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蔡锷简介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蔡锷的一生简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蔡锷简介和蔡锷的一生简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简介蔡锷的生平
人物简介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生平事迹
1.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今洞口县山门镇)一个贫寒农家。2.1887迁至武冈山门黄家桥(今洞口县山门镇)。幼年在私塾读书。
3.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4.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5.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6.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7.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
8.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先后被授予参政,将军府昭威将军,军官模范团副团长,经界局督办,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上将办事员等职。
9.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0.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
11.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
蔡锷简介 蔡锷个人简介
1、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2、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3、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蔡锷的简介
简介: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1902年11月,蔡锷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他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当时,他虽然热切地希望变中国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但是还没有确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着从改革军事入手,帮助清廷革除弊政,借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1904年初,蔡锷从日本陆军学校毕业归国。先后应聘任江西随军学堂监督、湖南教练处帮办、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测绘学堂堂长、陆军小学总办等职。年轻英俊的蔡锷,脚穿长统靴,腰挎指挥刀,每天扬鞭跃马,威风凛凛,指挥练兵。他讲解精辟,技艺娴熟,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赞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久,云南总督李经羲聘请他到云南担任军职。
武昌起义成功后,云南革命派积极响应。早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会员中的云南留日学生成立了云南支部,推吕志伊为负责人,并派人回云南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云南的革命党人通过讲武堂中的同盟会员发展革命力量。从10月16日到28日,昆明同盟会员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布置起义事宜,推举新军协统(旅长)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决定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午夜起义。30日晚8时许,昆明北校场士兵准备枪弹时,计划暴露,提前于下午9时发动起义。因10月30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故称重九起义。李根源赶到北校场带新军73标中的起义者从北门攻城。正在巫家坝做准备的蔡锷、罗佩金、唐继荛等闻讯,立即召集74标官兵,宣布革命宗旨和作战方略,整队出发,由东南方向攻城。激战至31日中午,起义军完全占领昆明,昆明“重九起义”获得成功。11月1日,革命者在五华山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为都督,宣布对内对外方针。数日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朝在云南的统治被彻底推翻。1913年10月,蔡锷离滇赴京,唐继尧任云南都督,掌握了全省的军政大权。
蔡锷进京:这场双雄会是从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卸任进京开始的。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蔡锷奉调入京,由此被袁世凯夺去兵权,软禁起来。但此说并不一定准确。民国著名记者陶菊隐在《蒋百里先生传》中说:袁世凯“心目中的军事新人物,陆军总长一席以蔡松坡为最适宜……蔡在云南做都督,他自然放心不下,若内调为军政首长,使他楚材晋用,无直接兵权而负建军之责(强化他私人的武力),再派一名心腹做次长随时监视着他,那是再好也没有的……蔡的心理与百里的完全相同,建立国防是他们的第一义,无论内除国贼,外御强邻,必以练兵及训练军事人才为其起点。蔡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却有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鉴别力,他何尝未看透袁所欲建立的只是为个人争权位的军队而非为国家御侮的武力呢,但是他很想将计就计,假手袁以完成现代化的国防。他认为家天下已非时代所许,新军人而施以精神教育,其思想及信仰必然和过去只知效忠个人的奴才式的军人不同,所以他很想吞下袁的香饵,进行其化私为公的建军工作。”
蔡锷的简介谁知道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1911年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总指挥。 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勋。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4401.htm
蔡锷的一生简介
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人,少年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深受维新思想启蒙,力图通过变法改良推进国家进步,生命后期致力于欧美宪政研究,其再造共和的声望直追华盛顿。蔡锷不仅是军功卓著的一代名将,同时还是中国近代优秀的思想家、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他20岁就向国内翻译介绍了《国际公法志》、《支那现世论》,还参与了《革命军》的写作,28岁完成了《曾胡治兵语录》,蔡锷的学生部下当中后来出了两位元帅和十几位上将,他一手缔造了滇军,又最早提出了“军人不党”、“内战不授勋”、“军队国家化”思想,故蔡锷被誉为近代兵祖、护国军神。
蔡锷简介和蔡锷的一生简介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