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刮目相看的主人公,人琴俱亡的主人公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谁人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
刮目相看(拼音:guā mù xiāng k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刮目相看”意为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看人(刮目:擦亮眼睛)。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也说“刮目相待”。
成语寓意:
有的人看别人时却往往带上某种色彩。别人已经进步,自己却“视而不见”;别人已经成功,自己却“无动于衷”。并不是自己铁石心肠,只是原来的他一直映在眼中。
然而,一切事物和人都在变化着,不能用一成不变、凝固的眼光去看待。曾经有过的优点或缺点,辉煌或失败,都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三岁看到老”,往往将人看“死”。人的智慧时刻在提高,所以,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东汉末年名将吕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朋友然后离开。
吕蒙的简介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
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刮目相看是三国时期的吕蒙。刮目相看是什么意思?刮目相看的意思是: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刮目相看的前一句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是谁?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吕蒙年仅十五、六岁,也私自随邓当作战。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作战归来,邓当将此事告吕母。吕母生气,欲责罚吕蒙,吕蒙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吕母闻后,“哀而舍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关于“刮目相看”的历史典故
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有名的大将军,因为家里很穷,没有办法让他念书,所以,常常被人笑说吴国的吕蒙只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实也没多了不起。为了这句玩笑话,他一直非常生气。
有一天,吴国的君主孙权严肃地说:“你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大将军,拥有很高的权力,如果只有一身武功是不够的,还希望你可以多读点书。”刚开始,吕蒙还说自己太忙,想要推掉孙权的要求,最后受到孙权的鼓励,奋发图强。后来,当他和鲁肃一起讨论军事的时候,鲁肃不免觉得吕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跟过去完全不同。吕蒙听到鲁肃的话,也高兴地说:“只要过了三天,人也是会变的,应该要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啊!”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吕蒙
[成语故事]
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姐夫接济,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哈哈。”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许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你看现在曹操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
从这时候开始,吕蒙下定决心,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有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鲁肃很高兴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你这个大老粗只是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典故出处]朱自清《这一天》: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近义词]另眼相看、另眼看待
[反义词]视同一律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另眼相看
[成语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自己又仗着是刑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
[近义词]刮目相看
[反义词]等量齐观、一视同仁、一律平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表示重视或歧视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意思主人公是谁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
刮目相看的出处: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原来是个大老粗,只懂厮杀,不爱读书,鲁肃因此看不起他.后来孙权说服吕蒙多读书,鲁肃再去看吕蒙,吕蒙密献对付关羽的计策,鲁肃大喜,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答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这就是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的出处.
刮目相看的意思是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原来的眼光看他。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酸县(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少时期,因为中原大乱,就跟母亲渡过长江,依靠姐夫邓当生活。
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在征讨山越时,吕蒙只有一十五六岁,便跟随姐夫进击敌军,作战很勇敢,邓当看见后,大吃一惊,呵斥责骂都不能制止他。回来后邓当告诉吕蒙的母亲,www.ting30.com母亲发怒,要惩罚他,吕蒙说:“贫贱的生活难以维持,我不从军立功,怎么可以取得富贵?并且不入虎穴,怎么能得到虎子?”母亲可怜他,就宽恕了他。
后来孙权掌握了政权,吕蒙跟随孙权,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升为将军。可是他因为家中贫穷,从小就没读过书,不识字,后来参了军,因为频繁打仗,也没能读书,一些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他亲自向孙权口头汇报,因为不识字,就从来没有写过奏章。
来说历史故事网据悉有一次孙权对他说:“你现在是带兵打仗的将军,驻军当涂(今安徽怀远县南),掌握军事,应当好好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为难地说:“我整天不是操练兵马,就是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叫你读书,不是叫你当博士,是叫你涉猎一些经史,借鉴一些往事。你说你很忙,你还能比我忙吗?我小时候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自从掌握军国大事以来,又学了《史记》、《汉书》,以及各家兵书,感到受益匪浅,你和蒋钦二人,都很聪明,领会透彻,只要坚持学习,就会有收获,你为什么不学习呢?
你应当读《孙子兵法》、《六韬》等兵书,还要读《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孔子说过终日不食,终夜不睡地加以思考,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学习呢。从前光武帝刘秀,在前线带兵打仗,还抽空读书呢!当今的曹操,虽然上了年纪,却越老越勤奋好学。你现在趁着年轻,应该多读一些书才是。”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和人琴俱亡的主人公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