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五斗米教是谁创立的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五斗米教是谁创立的以及唐朝五斗米教掌门是谁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天师道是谁创立的!
天师道为中国道教的创始教团,创教天师为老祖天师张陵,但其发展过程是由历代张天师及高道大德所共同付出!
以下摘录中国道教首部全景式历史传记——《创道记》之《导读:张天师》一文加以全面说明。此书现正在百度阅读首发连载网页链接,需要了解道教的很值得看一看!
天师道,原为“五斗米道”,为老祖天师张陵(公元34~156年)于东汉末年所创,后因老祖天师张陵于飞升之前被太上老君扒庆封为“人之天师”,故又搜岩称为“天师道”。是以共尊“三清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神灵,主要供奉、祭祀张天师,以符箓、斋醮为主,现存最古老的道教派别。
历史上,天师道曾于古代中国政权分裂的两晋、南北朝时代被分为南北两支。自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皇帝于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敕封天师道第三十八代张与材天师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后,由此将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合流于以天师道为中心的“正一盟威之道”,此后凡是道教的符箓各派都统称“正一道”。但如天师道、茅山道等大的道派又各有单独传承。
作为当今中国道教与“全真道”并称的两大派别之一,“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以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行道于世等。同时因为该派道士可以结婚生子,居家修行,民间又将其俗称为“火居道士”;而“全真道”则以内丹修炼为主,要求入住宫观,出家修行。
据史料记载,天师道创始人——老祖天师张陵为沛国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费楼村)人。初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入蜀居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乡三丰村)修道,以《道德经》教化世人。后得太上老君天人下降,授以“书、世此御剑、印”和“正一盟威之道”。再于青城山(今四川成都都江堰市西南)以天授法器降妖驱魔,大败“八部魔王”和“六大鬼帅”后,又创“三官手书”治病救人。因人设教后又于周围名山设“二十四治”管理教团,以收五斗米为信,是为中国道教历史上第一个有组织的教团,时称“五斗米道”。
老祖天师张陵羽化登仙后,其子嗣师张衡续传其道;张衡羽化后,其孙系师张鲁又继传道法。但张鲁继位初期仅为名义领袖,掌教方向长期处于巴人巫师出身的张修巨大影响之下。期间,张修带领五斗米道响应北方太平道起义失败后又归隐山林。
以上据《三国志·张鲁传》《后汉书·刘焉传》等史书记载:张陵于顺帝时入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向百姓传教。受其道的出五斗米。同时还一并记载有张衡和张鲁的相关事迹。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东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后为争夺天下而收编了“五斗米道”义军。后又以张鲁为督义司马,命他与别部司马张修率部共同进取汉中。在此期间,张鲁设计杀死张修后独踞汉中。通过刘焉阳奉阴违的一番策应,东汉政府眼见木已成舟,无力征讨下只好任命张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于是,张鲁就此以政权、教权首领的双重身份,在巴、汉地区大力推行天师道。张鲁据此统治汉中近三十年,将汉中地区发展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此一阶段,五斗米道在教义、教仪、方术以及组织建设上都有很大的发展,进入第一次鼎盛时期。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张鲁兵败归附,被曹操拜为“镇南将军、阆中侯”后迁驻邺城(遗址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公里的香菜营乡邺镇村、习文乡一带)。此后他的属下数万户教民也被曹操分散迁居北方,五斗米道由此开始以巴蜀发源后向北方传播。
甘露年间(公元256年6月~260年5月),系师张鲁的儿子张盛遵父训,回迁至龙虎山老祖天师张陵原炼丹之地。此后,历代张天师均世居于此,天师道和道教也由此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南北朝时期,在经过寇谦之、陆修静二人的整顿和改造后,天师道发生了重大变化。后衰微,至元代时又再复起。
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皇帝(公元1294~1307年)敕封第三十八代张与材天师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后,此后数代张天师以天师道为中心,以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为万法宗坛,融合天下符箓道派,经历史上多朝皇帝敕封和长期发展,形成一个符箓大派——“正一派”。其内部又分为“上清派(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别,官方统称为“正一道”,以区别金、元之际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
自创立以来,“正一道”历为道教所尊,认为它是“正一盟威之道”,是革新原始“巫教”,“伐诛邪伪、整理鬼气、统承三天、佐国佑民、新出治世”的“真道”,即“真一无二”的“正道”。因该派创始人老祖天师张陵被太上老君册封为“人之天师”,所以世人又尊正一派首领——历代张天师为“人天之师”,故张天师亲自领道导下的本门道派又称为“天师道”。
自元代复兴后,天师道又在明朝深受重视,第四十二代张正常天师也获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御笔敕封“永掌天下道教事”。清军入关后,在满清朝崇尚黄教的政治背景下,至清末民国年间,天师道逐渐衰落。但新中国成立后,进入1985年代,在老祖天师张陵第64代血胤后裔——张金涛道长掌教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以来,天师道又呈中兴之势。
自东汉末年创立至今,天师道始终由老祖天师张陵后裔世袭掌教,历经十八朝和两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屡次荣获中央政府敕封管理“三山符箓”、“江南道教”、“全国道教”事务,历1900余年的兴衰起落。作为中国道教的开创流派和历史缩影,天师道的创教历史虽然跌宕起伏,但也极尽殊荣。
由天师道开创的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原生宗教,它不仅代表了信仰,同时也浓缩了延续数千年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史。
作为炎黄子孙,了解道教其实就是了解另一部大写的中国历史;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一个个体,了解“天师道”也就是了解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作为家族企业的领导人,了解历代张天师的传承经历,也就了解了一个荣耀家族长盛不衰的传承秘密。
五斗米教是谁创立的 五斗米教是张陵创立的
1、五斗米教是张陵创立的。
2、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公元126-144年(东吵圆汉顺帝型氏时)在四川鹤鸣升租塌山创立;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由张修在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之前创立于汉中。
有谁知道五斗米教是谁创立的
五斗米道为芹拿道教派别之一,又称天师道、正一道,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于枣派这鹤鸣山上,入道者每人需缴纳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张道陵号称“张天师”,为五斗米道第一任教主,他死后,儿子张衡继任为第二代教主。
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嫌岩搭;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由张修在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之前创立于汉中。
五斗米教在当时被称为邪教吗
事情比较复杂,在当时五斗米道只是众多黄老之学里的一家,因为当时道教尚未正式产生,无论是五斗米道还是太平道,都是道家学说的实验组织;复杂就复杂在,这两个实验组织都与政治斗争有关,太平道掀起了东汉末期黄巾起义,因伍败为被政府剿灭,自然打入邪教范畴,而五斗米道则在张道陵及其子孙几代人的努力下,形成了封建割据组织,三国时期,第三代天师张鲁割据汉中,成为三国角逐中的一股军事势力,因此,五斗米道一直是一种存在状态,没人指出他是什么邪教,毕竟道教都还没有产生,何谈谁不正统的问题?到了北魏时期,官方出面整顿道家学说,由寇谦之主持,以五斗米道为基础,经改革形成北早逗天师道,从此道教也正式产生,寇谦之的改革里面有一句去除“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是去除五斗米道在三张之后组织混乱,祭酒道官私传教职,招收不良弟子,任意榨取道民的钱财,又妄传张陵房中术,有损道教形象,南方也在陆修静的改革下形成南天师道,最终南北天师道合流而形成正一派(天师道),张道陵成为道教祖师,那么他所创立的五斗米道就被视为道教的萌芽期,不再被评论了,而它备受质疑陆橘卖的时代恰恰就是张鲁降曹魏到北魏寇谦之改革之前的道教空窗期时期;
五斗米教是谁创立
五斗米教是谁创立
五斗米道为道教派别之一,又称天师道、正一道,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于这鹤鸣山上,入道者每人需缴纳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张道陵号称“张天师”,为五斗米道第一任教主,他死后,儿子张衡继任为第二代教主。
五斗米道教是谁创立的
五斗米道为道教派别之一,又称天师道、正一道,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于这鹤鸣山上,入道者每人需缴纳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张道陵号称“张天师”,为五斗米骇第一任教主,他死后,儿子张衡继任为第二代教主。
五斗米教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吗
就是道教,,,今天道教祖庭龙虎山,拜的还是张天师张道陵。。五斗米教就是张陵建立的,在四川传道。早起名声不怎么样,三国时期叫他们米贼。
五斗米教就是糅合了儒家,道家思想和民间方术。
五斗米教就是最早道教,龙虎山的传承教天师道。。
五斗米教拜的是什么神
五斗米教是东汉张道陵天师创立的道家原型,教五斗米道,就是加入合格道门只要教五斗米即可。拜的当然是三清了,主要是太上老君。
道教起源于哪里?创立于何时?教主是谁?创伏尘始人是谁?
道教起源: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
道教创立时间:东汉末年,距今1800年。
道教教主:老子。
道教创始人:张陵。
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开创了道家学派,那时候并没有道教,但道家在汉后开始兴起,于是老子就开始被人称为道教的教祖。
中国的道教创始人是张陵,道号张道陵,又叫张天师。公元98年的永平十年张陵与弟子王长、赵升等绕开洛阳乘舟入今江西鄱阳湖,上云锦山宣扬教义,其后人张鲁集其大成。
现在的道教还是之前的五斗米教吗吗
五斗米在其中
五斗米教是不是在曹操手下?
不是的,在张鲁手上。
张鲁号称“师君”,为天师道道最高首领,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初入道者称“道民”;入道已久,并信道入精深则任“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张鲁以“治”为管理单位,在其统治区域内,设有二十四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祭返竖酒则为一治道民之本师,并要定期聚会参访。
是谁创立了“五斗米道”
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可以说是我国民间宗教发展五斗米教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
东汉顺帝(126-144年)年间,沛国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张陵背井离乡,来到了民风纯厚、山川秀丽的蜀地,入居鹤鸣山(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修炼,以求长生之道。张陵本缺世禅大儒,博通五经,又熟知盛行于世的黄老之学、谶纬思想与神仙方术,乃据此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并吸收了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某些成分,创立了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名)。它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因从其受道者须纳五斗米而得名。其召神劾鬼、符箓禁咒等道术,均直接继承了汉代方士的方术。
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张陵开始在巴蜀一带行医传道,百姓师从者甚多。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之;张衡死,其子张鲁仍传其道。世称“三张”,道内则称“三师”,即“天师”张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经过他们祖孙三代的苦心经营,五斗米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义、仪式、方术及组织制度。
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七月,五斗米道首领——张修在巴郡率众起义,攻占汉中部分地区,以配合东方太平道策动的黄巾军大起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益州牧刘焉委张修为别部司马,又委张鲁为督义司马,兵合一处,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张鲁又杀张修,吞并其部众。刘焉死,其子刘璋继位,以张鲁不听调遣,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自立。东汉王朝因忙于在东方剿杀黄巾余部,无力西讨,乃采取怀柔策略,委张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于是,张鲁借机在巴、汉地区推行五斗米道,并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自号“师君”,为五斗米道最高首领,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初入道者称“鬼卒”;入道已久,并笃信其道者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祭酒与鬼卒在道内地位平等,没有贵贱之别。张鲁以“治”为管理单位,在其统治区域内,设有24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
张鲁以《老子》为五斗米道主要经典,并为之作注,名曰《老子想尔注》,以阐述五斗米道教义思想。他教育道徒要互助互爱,“诚信不欺诈”。道徒有病,则“自首其过”。为此,设立“静室”,作病人思过修善之所。又设“鬼吏”,主要为病人请祷。对犯法之人,不随便处罚,“三原然后乃行刑”,比孔子的“不二过”要宽容得多。他还命人在境内大路边建立“义舍”,教人们不要蓄积私财,多余的米肉交义舍,以供过往之人食用。不过,只能“量腹取足”,不可多吃多占,“若过多,鬼辄病之”。此外,他还实行禁酒等利民措施。因此,深受境内各族人民的欢迎,使汉中成为下层民众心中的一方乐土,仅关西民众从子午谷投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在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情势下,张鲁以五斗米道据险自治20多年,在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实践著农民阶级渴望的理想王国,这在我国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的尝试。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是决不允许农民阶级有这么一块乐土存在的。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在镇压了黄巾余部之后,亲率20万大军进攻汉中。张鲁在阳平关防线被破后,自知力不能敌,遂率众降曹,从此张鲁政权不复存在。然而,由于张鲁的降曹,五斗米道传人及其徒众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害,得以保存实力,继续在民间从事活动。
西晋武帝泰始(265-274年)时,陈瑞在蜀中传播五斗米道,“徒众以千百数”。惠帝永宁元年(301年),李特在青城山五斗米道首范长生的支持下,率领天水、略阳、扶风、......
天师道是谁创立的!
张陵(34-156),一名张道陵。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他撰写了《老子想尔注》等二十四道书,并以符水等治病,发展教徒。他在装扮上一是穿黄色道袍,佩剑,持印与戴符,成为天师道传教的最重要嫡传信物。如果道教是张陵创建,依道教在中国历史的影响,那他将排在十名前后!张陵只是对道教的创建有着第一位的作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