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复旦校训,复旦大学校训改成什么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复旦大学为什么改校训
复旦大学因为校长要改校训复旦大学校园,梧桐树环拱的光华大道,笔直幽深。镌刻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墙,静立在这条路的尽头。正是这个蕴含深刻的校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
复旦大学迎来了李登辉(1872-1947)校长。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教育家,在任23年,是迄今任期最长的复旦校长。当年,他仿照世界名校惯例,为复旦定下了校训。李校长将遴选校训的目标锁定在中华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在1915年复旦大学建校10周年时正式成为复旦校训。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何意思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句话来自论语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复旦校训的两句话是由这里来的,用简单来解释,博学是从各方面广博的去学习,以开拓知识的范围,笃志是向远处大处立个志向,立了志向,就要坚定不移,切问是切切实实的,近思是由近及远的。
复旦大学的校训
复旦校训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意即广泛学习知识,真诚的向他人问询,嫁你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认真的思考,自然就会接近成功。
“博学而笃志”就是说要通过广泛地学习,使自己的志向凝聚起来,厚实起来,不能让自己的志向如同薄纸一样不堪一击。
博学是从各方面广博的去学习,以开拓知识的范围,笃志是向远处大处立个志向,立了志向,就要坚定不移,切问是切切实实的问,近思是由近及远的想。
一方面需要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另一方面要“切问而近思”。
“近思”是要联系自己的精神、生活、工作实际,提出有切肤之痛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多思考、解决那些能够立竿见影的问题,才能够知道“仁在其中矣。”
扩展资料:
复旦精神: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复旦大学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
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马相伯于1902年创办的震旦学院。震旦开学一年多之后,因法国教会势力干预学校教务,篡夺校政,以于右任为首的绝大部分同学愤然退学。
1905年,他们重新拥戴马相伯创立了复旦公学,校名“复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旦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校训是啥
上海复旦大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校训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精神为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校风是文明、健康、团结、奋发。
上海复旦大学的校徽:
一九一八年,校长到南洋募集资金十五万银元,在江湾购地七十余亩。一九二零年冬,复旦大学在江湾奠基。从此,学校拥有了永久校址。复旦校徽即根据江湾校区奠基石拓片制作。
学校的标识系统包括题名、徽志等。题名繁体中文“复旦大学”由毛泽东主席题写。徽志为正圆形,内圈正中为小篆繁体中文“复旦”字样,内外圈间为复旦大学英文名称“FUDAN UNIVERSITY”以及建校年份“1905”。
使用的校徽于1999年申请商标注册,2000-2001年陆续发布认证。校徽为圆形,“复旦”篆书居中,英文名上环绕,创校时间(公元纪年)下环居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复旦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校训是什么
复旦校训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意即广泛学习知识,真诚的向他人问询,嫁你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认真的思考,自然就会接近成功。
“博学而笃志”就是说要通过广泛地学习,使自己的志向凝聚起来,厚实起来,不能让自己的志向如同薄纸一样不堪一击。
博学是从各方面广博的去学习,以开拓知识的范围,笃志是向远处大处立个志向,立了志向,就要坚定不移,切问是切切实实的问,近思是由近及远的想。
一方面需要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另一方面要“切问而近思”。
“近思”是要联系自己的精神、生活、工作实际,提出有切肤之痛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多思考、解决那些能够立竿见影的问题,才能够知道“仁在其中矣。”
扩展资料:
复旦精神: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复旦大学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
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马相伯于1902年创办的震旦学院。震旦开学一年多之后,因法国教会势力干预学校教务,篡夺校政,以于右任为首的绝大部分同学愤然退学。
1905年,他们重新拥戴马相伯创立了复旦公学,校名“复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旦大学
关于本次复旦校训和复旦大学校训改成什么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