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诸葛亮《后出师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诸葛亮后出师表日积月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主要目录一览:
后出师表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翻译: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
2、刘繇(yóu由):字正礼,东汉末年任扬州刺史,因受淮南大军阀袁术的逼迫,南渡长江,不久被孙策攻破,退保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后为豪强笮融攻杀。《三国志·吴书》有传。
3、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前出师表》率军北伐魏国,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原文(诸葛亮)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载有《(前)出师表》,而没有《后出师表》。
当然也有人认为《后出师表》应是诸葛亮所写。因为张俨与诸葛亮同时稍后,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很熟悉,如果《后出师表》为人伪撰,张俨不会不加辨别就把它收进《默记》。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全文
1、后出师表原文(诸葛亮)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2、(48)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3、更主要的是,《后出师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诸葛亮之手。《表》是上给后主的。
4、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诸葛亮南征后,北伐魏国提上日程。北伐魏国是刘备集团一贯的方针。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全文?
(48)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更主要的是,《后出师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诸葛亮之手。《表》是上给后主的。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前出师表》率军北伐魏国,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诸葛亮《后出师表》和诸葛亮后出师表日积月累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