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马革裹尸是哪个朝代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揭竿而起属于哪个朝代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马革裹尸》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成语出处: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
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马革裹尸是东汉的故事。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之父。
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死后受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汉章帝时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加封至“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哪个朝代诗人写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于清代的龚自珍写的记事诗中的一件事情。
揭露了清朝政府腐朽没落,以无数人战败胡人时期死亡无数,洋溢着龚自珍的爱国热情。
忠骨指因为战斗而牺牲的战士的尸体。意思是烈士的尸体可以埋在战斗的地方,而不必运回来(家乡)埋葬。
马援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马援是东汉初期杰出军事家之一。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军事家,汉族。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他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
马老将军戎马一生,为大汉帝国“马革裹尸”。建武二十五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死后受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一直到汉章帝时平反,才得以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
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一姓马
时代皇帝没有姓马的
首先夏朝,起止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根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大禹因治水有功成为天子,开启了夏朝的历史,原姓姒,为上古八大姓之一,但从启开始改用国名“夏”为姓。其次则是商朝,起止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商汤即成汤,子姓,名履。子姓,上古八大姓之一,据《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商始祖偰,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由周武王姬发创建,期间经历了西周与东周,更经历春秋战国的争霸年代,而姬姓,则为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嬴”是一个古老的姓,始于尧、舜时期。《史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女,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姓嬴氏”。汉朝,前202年-8,25-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三国,220年-280年,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晋朝,265年-420年,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司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刘宋:宋武帝刘裕,南齐:齐高帝萧道成,南梁:梁武帝萧衍,南陈:陈武帝陈霸先北朝,386年-581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东魏:魏孝静帝元善见,北齐:齐文宣帝高洋,西魏:魏文帝元宝炬,北周:周明帝宇文毓隋朝:581年- 618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杨姓,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唐朝:618年—907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后梁:梁太祖朱温,后唐:唐庄宗李存勖,后晋:晋高祖石敬瑭,后汉: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周太祖郭威十国,南吴:南吴太祖杨行密,南唐:唐烈祖李昪,前蜀:前蜀太祖王建,后蜀:后蜀高祖孟知祥,南汉:南汉高祖刘龑(yǎn为刘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义为“飞龙在天”),南楚:楚武穆王马殷,吴越:吴越太祖钱镠,闽国:闽太祖王审知,荆南:楚武信王高季兴,北汉:北汉世祖刘崇宋朝,960年—1279年,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最早源自子姓,起源于河南商丘,微子启为得姓始祖辽,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947年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耶律氏,辽朝国姓,汉化姓氏为刘姓。《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元朝以后开始逐渐衰落,耶律氏族人为避祸乱,多改为刘姓。金朝,1115年-1234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立国,国号“大金”,完颜姓是满族、锡伯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是部落名,来源先秦肃慎汪谷截氏,凡姓完颜者,皆来自古老的完颜部,或为金朝皇族或赐姓家族,灭国后多改为苏、颜、符、汪、王、院、完、顾、苑、银、金等汉姓。元朝,1271年—1368年,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氏来源于蒙古语,元朝灭亡及清末民初之际,大量蒙古人选择了使用汉姓。相当一部分孛尔只斤氏选择了“包氏”,蒙古族包氏也成为了蒙古族的第一大姓,也有为避难改姓王、余、云、罗、伍、他、李、干、屈、金、月等姓氏。明朝,1368年―1644年,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朱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朱襄氏被尊为朱姓始祖。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爱新觉罗,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现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献花(0)+1(本文系我在学nm首藏)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马革裹尸是哪个朝代和揭竿而起属于哪个朝代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