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问题,以及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陈静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开设了什么课程
你想学什么专业啊?华师文院挺不错。
目前,学院下设三个系,内含6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系(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语言学系(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专业)。
全部列出来,你看吧。
1、汉语言文学专业
【主要课程】文学欣赏、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写作、民间文学、语文课程论与中学语文教学;文献学、比较文学、古代文论、马列文论、西方文论、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学语文名篇选讲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享受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保障充分就业。主要到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以及到教育研究和行政部分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
2、汉语言专业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发展史、实验语音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方言学、语言调查、语言逻辑、西方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史、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文学理论、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多在文化教育部门、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可直接报考研究生。
3、对外汉语专业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史、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原理、文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文化学概论、中华文化史、跨文化交流、语言与社会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汉翻译、高级英语口语、实用英语写作、写作、应用写作。
【就业及升学前景】多在文化教育部门、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可直接报考研究生。
4、新闻学专业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报纸编辑学、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新闻心理学、舆论学、新闻摄影、新闻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媒介批评、媒介素养、公共关系学、广告学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可以在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可直接报考研究生。
5、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道德与法规、舆论学、新闻心理学、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编导、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批评、媒介素养、新闻摄影、社会调查方法、广告学概论、新媒体研究、节目主持、广告文案、影视艺术概论、电视作品分析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到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大众传媒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可直接报考研究生。
6、汉语言文学(试验班)
【主要课程】文学欣赏、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写作、民间文学、文献学、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民俗学、中国话剧研究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以报考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为主要目标。也可以在教育单位、科研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培训等工作。
7、新闻传播—信息技术交叉培养班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中国新闻史、电视节目编导、动画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大众传媒研究方法、网站设计与开发。
注:新闻传播—信息技术交叉培养班2012级新生由文学院负责日常教育管理。
【就业及升学前景】一半以上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其他主要到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大众传媒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
注:新闻传播—信息技术交叉培养班2012级新生由文学院新闻系负责日常教育管理。
联系电话:027-67868341网址:http://hums.ccnu.edu.cn/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院介绍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华中师范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1952年由多所院校合并组建成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1994年8月,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主干,正式组建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就有黄季刚、钱基博、韦卓民、游国恩、李何林、蔡尚思、胡守仁、胡雪、方步瀛、杨潜斋、傅懋积等着名学者先后在这里执教,对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学院现设有三个系:中文系、语言学系和新闻传播学系;五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另有三个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现在岗教职工11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含校内兼职)70人。自1953年至今,文学院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专门人才(含博士、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生,成人函授、夜大本专科生)。现有各类在册学生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2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800余人。
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学院形成了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教风,并逐步具备了教学与科研并重、语言与文学比翼双飞的特色,以其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居于全国高校中文院系前列。文学院建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培育〉),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我院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1个博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外语言比较、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11个科学学位硕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戏剧影视文学)和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传播)。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文学院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和培养博士后。
近十年来,文学院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方面成果卓着,现有五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艺学系列课程》、《外国文学史》和《比较文学》〈网络〉),两门省级精品课程(《语言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文艺学教学团队”和“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和1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近十年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编写出版百余种教材,其中《文艺学系列教材》(王先霈总主编)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和《中国当代文学》(王庆生主编)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1种教材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批准立项。
文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在科研项目、出版着作、发表论文和获得科研奖项方面成绩斐然。近十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部委、省级和横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7项,省部级项目35项,获得科研经费总计1285万元;出版着作、译着和教材200余部,发表CSSCI论文1000余篇,A&HCI论文72篇;有数十项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和省市级奖励,其中有8部着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有50项成果(包括着作、系列论文和论文)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部着作获得湖北省图书奖,18项成果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文学院主办的四种学术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外国文学研究》、《汉语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1种),以及2009年创办的院学术刊物《华中学术》。其中《外国文学研究》于 2005年被美国A&HCI等国际学术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实现了中国大陆人文科学学术期刊在国际核心数据库中零的突破。
文学院下设有院资料室,拥有10余万册文学类专业书刊;还设有现代化的信息与传播实验室,拥有计算机100余台,为院内各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201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介绍汇总
您好 我想向您请教一下华中师大文学院和语言研究所的区别
一、创建时间不同
1、华中师大文学院: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已有逾百年办学历史。
2、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5月。2000年1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接着,教育部正式行文,批准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二、学科设置不同
1、华中师大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和语言学系两个系,有3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包括公费师范、非公费师范和试验班3种类型。除公费师范生外,其他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中国语言文学类大类招生的方式,学习两年后进行专业分流。
2、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学科有浓厚的学术空气。学术活动多,研究课题多,出版著作多,发表论文多,获奖项目多。从"七五""八五""九五"到"十五",本学科点从未中断过承担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级重点课题。
三、师资不同
1、华中师大文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34人。截止2019年4月,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337人、硕博研究生707人,是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之一。
2、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现有教研人员2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生8人,硕士7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9人。梯队结构合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介绍
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它以其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居于全国高校中文院系前列。文学院现有在岗职工120余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51人,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文学院建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语言所孰优孰劣
语言所的语言学全国排名也在前几,当然比文学院的语言学要好些。
说起区别,考研的时候没有区别,因为语言所和文学院的语言学考的试卷是一样的。
但是读研究生的时候,语言所的学生跟语言所的教授,文学院的由文学院的教授带。大家都知道的那些有名的教授都是语言所的。所以,孰好孰坏大家都知道。
哪个好考的问题……还真不好说。有时候报语言所的人多,那么语言所就难考,有时候报文学院的人多,那么文学院难考,主要是看最后上线的人数。
基本上,考华师过了国家线就可以参加复试。
所以考起来差不多吧~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