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江苏宝应县的历史由来,宝应百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江苏宝应县的历史由来
秦汉建县,始分东阳、射阳、平安,后迭经动乱,南齐时并称安宜县,沿用至唐。“唐上元三年有一尼姑真如在境内获“八宝”,献给了皇室。时逢“安史之乱”平息后,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于是将土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同时又将安宜县改称为宝应县。
宝应县,隶属于江苏省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里下河平原西北部,扬州市北缘,属宁镇扬同城化外围圈层,介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之间。
宝应县东举核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区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017年,宝应县人口89.49万人,总面积为1467平方千米。
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先后属吴、越。秦时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隋初置安宜县。
唐肃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军,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明隶高邮州。清属扬州府。
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县境解放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扬州、泰州专区。
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1983年3月,隶属扬州市。
二、宝应属于江苏省那个市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并迹缘,介于北纬33°02′46″~33°24′55″,东经119°07′43″~119°42′51″之间。东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县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
最北缘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直线距离约47.4千米,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
宝应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呈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4℃。
宝应县水域面积4.88万公顷,滩羡运地面积1.76万公顷。水产养殖面积常年保持3万公顷以上,年水产品总量15万吨,除养殖常规鱼种外,龟、鳖、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80%,产量6万吨以上。
宝应县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泥炭兄蔽梁、黏土、铁锰结核、石油和天然气,境域大部分地区钻孔内部钻遇比较完整的第三系地层,是富含油气的远景层位。
湖泊多属浅水、封闭型水体,水生物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螃蟹、龟鳖珍珠,是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滩地面积约73.4万亩,为里下河地区最多的县份。
三、宝应县属于哪个市
宝应县,江苏省财政直管县,隶属江苏省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东界建湖县、兴化市、盐都区,南接高邮市;西连金湖县、洪泽区,北邻淮安市淮安区,总面积1462平方千米。
宝应县下辖14个镇。2022年,宝应县户籍人口84.85万人,常住人口67.85万人。政掘蚂府驻安宜镇宝应大道88号。秦,置东阳市。1960年,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宝应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
宝应县年均水资源总量4.71亿立方米,河道、湖泊水容总量1.5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量9.54亿立方米。远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1650立方米,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870立方米。运西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6300立方米,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720立方米。
截至2019年,宝应县共有土地总面积14.6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7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6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686公顷。
宝应县共有野生藻类植物74(属)种、维管植物256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形)浮游桡足类和枝角掘租类动物35种、底栖无脊椎动物判散兆28种、鱼类42种、鸟类70余种,境内栖息野生动物以野鸭、野鸡、大雁为多。截至2018年,宝应县野生药用植物305种,总蕴量356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