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功盖三分国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功盖三分国名称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自哪首诗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
①八阵图:在四川夔州奉节县西南七里。八阵图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
②功盖:意思是诸葛亮创立蜀汉,造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盖世功业。
③“遗恨”句:是说刘备急于报吴国杀关羽之仇,出兵伐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伐魏主张;而诸葛亮没有能够阻止住,使蜀汉国力受到削弱,所以遗恨。“失”,是失策之意。
[鉴赏提示]
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凭吊相传蜀汉诸葛亮所作八阵图遗迹时作。头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后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惋惜中渗透了诗人“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还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而且不是空洞抽象的议论,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的议论。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功盖三分国是哪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的意思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意思是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2,该诗句出自唐代杜甫所作的《八阵图》,全诗原文如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话文释义: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而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而三四句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功盖三分国,是什么意思
理解诗词时,必须跳出常规的语法习惯。
“三分国”是临时搭配,以便与“八阵图”对仗。实际意思是“三国”,汉室一分为三,这里指历史阶段。那么,“功盖三分国”,等于说“功盖三国(群雄)”,其功劳在三国鼎立时期胜过任何人。盖:超过。
功盖三分国这首诗解释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自唐代杜甫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希望能帮助到你
OK,关于功盖三分国和功盖三分国名称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