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月饼图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各种月饼图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中秋节月饼的图案有什么意义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亮磨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敬亏斗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空伏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月饼传统图案
自来红
我国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等,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4:6,以馅的特殊风味为主,口感脆松,主要产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
自来红又叫丰收饼。其组织酥松,口味香甜,桂花香味浓郁。
原料:
面粉、白糖、饴糖、香油、桂花、冰糖、青丝、红丝、桃仁、苏打、瓜子仁
制作方法:
将白糖、香油、面粉依次放入盆中搅拌均卖氏困匀,再加入桃仁、瓜子仁、桂花、青丝、红丝、冰糖搅拌均匀成馅料
将馅摊成长方形块,用刀切成长方条状待用
将白糖、香油、开水、苏打、面粉依次放入盆中搅拌均匀,制成滋润有劲面团
取面团摘剂,擀成面皮,包上馅条,封严系口,用手按中念成扁圆形生坯,系口朝下,码放在盘内,印上磨水戳,放入200℃左右的烤炉中烤10分钟出炉即成
-------------------------------
自来白
原料
[面粉][标准粉核哗][白油][桂花][山楂][桃仁][白糖][瓜子仁][冰糖][青红丝]
掌故说明
又称白月饼。具有扁圆形状,表面呈乳白色,底部呈金黄色口感酥松香甜,有果料桂花香味的特色。
制作方法
将糖和白油搅匀,加入面粉搅制成面团;将白糖、白油搅匀,加入标准粉搅匀后,再加入山楂,冰糖、桃仁、瓜子仁、桂花、青红丝搅制成馅料;将面团摘剂,擀成滋润的皮料,包上馅料,封严系口,再用手按成扁圆形;将生坯系口朝下,码放入盘中,送入温度为180℃的烤炉中烤制16分钟左右出炉即成。
--------------------------------
翻毛月饼
用料:面粉500G,猪油175G,水125G,熟面粉250G,白糖250G,冰糖100G,芝麻50G,花生100G,花生油200G,青红丝50G,少许色素
做发:1.将250G面粉用25G猪油.125G水和成水油面团,剩余面粉用150G猪油搽成干油酥
2.将其他原料揣拌成馅
3.将干油酥包在水油面团,泔成长方形薄片,卷起来成没50G1个剂子,将剂子按扁包馅,按成圆饼,用红绿色素描上图案,摆入烤盘进炉烤熟呈白色即可
---------------------------------
提浆月饼
原料配方皮料:富强粉37公斤香油9公斤饴糖6公斤白糖13公斤(熬浆时用)馅料:熟面8公斤香油8.5公斤白糖16公斤桃仁3公斤瓜仁0.5公斤冰糖3公斤青红丝2公斤桂花1.5公斤
工艺流程配料→熬浆→和皮→和馅→包制→磕模→烤制→成品
制作方法
1.配料:原料配齐,分量准确。
2.熬浆和皮:提前一二天把皮料用的白糖放入3~4公斤水中煮沸,直到看不见糖粒为止,再加放饴糖搅拌均匀,待冷却后和面粉、油同时搅拌,揉和,直至稍微有面劲,即得软硬适宜的皮面团。
3.和馅:将糖、油及各种辅料搅拌均匀后,加入面粉继续搅拌,即可成馅。
4.包制和磕模:根据所需月饼大小,基本按照皮占60%,馅占40%的比例进行包制,包好的生坯要放入模子内,按平,磕模成型。
5.烤制:将成型的半成品放入烤盘,烤制炉温需240℃,烤制9~10分钟左右,便可出成品。
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
中秋节的月饼图案有哪些简单
导语:通常中秋节我们吃月饼的时候,都会看到月饼表面有各种好看的图案,这些图案有人物的,有字样的等等,非常美观。那么,这些图案都这么弄上去的呢?下面我们来欣赏月饼的制作方法图片——2018中秋节各式制作月饼图案,看看月饼是如何上图案的。
月饼的制作方法图片 2018中秋节各式制作丛历月饼图案
月饼的制作方法图片 2018中秋节各式制作月饼制作图1
月饼的制作方法图片 2018中秋节各式制作月饼制作图2
月饼的制作方法图片 2018中秋节各式制作月饼制作图3
月饼的制作方法图片 2018中秋节各式制作月饼制作图4
月饼的制作方法图片 2018中秋节各式制作月饼制作图6
月饼的制作方法图片 2018中秋节各式制作月饼制作图7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月饼模:
月饼模俗称月饼印,是制作月饼的工具,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子以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居多。
博物馆最“年长”的月饼模具是元代的,取材杜梨木,整个模具呈长方形,中间部分内“挖”圆孔,大小和当今常见的月饼相当,雕刻着简单的花纹。
“元代的饼模,基本都是木质的,梨木或者枣木。”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圆搜俗博物馆馆长宣繁秋介绍,月饼最早起源于殷周时期,汉代称为“胡饼”,唐代更名为“月饼”,元代形成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可能是受“马上民族”的粗犷风格影响,元朝时期的月饼饼模不太规整,较为简单。
明代时期,月饼模具开始出现寿桃、渗腔搜鲤鱼、莲花等图案,整体风格简约,注重线条美。
到了清代,中秋吃月饼成为普遍的习俗,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比如这个‘三合一’的模具。”宣繁秋拿起一个紫砂陶的月饼模具,瘦长的模具上共有三个图案,最上面的是个寿星公,胡须根根分明;中间是鲤鱼,鳞片层层重叠,片片清晰;最下方是个寿桃,经脉明确。
月饼有哪些花纹
事实上,月饼上的纹样多有讲究,不同纹样的月饼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透过纹样,我们依稀可以窥见千百年前古人在绘制月饼图案时赋予的对家人、亲朋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古代的糕点师在制作月饼时,习惯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以及寓意吉祥的传统符号以纹样的形式精细雕刻在月饼上,以此赋予月饼生动的内涵。
所以,月饼的纹样大致分为三类:生活类纹春判样、神话类纹样以及寓意类纹样。
生活类纹样主要是人物、动物、植物等相关图案的表现。古时,富贵人家、商人、文人最为常用生活类纹样,因为透过生活类纹样可以彰显他们显赫的地位与抒发内心的情怀。
富贵人家选月饼,通常会选择龙凤、牡丹花等标志的图案,以彰显身份的富贵。而商人憧憬自己可以更加富裕,就会选择金鱼、元宝、蟾蜍之类的图案,寓意“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文人为了表达自己纯洁,正直的品质,则会选择喜竹、菊花、莲花、鲤鱼等图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神话类纹样,源自于千年前古人们对民间神话传兄森哪说的敬畏之情。正是这份敬畏,这些神话才会延续至今。
而代代相传的方式之一便是把这些神话印刻在月饼上,常见的有“嫦娥奔月”、“后羿造饼”羡码、“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十二生肖”等耳熟能详的传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寓意类纹样,多体现为刻有:福、禄、寿、禧、五谷丰登、阖家团圆、吉祥等字样。在古代,人们通常会选择带有寓意类纹样的月饼去赠送给身边最重要、最尊贵的人,借用月饼的吉祥寓意来传达自己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月饼图案有哪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阅兵同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凳雀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民间传说慈禧非常喜欢吃月饼的。不过,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中秋节在慈禧执政时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这三天都是中秋节。[1]
2历史沿革编辑
月饼图例(17)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枣链早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特色月饼图册(8)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元政府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在宫廷中,月饼也成为常见食品,如《明实录·神宗实录》里就记载了皇帝十次赐给大臣月饼。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唤判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3营养功效编辑
月饼
月饼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植物性的种子含不饱和脂肪酸高,以油酸、亚油酸居多,对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有益;含矿物质,有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儿童锌缺乏、缺铁贫血;莲子、红小豆、芝麻含钾很高,置换细胞内钠盐排出,营养心肌、调节血压;从中医角度看,一些原料性温平居多,强心、镇静、安神,一些种子富含维生素E,抗衰老,滋皮肤、乌须发。
月饼可以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提高免疫力。
4制作方法编辑
制作月饼
1.大包酥酥皮制法:用料以5公斤计算,每公斤做12只月饼。先将皮料调成面团。制皮面团1.6公斤,油酥面团0.775公斤。将油酥包入皮料,用滚筒面杖压成簿皮(0.67厘米)。卷成圆形条条,用刀切成10块,再将小坯的两端,沿切口处向里边折捏,用手掌揿扁成薄饼形,就可包馅。
要点:油酥包入皮内后,用面杖擀薄时不宜擀的太短、太窄,以免皮酥不均匀,影响质量。
2.小包酥酥皮制法:面团和油酥面团制法同大包酥酥皮制法。将皮料与油酥料各分成10小块,将油酥逐一包入皮中,用面杖压扁后卷折成团,再用手掌揿扁成薄饼形即可包馅。
3.制馅:根据配方拌匀,揉透滋润即可。下列馅需预制成半成品:
月饼制作(6)
(1)松子枣泥:先将黑枣去核、洗净、蒸烂绞成碎泥。糖放入锅内加水,加热溶化成糖浆,浓度以用竹筷能挑出丝为适度,然后将枣泥、油、松子加入,拌匀,烧到不粘手即可。
(2)清水洗沙:赤豆9公斤,砂糖15公斤,饴糖1.5公斤,生油2.5公斤,水3公斤,制法与豆沙馅同。
(3)猪油夹沙:所用的豆沙与清水豆沙制法相同。具体制法:将豆沙与糖、猪油丁、玫瑰花、桂花拌匀即可。
4.包馅:先取豆沙馅揿薄置于酥皮上,再取猪油丁、桂花等混合料同时包入酥皮内。
月饼
5.成型:包好馅后,在酥皮封口处贴上方型垫纸,压成1.67厘米厚的扁形月饼坯,每只90克,再在月饼生坯上盖以各种名称的印章。
6.烘烤:月饼生坯推入炉内,炉温保持在240℃左右,待月饼上的花纹定型后适当降温,上下火要求一致,烤6~7分钟熟透即可出炉,待凉透后下盘。
质量要求
1.色泽:表面金黄油润,圆边浅黄,底部没有焦斑。
2.形状:平整饱满,呈扁鼓形,没有裂口和漏底现象。
3.酥皮:外表完整,酥皮清晰不乱,没有僵皮和硬皮。
4.内质:皮馅厚薄均匀,无脱壳和空心现象,果料切块粗细适当。
5.滋味:饼皮松酥,有各种馅料的特有风味和正常的香味,无哈喇味和果皮的苦味或涩味。
5月饼分类编辑
月饼的品种异彩纷呈,根据中国本土月饼和中西方饮食文化结合产生的新式月饼,将月饼分为两大类:传统月饼和非传统月饼。
传统月饼
广州月(广式:莲蓉蛋黄五仁糖浆皮)(3)
传统月饼就是,中国本土传统意义下的月饼,按产地、销量和特色来分主要有四大派别:广式月饼、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和潮式月饼。另曾有记者将潮式月饼和港式月饼归并入广式月饼,进而得出月饼四派的另一种说法:即广式、苏式、京式和滇式。这种简单的以地域来归并,进而分出东西南北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港式月饼和广式月饼相近尚可说得过去,但潮式月饼无论材料、做法、样式和口感都是与广式月饼有着极大的不同的。
当前月饼忽略核心特点而按产地分的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滇式月饼、潮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港式月饼、徽式月饼、衢式月饼、秦式月饼、晋式月饼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豆沙、玫瑰、莲蓉、冰糖、白果、肉松、黑芝麻、火腿月饼、蛋黄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从造型上又有光面与花边之分。
广式月饼:皮薄、松软、香甜、馅足。
潮式月饼:皮酥馅细,油不肥舌,甜不腻口,口感柔软。
苏式月饼: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
滇式月饼:皮酥馅美,甜咸适中,色泽澄黄,油而不腻。
京式月饼:外形精美,皮薄酥软,层次分明,风味诱人。
潮州月潮式:豆沙芋泥水晶脆皮糖浆皮(5)
徽式月饼:小巧玲珑,洁白如玉,皮酥馅饱。
衢式月饼:酥香可口,芝麻当家。
秦式月饼:冰糖、板油出头、皮酥馅甘,甜而不腻。
晋式月饼:甜香,醇和。形式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
丰镇月饼:味道香甜,入口醇香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桥式月饼:皮酥松脆,内馅甜美,出产自苍南县桥墩镇而出名,属于潮式的进化版本
非传统月饼
非传统月饼是新出来的月饼品类,与传统月饼相区别。较之传统月饼,非传统月饼的油脂及糖分较低,注重月饼食材的营养及月饼制作工艺的创新。非传统月饼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于月饼的看法。非传统月饼在外形上热衷新意,追求新颖独特,同时在口感上不断创新,相对传统月饼一成不变的味道,非传统月饼在口感上更加香醇、也更美味,同时也更符合现代人对美食与时俱进的追求。吃腻了传统口味的月饼,当代人特别是年轻群体对非传统月饼的口感、工艺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法式月饼:是将中国月饼文化和法国糕点工艺结合制成的一种非传统月饼,有乳酪、巧克力榛子、草莓、蓝莓、蔓越莓、樱桃等多种口味,口感香醇美味、松软细腻,味道与小蛋糕等法式西点类似。
冰皮月饼:特点是饼皮无须烤,冷冻后进食。以透明的乳白色表皮为主,也有紫、绿、红、黄等颜色。口味出各不相同,外表十分谐美趣致。
冰淇淋月饼:完全由冰淇淋做成,只是用的月饼的模子,八月十五,已是中秋但炎热未完全去除,美味加清凉,也是很多消费者热衷的选择。
果蔬月饼:特点是馅料主要是果蔬,馅心滑软,风味各异,馅料有哈密瓜、凤梨、荔枝、草莓、冬瓜、芋头、乌梅、橙等,又配以果汁或果酱,因此更具清新爽甜的风味。
海味月饼:是比较名贵的月饼,有鲍鱼、鱼翅、紫菜、鳐柱等,口味微带咸鲜,以甘香著称。
纳凉月饼:是把百合、绿豆、茶水糅进月饼馅精制而成,为最新的创意,有清润、美颜之功效。
椰奶月饼:以鲜榨椰汁、淡奶及瓜果制成馅料,含糖量、含油量都较低,口感清甜,椰味浓郁,入口齿颊留香。有清润、健胃、美颜功能。
苏州月:苏式咸甜馅酥皮(3)
茶叶月饼:又称新茶道月饼,以新绿茶为主馅料,口感清淡微香。有一种茶蓉月饼是以乌龙茶汁拌和莲蓉,较有新鲜感。
保健月饼:这是前年才出现的功能月饼,有人参月饼、钙质月饼、药膳月饼、含碘月饼等。
象形月饼:过去称猪仔饼,馅料较硬,多为儿童之食;外观生动,是孩子们的新宠。
黄金奶油月饼:饼皮奶油味十足,色泽呈黄金色,口感极佳。
迷你月饼:主要形状小巧玲珑,制法精致考究。
杂粮月饼:原材料采用五谷杂粮,口味鲜美、健康时尚。
榨菜月饼:是浙江杭州特色食品,由榨菜、鲜肉等做成。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及维生素e。吃全麦食品是健康、减肥的新潮流。
6花样月饼编辑
月饼与茶
传统广式月饼配铁观音
传统的广式月饼,重糖轻油,虽然月饼皮儿比较薄,不过由于内馅饱满实在、配料极为讲究,所以这种广式饼吃起来特别甜腻。不妨搭配重烘培、颜色较深、口味较重的茶,如铁观音、人参乌龙茶。此外,如果是口味为淡甜、口感绵密的改良式广式月饼,搭配带有花香类的茶,或是有清香味的茶,就有提味的功能。
台式月饼配乌龙茶
至于外皮酥松香滑、皮馅分离、口感清爽不腻的台式月饼,则可考虑搭配各类乌龙茶,如天雾茶、顶冻乌龙茶等都是理想的选择。而吃起来酥松香脆、甜腻适口的苏式月饼,含油量多,糖味特别重,搭配清香的茉莉香味,如日式茉莉花茶、茉莉乌龙茶,口感会比较好,尤其芬芳的茉莉香味四溢于口腔时,让人觉得清爽的滋味。
雪饼配冰凉茶饮料
日式或欧式蛋糕类的饼皮,或是冰冰凉凉的雪饼,不适合搭配滚烫茶水饮料,反而是搭配凉饮比较适合,如韩式大麦茶、三得利乌龙茶,或是在乌龙茶中加入一些琴酒调成的鸡尾酒也不错。如碧螺春绿茶、龙井等,搭配糕点或甜品可以减少甜腻感。
巨型月饼
★半吨重“超级”月饼亮相合肥
月饼图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各种月饼图案、月饼图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