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晨兴理荒秽这个问题,晨兴理荒秽全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晨兴理荒秽是什么意思
早上起来整理田地里的杂草,夜晚背着锄头在月光下回家
注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归园田居·其三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下载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⑤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⑪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违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意思
意思是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此句来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全诗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白话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2、作品鉴赏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
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于哪里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晨兴理荒秽的兴是什么意思呢
“兴”的意思为“起床”
源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原诗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你要的那句的意思为“早晨起来清理(田地里的)杂草.”
全诗注解“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意思
意思是: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主旨赏析: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晨兴理荒秽全诗、晨兴理荒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