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吴国怎么灭亡的和三国的蜀国灭亡的直接原因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吴国怎么灭亡的以及三国的蜀国灭亡的直接原因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三国吴国是怎么灭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东吴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孙权晚年,利用太子之位削弱士族大家的势力,导致东吴内部势力整体滑落,给了东晋一个好时机。
江东之孙吴在三国这一时期之中,曹魏、蜀汉都没有东吴存在的时间长,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公元229年建国号“吴”,至公元280年被东晋所灭,有59年的时间,历经四代帝王。其实江东地区所指的是长江以南大部分之地,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还有湖北、江苏等南部,就连河南也有一部分归入江东的地盘,三国之中,其实东吴的地盘非常的庞大,而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巨头之中,孙权又活得最久,其实后期东吴是有机会成就一番霸业,可惜孙权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让江东最后归入了东晋。
东吴灭亡之因孙权的皇后潘氏死了之后,孙权没有再立后,却一直广纳佳丽,造成后宫纷争,朝堂之上分党立系,而且孙权过分宠爱自己的大女儿孙鲁班,而孙鲁班却心思歹毒,残害手足与侄子,更是残害忠良,让东吴损失一批良将文才。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权意在利用太子之位,让朝廷上的世家大族相争,以达到削弱士族牵制皇权的目的,本来孙登贤能,却不能在派系之战活下来,孙和不争气,又遭孙权不信任,到了孙亮这里,孙权已没有时间再为东吴培养一个好的继承人了,所以在削弱士族大家势力的同时,也把东吴的自身能力减弱,这是之后东吴灭亡的主要原因吧。
在东吴杀了关羽,重创刘备之时,其实东吴也是元气大伤,也是孙权守成的能力超凡,才把江东守住了,但是他也给江东埋下灭亡的种子,起也因也!
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吴国灭亡原因:
吴国是被晋国灭掉的。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政权的定制,吴政权才暂时得以延续。公元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政策。公元279年冬,晋灭吴之战开始爆发,280年三月晋国攻下石头城,孙皓投降,宣示着吴国的灭亡。
吴国被灭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孙权晚年,利用太子之位削弱士族大家的势力,最后导致群党之争,朝局不稳。权臣更是肆无忌惮,扰乱朝纲。导致东吴内部势力整体滑落,吴国国力日渐衰退,敌国越来越强大,最终战败被灭亡。
深层次原因
1、落后的王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政局动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继承是大多数诸侯国都实行的,而吴国仍然采取兄终弟及的传统继承方式。
2、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重重,军事政治集团内部不和谐。种种原因才如此早早结束了吴国的统治。
三国里的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被司马炎建议的晋朝灭的。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以贾充都督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
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当涂,以及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灭蜀后所得的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
孙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晋军势如破竹,孙吴防线快速崩溃。
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
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扩展资料: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
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
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
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吴
春秋吴国怎么被灭的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抓到了吴国。三年后,越王被释放回国。越王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变得国富民强。于是,越王亲自带兵攻打吴国,并取得了胜利。吴王夫差后悔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最后羞愧自杀,吴国灭亡。
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相传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吴破楚入郢之战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三国中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1、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石头城,孙皓降,吴亡。
2、蜀汉后期,后主昏聩,奸佞擅权,姜维被迫屯田避祸。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率领十五万大军攻击蜀国。钟会与姜维对峙于剑阁,邓艾偷袭阴平,直入川蜀腹地,诸葛瞻战死绵竹,后主刘禅投降邓艾,蜀汉被魏国灭亡。
扩展资料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资料:三国-百度百科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