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东北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的一些知识点,和人与自然西伯利亚虎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东北虎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东北虎是国家保护动物。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栖吵薯息地被破坏与偷猎,至2015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野生西伯利亚虎仅500头之内。
西伯利亚虎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起源于亚洲东北部,曾经遍及俄罗斯西伯利亚至韩国地区,有300万年进化史,在中国境内又被称为东北虎。虽然它拥有巨大的体型和惊人的力量,野生的西伯利亚虎却依然濒临灭绝,这支珍稀物种的生死存亡仅系于一线。
东北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濒危(EN)以及《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属于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扩展资料
国家亏慎一级保护动物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升空者生动物名录》中,收录包括了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亚洲象等在内的9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2020年6月,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老虎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英文名:Tiger):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由于人类的猎杀和野外栖息地碎片化,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濒危动物。2016年调查显示,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为3890只。
扩展资料:
老虎形态特征:
虎的体态雄伟,毛色绮丽,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
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桥兄粗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虎强壮高大,毛色从北而南呈黄色到红色渐变尘悄,有深色条纹。不同于狮子吻长所以脸廓狭长的特点,老虎吻部较短敏镇,显得头大而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虎
老虎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
老虎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地区性灭绝、爪哇-地区性灭绝、苏门答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西马)、缅甸、尼泊尔、俄罗斯联邦、泰国、越南。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
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扩展资料:
虎的体态雄伟,毛色绮丽,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模中硬的虎须。
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虎强壮高大,毛色从北而南呈黄色到败码卜红色渐变,有深色条纹。不同于狮子吻长所以脸廓狭长的特点,老虎吻部较短,显得头大而圆。
雌虎开始怀孕,生活仍旧孤独,只是多了怀孕,不过,单调的独居生活因为怀孕而有了某种寄托。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千克,哺乳期5-6个月。
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小老虎跟随母亲生活两年左右,它的主要察穗课程是学习服从,然后是训练爬树、追踪、扑杀、搏击,这是它们日后生存下去的必备技能。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
世界级保护动物
世界级保护动物
世界级保护动物,自然界的生物多种多样,人们能见到的也只是少数,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的生活习性,随着近些年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动物的生存宽慎空间在缩小,国家也为此出台了许多保护政策,下面来了解一下世界级保护动物。
世界级保护动物11、大熊猫
大熊猫被称为中国的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保护的旗舰物种。
2、华南虎
华南虎仅分布在中国,属于中国特有的虎种,在1981年就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属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外已经灭绝。
3、白犀牛
目前世界上仅剩下一只白犀牛,属于全球的一级保护动物,这意味着白犀牛这种生物将面临着消失,位列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之首。
4、长臂猿
长臂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和老挝,由于人类的猎杀,目前全世界数量在500只左右,在中国的海南仅剩下13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将成为灭绝的动物。
5、美洲狮
美洲狮是最凶猛的野兽,它是猫科动物中最大的。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保护物种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非常稀少的物种。
6、山地猩
山地大猩猩给人一种金刚的感觉,它有着庞大的体型和凶猛的面孔,看起来非常的吓人。这种猩猩主要分布在维龙加山脉的艾伯丁裂谷山地森林,战争时期受到了严好消重的破坏,目前只有500只左右。
世界级保护动物2一、北部白犀牛,全球仅剩一只
目前世界上仅剩下了最后一只白犀牛,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饲养的都已经没有了,这意味着白犀牛这种生物将随着最后一头的.死亡而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位列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之首。
白犀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是现存体型第二大的犀牛,也是仅次于非洲象、亚洲象、非洲森林象和印度犀的现存第五大陆生动物。
白犀牛可分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截止2013年,地球上还有有大约20405只白犀牛,但是北部白犀牛的数量仅剩最后一只,40名武警24小时全副武装的保护着它,然而由于这头北部白犀的年龄太老了,已经没法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二、华南虎,野生种群已灭绝
周正龙的野生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让更多人的了解到了这一动物种群,友巧知开始关注它们的状况。华南虎仅在中国分布,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是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
华南虎个体较小,是虎类中个体最小的几个亚种之一。体型修长,腹部较细。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华南虎被捕杀,其中仅1956年全国收购虎皮1750张。1990年后就再也没发现过野生华南虎,有关组织曾多次发起寻找野生华南虎的行动,均没有任何发现。很多专家都认为,华南虎的自然种群已经灭绝。
截至2010年10月,全世界人工饲养华南虎数量共有110只左右。
三、黑冠长臂猿
黑冠长臂猿多数分布于中国云南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中型猿类,体长45-64厘米,平均体重5.7千克,最高可达8千克。雄性毛色为黑色,雌性毛色为黄灰色或淡棕色,它们头的顶部和腹部有一黑斑。由于人类的猎杀,黑冠长臂猿的种群被隔离成岛装分布,生境已经丧失了75%,加上繁殖率低,目前全世界的黑冠长臂猿的数量在500只左右,其中中国特产的海南黑冠长臂猿仅剩13只。
黑冠长臂猿不断被迫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地方,但这也没能阻止非法盗猎者的步伐,或许不久后它们就将从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中消失,成为灭绝动物。
四、红狼
红狼1980年就已经在野外灭绝,目前还有大约220只在美国被圈养。红狼是一种生存在北美洲的犬科动物,上体的颜色主要是肉桂红色和黄褐色,灰色或黑色组成的混合色彩,背部则是黑色,吻和四肢黄褐色,尾巴尖黑色,眼睛很亮。
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部,以松鸡,浣熊,兔子,老鼠,腐肉和家畜中的动物为主要食物,也会吃腐肉。由于数目稀少,红狼常找不到同类繁殖,而与北美大草原的灰狼交合,令纯种红狼的数量极具下降,野外已经无法寻得它们的踪迹。
五、白头叶猴
从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的头部的毛发是白色的,加之以树叶为食,因而得名白头叶猴。白头叶猴体长为50-70厘米,尾长60-80厘米,体重8-10千克,头部较小,躯体瘦削,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白头叶猴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目前白头叶猴仅分布在中国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而其该地区地形难以储水,时常发生干旱,给白头叶猴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六、北方毛鼻袋熊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第六位,北方毛鼻袋熊是袋熊的一种,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是一种最罕见稀有的怪异哺乳动物。作为一种新增物种,十年前才被人们所发现,然而现在北方毛鼻袋熊却只剩下100只。由于澳大利亚引进了野狗等捕食者,导致其几乎灭绝。而现存的北方毛鼻袋熊仅剩3个种群,只有其中1个种群在保护之中。
七、佛罗里达美洲狮
说起佛罗里达美洲狮大家肯定是有所耳闻的,这是猫亚科动物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凶猛的野兽之一。佛罗里达美洲狮是美洲狮的亚种之一,体长188-220厘米,体重32-72千克,栖息于除热带雨林外的各种环境。但是就是这样的猛兽也逃不过赏金猎人的猎杀,20世纪80年代末期,佛罗里达美洲狮的数量急剧下降,只剩下30只幸存,经过联邦政府的保护,现在的数量也不超过100只,在野外已经很难见到。
八、犁头龟
犁头龟是马达加斯加国内本地特有物种,只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安哥洛卡内。与其他稀有动物种类一样,人类活动致使栖息地的范围缩小是造成犁头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类的偷猎、非法动物贸易以及南非野猪对幼龟和龟卵的猎食都使犁头龟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现在野生的犁头龟数量在400只左右,只有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一小块地区才能找到它们,他们正在受到严格的看守保护。
九、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无论从长相还是体形都给人一种“金刚”的感觉,虽然它们有着凶猛的面庞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非常的吓人,它们实际上是非常温和的草食性动物。由于其体型巨大,所以需要大量的食物,它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睡觉都是在进食中度过的。
山地大猩猩栖息在维龙加山脉的艾伯丁裂谷山地森林,分布在海拔2225-4267米,由于人类的过渡砍伐和连年的战争使得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食物短缺,现在野外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在500只左右。
十、白鳍豚
白鳍豚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中唯一的海洋动物,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别名白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属于鲸目,白鳍豚科。白鳍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
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中国濒危动物之一。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2004年人们在长江南京段发现一具白鳍豚尸体,是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白鳍豚。
世界级保护动物36.爪哇犀牛
又称小独角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与印度犀牛是近亲。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小,通体长2.5-3.5米,肩高1.6米,平均体重150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长少于20厘米,皮肤为灰色。
爪哇犀牛曾在亚洲广泛分布,包括中国南部以及中原地带(汉朝以前),栖息于低地雨林和红树林沼泽中。但如今,爪哇犀牛三个亚种已经有两个灭绝了。目前只有35头爪哇犀生活在印尼的国家公园里。
5.远东豹
远东豹是北方寒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
东北豹是全球极度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其种群一直未超过100只,中国约有10只左右,在俄罗斯大概有30多只,仅分布于中国和俄罗斯,其濒危状况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受到俄罗斯、朝鲜和中国政府的严格保护。
4.白鳍豚
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白鳍豚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目前,长江里还有少量白暨豚残存,然而仅凭这最后几只个体,已经无法延续种群,预计白鳍豚会在十年内彻底灭绝。
3.加州海湾鼠海豚
世界上最珍贵的海洋哺乳动物,鲸豚类中体型最小者,体格粗壮。背鳍显著,似鲨鱼鳍。头部浑圆,几乎没有嘴喙。眼睛四周有深色眼圈。身上复杂且黯淡的灰色图案,在某些光线下看起来接近橄榄色或黄褐色
观察者们通常将这种印象概括描述为“深色”。由于栖地范围狭小,再加上容易被渔网困住,这些都是其致危的主要原因。它们只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最北端,目前只剩下 30只,2017年最后一个拯救它们的项目宣告失败。
2.麋鹿
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
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1.华南虎
又称厦门虎,南中国虎,仅在中国分布,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
西伯利亚虎和东北虎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两者是一种老虎,西伯利亚虎又称东北虎。
东北虎是虎的亚种之一。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达到350千克左右。野生东北虎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
东北虎生性喜寒厌热,耐寒能力比较强。冬季的室外低温是适宜东北虎生存的温度,东北虎更有活力,也是进行野化训练的合适时机。2012年以来,东北虎林园首次对东北虎开展规模化野化训练。
扩展资料:
东北虎分布区域:
1、俄罗斯远迹没东地区:哈巴边区南部于滨海边区相邻的山地林区,滨海边区锡霍特山脉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与中国相邻的边界地区4个独立的分布区。
2、东北东部山区:仅黑龙江扰州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区。黑龙江省主要分布在万达山东部。老爷岭林区缓州蔽和张广才岭南部有为数不多的孤立的游荡个体。由于这些地区与俄罗斯和吉林省接壤,这些虎可能会在黑龙江、俄罗斯或吉林省相互流动。
3、朝鲜山区:可能有东北虎少量的个体分布,因为缺乏野外调查资料,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伯利亚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图说龙江:野外驯化中的东北虎(生活篇)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