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失温症状有哪些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失温症状,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失温症状有哪些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一、失温症状有哪些
轻度失温症状:发抖,不能用手做复手芹中杂的工作;中度失温症状: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剧烈抖动,行为失常;重度失温症状:不能行走,思维混乱,外露的皮肤呈蓝紫色,并且肿胀,心脏及呼吸衰竭,最后死亡。首腊
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温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的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则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这也同时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风险。
1、轻度失温(Mild Hypothermia)。
体征:不能控制的发抖,不能做复杂的动作,例如攀冰或滑雪,但能够走路及说话。外围血管收缩。其中:在37~36度时,体征正常,可能开始发抖,在 36~35度时,会感到冷,抖动可轻可重,手开始发僵。不能用手做复杂的工作。
2、中度失温(Moderate Hypothermia)。
体征: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尤其是手部,例如不能够拉拉链。原因是外围的血流量不足。说话含糊,剧烈的抖动,行为失常,例如,开始脱衣服,但自己不觉得冷。会出现激烈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开始明显,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绊,开始迷糊,也可表现为警觉。
3、重度失温(Severe 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3.88~30度。这个温度将是致命的!在33.88~32.22度时,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抖动,说话困难,思维迟钝并开始健忘,明显的活动能力衰退,不能够使用双手,走路经常绊倒,情绪沮丧,低落。间歇性的发抖。在32.22~30度之间时,外露的皮肤呈蓝紫色,并且肿胀,肌肉毕山协调非常差,不能行走,思维混乱,但是也可能保持一个姿势并看起来有清醒的迹象。抖动停止,先是剧烈抖动,然后暂停,之后继续循环。暂停的时间会逐渐加长直到抖动完全停止。因为燃烧肌肉中糖原产生的热量不能抵抗核心温度的持续降低,人体停止了抖动来储存糖原。倒地,不能够继续行走,蜷缩成一团以保存体温,肌肉逐渐僵硬。由于外围血流量被限制,及乳酸和二氧化碳的累积,皮肤发白,瞳孔扩张,脉搏速度变慢。在体温31度左右人体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关闭几乎所有外围血液循环,并且降低呼吸和脉搏频率。
最后,死亡!在30度时人体进入一种看起来像是已经死亡,但其实活着的状态!在30度~27.77度时,肌肉僵硬,半昏迷,昏迷,脉搏与呼吸频率变慢,可能有心脏纤颤。在27.77~25.55度之间时,失去意识,心跳和呼吸反复无常且非常浅,脉搏可能触摸不到,任何突然的冲击都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并导致死亡。到了25.55~24度时,将出现肺水肿,心脏及呼吸衰竭。但很可能在达到这个温度之前就已经死亡了。
二、什么是失温该怎么办
到底这可怕的失温是怎么回事?为何夏天也会出现失温情况?遇到自己失温或同伴失温该怎么办?网易健康邀请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原行动队队长刘刚,为您解答关于失温的疑惑。
刘刚:失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是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最后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人体核心区主要指的是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用来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轻度失温,会出现不能控制的发抖,不能做复杂的动作,但能够走路及说话。在参加马拉松时,像复杂地域、在山地上爬,对身体要求比较高的情况,如果在这个情况下出现轻度失温,就有可能造成动作变形,坠下山崖或被石头绊倒、坠入到深坑。
中度失温,会出现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尤其是手部,例如不能够拉拉链。在跑步的过程当中可能穿的防晒衣或者防风衣,如果出现中度失温,拉链都拉不上,那温度流失就会流失得更快,是非常危险的。原因是外围的血流量不足。说话含糊,剧烈的抖动,行为失常,比如,开始脱衣服,但自己不觉得冷。会出现激烈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开始明显,如手脚不一致、说话脑袋反应快但嘴巴跟不上,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绊,开始迷糊。
重度失温时,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抖动,说话比较困难,思维迟钝、开始健忘,明显的活动能力衰退,不能够使用双手,走路经常绊倒,情绪比较沮丧,间歇性的发抖,外面的皮肤会呈现蓝紫色,并且肿胀,系统的协调也非常差,猜搜帆就连路都不能走了,思维也比较混乱,胡说八道。但是也可能保持一个姿势并看起来有清醒的迹象。
对于体温的界定,轻度失温,核心区就是心、肺等处,在37度到35.5度左右,中度失温是在35~33度左右,重度失温是33度到30度之间。
刘刚: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都会降0.6度,首先甘肃黄河石林景区平均海拔大概有2000多米左右,甘肃温度也不算高,如果赶上这种区域性的气温骤降,可能一下瞬间到0度。
另外就像热射病一样,热射病它不一定发生在夏天,也不一定发生在室外。有时候穿的比较厚,热量散不去,无论是冬季夏季还是秋季哪个时间段,它就容易发生热射病。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它跟温度没有绝对关系,所以就算是夏季,也会出现失温的现象。
在外失温,只有自己一个人,如何自救?
刘刚:当务之急的第一时间,在身体能控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应该拨打求助电话。
救援来的路上也不能闲着,首先看自己携带的设备,如果说什么也没带,应该迅速到一个避风的,或者说是气温相对来说比较暖和点的地方,最起码要离开原有地域,导致失温说明那个地方的气候肯定不对,要避开原有场地,迅速到一个相对来说风比较小,甚至没有风,如三角地域、避风港、山洞或者背风的山坡背面,低洼地等,最大限度的避免体温的流失。
选择躲避地的漏纯时候要勘探好,不能选择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或者洪涝灾害泄洪的地方或者遭雷击的地方。
另外要活动活动四肢,不能站着不动,但是不能剧烈运动,慢慢地活动手脚穗雹,捏捏揉揉,动作由小变大,慢慢的感觉身体发热,慢慢的感觉失温现象逐渐消失,甚至出现正常情况,慢慢地舒适的情况。
等医疗机构一到,正好自己恢复的差不多了,更好地配合医疗队员进行深度的治疗。
刘刚:目击者当务之急,第一件事就是要跟专业医疗机构打电话,必须要找到一个人帮咱们找专业医疗机构过来救他,然后在医疗机构赶往事发现场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把这个人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牢靠的地方,来进行下一步的救治,无论是帮他搓手心、跟他聊天,转移注意力,如果有吃的或者有热水进行补给,然后把衣物弄过来给他盖一盖,类似于这样的力所能及的做这些事情。
等医疗专业医疗机构来了以后,再进行交接,把医疗机构来的路上过程当中,第一目击者和幸存者之间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他的体征变化、这个过程当中做了些什么,口述或者写下来给人家看,跟他说明白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作为最后医院深度治疗或者后续治疗的一个比较宝贵的参考资料。
我和同伴都出现了失温症状,怎么办?
刘刚:救援,联合国通用的一条理念叫“要想救别人,首先保护好自己”,你自己本来也不行,你不仅帮不上忙,可能还帮倒忙,而且还把自己搭进去,那得不偿失。所以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你才能救另一个人。
若你和同伴能相互扶持,那就你帮我我帮你,谁有意识谁先来和医疗机构打电话取得联系,他们才是最后救你的。和同伴要相互交接班,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最大限度的延长自己生命存活时间,不能啥也不做。
最后,网易健康想提醒大家,在参加极限运动或赛事时,挑战自我、追求突破固然精神可嘉,但一定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珍惜生命,充分认识到极限运动的风险,充分了解自身的身体条件,充分学习急救自救知识,在每一次出发前都应做最坏的打算、最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比赛、享受生活。
三、人体失温有哪些症状
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失温的症状取决于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在人体流汗湿度加大时,再加上风力加大,极档神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从而造成失温现象。
失温,又称低温、低体温。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C(95.0°F)时的现象。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温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的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则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这也同时增加了心搏停止困罩的风险。
失温症主要有两行尺亏个造成原因,第一个最常见的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也有可能是处于任何一种会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这种状态,多和酒精中毒脱不了关系,但可能在患有低血糖、厌食症、年老与其他不明原因下促使失温症的产生。体温调节的恒定机转理应将身体温度维持在36.5~37.5°C(97.7~99.5°F)间。颤抖、增加自发性运动的频率以及穿上温暖的衣物都有助于提高体内温度。失温症的诊断主要是依据评估患者当下所处环境中危险因子可能引发的各项病征,或是借由量测病人的核心温度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