。沈德符祖父科举及第,曾任陕西按察副使;父亲沈自邠系万历五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曾参加修订《大明会典》。正是因为其父是一位史官,沈德符受其影响,自幼喜闻朝野故事,同士大夫及故家遗老、中官勋戚,多有交往,近搜博览,博洽多闻,尤明于时事和朝章典故。沈德符本人也是进士出身,他在《万历野获编》中指出:“张居正所服房中药为海狗肾,媚药中又有温肭脐,俗名海狗肾,其效不减昚恤胶,然百中无一真者,试之,用牝犬牵伏其上,则枯腊皮间阳茎挺举,方为真物,出山东登卅海中。昔张江陵相,末年以姬侍多,不能遍及,专取剂药,盖蓟帅戚继光所岁献,戚即登之文登人也。药虽奇险,终以热发。严冬不能貂帽,百官冬月虽承赐命爰耳,无一人敢御,张竟以此病亡”。
3、这段话的意思是,张居正妻妾甚多(传说有四十多位),不能一一应付,戚继光为感谢张首辅知遇之恩(又献两名波斯美女,即阿古丽和布丽雅)献了大量的登州特产温肭脐春药,张居正经常服用,导致浑身燥热,即使数九寒冬,不敢戴貂帽,群臣因为敬畏张居正,只有效仿他光着头挨冻。
4、《万历野获编》成书于万历三十五年,即1607年,相去张居正过世已25年,如果说,由于传闻失误,或者为了迎合万历而作,有没有其它佐证呢?无独有偶,明朝大才子、文学家、与张居正同朝为官的王世贞著有《嘉靖以来首辅传》,他指出:“居正则已病矣,病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而脾弱不能进食。使医治痔以效,寻下雍口而不能畅,不获已,复用寒剂泄之,遂不禁去。若脂膏者,而大肠亦遂出,日以嬴削。上,时下谕问疾,大出金帛,以为医药资,凡四阅月,竟不愈”。这段话的意思是,张居正本来就病了,行房颇多,不能一一应付,就经常食用春药。由于食用海狗肾之类的春药过多而致燥热,大便干结,只好饮寒剂泄药。而泄药引起病灶污染及扺抗力下降,又不能进食,最后病情越来越重。皇帝亲自过问,并赐金帛作为医药费,过了四个月,竟然没有康复过来。
5、有人说,王世贞也许与张居正有过节,故意扺毁他。其实不然,张居正的功绩有目共暏,即使在万历新政中受过他打压的官吏,也在万历清算中替张居正鸣冤和奔走呼号,说明大多数朝臣觉悟挺高的,不会因个人恩怨在一个功臣死后往他身上泼脏水;何况自嘉靖以来,上自帝王,下自走卒,淫风日甚,据说淫书巜金瓶梅》就成书于那个时候;在那样一种背景下,以淫秽之名来打击政敌,不是显得幼稚可笑吗?
6、关于张居正的死因,可以从他的两封信中看出端倪。第一封信是写给山东巡抚的,当时是万历十年三月,已告假养病。他说:“贱恙一向不以痔治,迁延十有余年,故病日深。近访得一名医,仰蒙圣恩赐假治疗,乃得拔除病根。今病虽除,而血气亏损,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歩难移,揆之生理,尚属艰难”。
7、这个名医是谁呢?在五月第二封写给恩师徐阶的信道出了答案:“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的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除,元气亏损,脾胃虚弱,不能进食,几于不起”。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他治痔者,就是徐阶府中的医官赵裕。赵裕釆取的什么方法治痔呢?成书于1617年《外科正宗》记载:“诸痔断其根,必须枯药”。将名为“枯痔散”的枯药涂于患处,令其自修干枯坏死脱落。枯痔散内含白矾、蟾酥、砒霜等,其中砒霜剧毒,其它轻毒,大肠粘膜十分敏感且吸附性强,身体弱者根本杠不住。枯痔散的效果怎么样呢?此书出版距离张居正过世已35年,可能除少数人不适外,应有一定的疗效,否则不会出版发行。正如书中自诩道:“轻粉共砒霜,再加童子天灵盖,枯痔方中效岂凡”。对于任何人来说,不会致其死亡,那么张居正究竟是因何原因死的呢?
8、张居正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老师,朱翊钧即位时年纪尚小,张居正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对小皇帝要求严格。从1572年代替高拱出任内阁首辅十年,从财政方面,清丈土地,贯彻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经过改革,积存的粮食可吃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在军事方面,重用李成梁、戚继光镇守边关,使得边防固若金汤;在吏治方面,釆用“考成法”,根据官员的政绩确定去留升降,使得政令畅通,效益倍增。张居正为改革弊政不遗余力,然大量的文牍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痔疮,走路生疼,大便带血,生活极为痛苦。当时淫风日盛,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也不例外,传说同僚艾自修为报讥笑之仇,捕捉到他与李太后的私情,便对出下联密告万历皇帝,成了日后被清算的原因之一。附上下联:
9、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张居正针对艾自修没中龙虎榜时出的上联)
10、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艾自修捕捉到他与李太后私情后对的下联)
11、张居正的妻妾甚多,自已身体有病,又服食春药,导致健康状况渐差。听说恩师家有医官赵裕,急欲治愈,奈何药猛体弱,以致一命呜呼。张居正的真正死因,是淘空了身体,加上为根治痔疮而下的猛药,导致其承受不住而迅速衰竭死亡。如果不下此猛药,依保守治疗,再加上回避房事,张居正不会那么早离世。鸣呼,他虽非道德完人,然历史功劳不容抹煞!
三、张居正怎么死的 明朝张居正的死因是什么
2、张居正为官期间,大胆向皇上谏言,深受李太后和皇帝的重视。明神宗对张居正的改革措施非常赞同,在得到皇上的支持后,张居正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3、张居正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开始改革。改革并未持续多久,张居正改革便遭到了阻碍,因为他的改革触犯了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眼看自己的利益逐渐被剥夺了,他们便召集贵族阶层对张居正的新政实行阻挡。
4、万历十年,张居正在推行新政期间,积久成疾,身染重病之后很快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