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鸩是什么意思
鸩时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
“鸩”,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èn,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鸩”的基本含义为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引申含义为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如鸩酒、饮鸩止渴。
1、名词。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示例: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楚辞·离骚》。
示例: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使医鸩之,不死。——《国语·鲁语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禁切,音沉。【说文】毒鸟也。【玉篇】毒鸟食蛇,其羽画酒,飮之卽死。【广雅】鸩鸟。其雄谓之运日,其雌谓之隂谐。【广志】鸩形似鹰,大如鹗,毛黑,喙长,食蛇及橡实。【晋语】置鸩于酒。【屈原·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予以不好。
又鸩有同名殊类者。【山海经】瑶碧之山有鸟,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又通作酖。【左传·闵元年】宴安酖毒,不可怀也。【注】酖与鸩通。又鸩有同名殊类者。【山海经】瑶碧之山有鸟,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
二、鸩、鸨 是什么
1、鸟名。头小颈长。鸨科中型和大型狩猎鸟类,与鹤形目的鹤和秧鸡有亲缘关系,比雁略大,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不善于飞,而善于走
2、(鸨鸟的脾脏与小肠);鸨合(鸨与他鸟相合。比喻男女淫乱)
3、①鸟类的一属,不善飞,能涉水。
4、【鸨母】旧社会开设妓院的女人。又叫鸨儿、老鸨。
5、鸩酒毒:病名。鸩是一种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泛指饮毒酒所致中毒者。《辨证录·中毒门》:“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
三、鸠和鸩的区别是什么
“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有毒的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在现代的解释中鸩毒就是鹤顶红,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因此,“鸩杀”也就是用鸩酒把人毒死的意思。“鸩杀”多是古代帝、后处理内宫事物时采用的一种方式。
“鸠”是鸠鸽科部分种类的通称,中国有绿鸠、南鸠、鹃鸠和斑鸠等。
鸩: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王莽传下》:“又闻汉兵言,莽鸩杀孝平帝。”
译文:王莽听到了汉兵的话,喝酒时把鸩毒下到酒里,毒死孝平帝。
鸠:先秦左丘明《国语·语九》:“庶曰可以鉴而鸠赵宗乎!”
译文:这样可以作为鉴戒而抹灭赵氏宗族啊!
鸟名。天将雨时其鸣甚急,俗称水鹁鸪。
即斑鸠。班,通“斑”。一种留鸟。
毒酒的意思。鸠是一种似鹰的鸟类,其羽毛上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此酒毒性很大,一般无药可解。常用于帝王赐死臣子和后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