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明朝严嵩和明朝首辅最著名的三个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明朝严嵩以及明朝首辅最著名的三个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明朝大奸臣严嵩是如何被扳倒的
严氏父子再次侥幸逃脱,但是他们身边早已危机四伏了。
严嵩的仕途生涯与世宗紧紧相连,他的荣辱兴衰都决定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严嵩入阁二十一年,任首辅十五年,除了杨士奇,有明一代,无人能及。严氏父子奸险误国,早就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世宗却无动于衷。那么,严嵩究竟是怎么垮台的呢?原来,世宗下决心除去严氏父子,还是阴谋和权术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嘉靖四十年(1561),严嵩的妻子欧阳氏去世,严世蕃按旧时礼制应回乡守制三年,虽然皇帝应严嵩的奏请,准许严世蕃留京,但他在居丧期间已不能代父入值票拟。严嵩此时已有八十余岁,老朽昏聩,他所作的票拟往往言语不清,前后矛盾,他所进献的青词也都是别人代写,这些多不称世宗的心意,遂对严嵩渐渐心生不满,后来又听说严世蕃贪虐淫纵,对其父子更感厌恶。
这时,严嵩可谓是祸不单行,自己不得皇帝的欢心不说,还与时任次辅的徐阶发生了渐趋白热化的斗争。徐阶是一个聪明而又有权略的人,他感觉到世宗对严嵩态度的微妙转变,就买通了世宗很信任的一个名叫蓝道行的道士。蓝道行在扶乩的时候,显现出“分宜父子,奸险弄权”的字样,世宗问:“上天为何不诛杀他呢?”蓝道行诡称:“留待皇帝正法。”世宗心有所动。就在这一年,皇帝居住的万寿宫发生一场大火,皇帝不知以后怎么办,向大臣询问,严嵩竟建议皇帝搬到南宫去住。南宫是旧时英宗被幽锢之所,这对喜欢祥瑞的世宗来讲,真是犯了大忌讳。徐阶迎合皇帝心意,主张重建万寿宫,新宫建成后比先前更巍峨漂亮。这样,徐阶在世宗心目中的地位渐有取代严嵩之势。
严嵩失宠后,御史邹应龙闻风而动,上疏弹劾严嵩。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徐阶的怂恿下,皇帝夺去严嵩一切官职,勒令回乡,严世蕃谪戍雷州卫。严世蕃在谪戍雷州中途跑回江西老家,嘉靖四十三年(1564),严世蕃又被御史弹劾。世宗大怒,将严世蕃逮捕下狱。第二年案结,世蕃被斩,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尽抄,世宗令将籍没的财产一半充边饷,一半入内库,仅10万两入库。
后来严嵩只得在祖坟旁搭一茅屋,寄食其中,晚景非常凄凉。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严嵩在孤独和贫病交加中去世。他死时穷得买不起棺木,也没有吊唁者。临死前,严嵩艰难地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掷笔而死。
当年的十二月,明世宗也龙驭宾天了。
明朝闫嵩简介 严嵩简介
1、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
2、严嵩在朝期间,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而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跋扈骄奢,横行朝廷。严嵩的专权乱政,使明王朝的国力衰弱,边疆防御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惨遭蹂躏。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勒令致仕,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严世蕃案发,其恶迹败露后,世宗下诏将他罢职,削籍为民,家产被抄,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
3、隆庆元年(1567年),87岁的严嵩贫病交加,把持朝政20多年后,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挤进《明史·奸臣传》。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4、严嵩生平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钤山堂集》、《钤山诗选》、《直庐稿》、《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南还稿》、《振秀集》、《山堂诗抄》等。
明朝最大的奸臣严嵩,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奸臣严嵩后来被罢职削籍,没收家产,最后于贫病以及唾骂中凄惨离世。严嵩于明孝宗在位时的1505年考中进士,继而进入官场。待明世宗即位之后,严嵩开始飞黄腾达。明世宗这位皇帝十分痴迷道教,他为了能够专心专研长生不老之术将大部分政务全都交由朝臣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礼部尚书的夏言得到了重用。而当时还只是“小喽啰”的严嵩为了高升,则是极尽所能地巴结、讨好夏言。
攀附于夏言的严嵩如愿得到了步步高升,他的官职一路从南京翰林院侍读逐步上升为太子太傅。在官位得到提升的同时,严嵩所受宠信也在不断增加。因为相比起经常会出言劝谏明世宗不要过度沉迷道教的夏言,严嵩总是顺着明世宗的心意行事。也正是因为这样,严嵩在升任为太子太傅之后,自觉羽翼已丰的他开始处处针对夏言。后来在1548年的时候,夏言因严嵩的陷害而被下令处死。
夏言被杀之后,严嵩再一次成为内阁首辅。在这之后,他更加不遗余力地讨好明世宗,从而使得明世宗越来越宠信他。凭借宠信,严嵩逐渐开始擅专朝政。手掌大权的严嵩自然不会放过异己,是以仇鸾、沈鍊、杨继盛等朝臣相继遭到严嵩的陷害。除此之外,严嵩还四处敛财。在他的胡作非为之下,明朝局势日趋混乱。但是介于他十分懂得讨明世宗欢心,所以即便有朝臣上书弹劾过他,但是他始终保持着盛宠。
明世宗对严嵩的盛宠持续了二十多年。后来在1562年的时候,一位名叫蓝道行的道士在徐阶的引荐之下进了宫。本就信奉道教的明世宗对这位以扶乩闻名的蓝道行自然颇为宠信。而该道士后来有一日对明世宗说:“今日有奸臣奏事。”巧合的是严嵩正好在这个时候前来奏事,于是明世宗自这之后开始对严嵩心生厌恶。待1564年,严嵩儿子严世蕃因罪被杀,严嵩也因此被罢官削籍并被没收所有家产。1567年,奸臣严嵩因病逝世。
明朝首辅严嵩是水浒传里的那个严嵩吗
水浒传中没有严嵩,水浒传是写宋朝的小说,其中的反面人物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等。
严嵩是明朝的权臣,《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严嵩是好人还是坏人
严嵩是坏人。
嘉靖皇帝痴迷修道长生不老,严嵩就用他的文采忽悠嘉靖皇帝,大权在握的严嵩开始排除异己,其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严嵩还是一个非常贪财的人,他中饱私囊,对行贿这种事情从来都是来者不拒,这似乎是很多太监和奸臣的通病。严嵩的行为让明朝阶级矛盾加剧,世人痛恨对其不已。
夏言算是严嵩的恩人,是他的美言和提拔才让严嵩有出头之日。但严嵩得势之后恩将仇报,他处处排挤诽谤夏言,最终将夏言诬陷致死。
严嵩父子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俩贪敛的财富简直可以匹敌当时的朝廷。严世蕃甚至曾经狂妄的说,连朝廷都没我富有。
严嵩下场
永寿宫烧毁后,严嵩建议嘉靖搬到南宫,当年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俘蒙古,回来后又被代宗软禁在南宫,所以嘉靖觉得南宫是个不祥之地。
嘉靖猜测严嵩有了二心,徐阶察觉到了嘉靖的微妙转变,觉得扳倒严嵩的时机成熟了,他立即买通玄修道士。结果嘉靖在占卜之时,玄修道士说严嵩是不肖之徒,是大明王朝国运的克星,上天之所现在还没有惩罚他,是因为他住在京城且离皇宫很近,一旦他远离皇宫,苍天就会处置这个不屑之徒。
最终嘉靖听信了道士所言,杀了严世蕃而没有杀掉严嵩,严嵩父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他们留给历史的恶名洗都洗不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