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大慈恩寺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大慈恩寺简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大慈恩寺和大慈恩寺简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大慈恩寺的由来 大慈恩寺的由来是什么
1、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尺枯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念游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
2、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
3、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仔困销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
4、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
5、至当年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
6、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大慈恩寺的历史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信粗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
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
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
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
至当年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
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扩展资料:
主要建筑:
1、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备宴南)的仿坦银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2、大雁塔广场
大雁塔广场始建于公元589年,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译经。大雁塔广场就位于举世文明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它是亚洲最大的唐文化主题广场,已经成为西安百姓宜赏宜聚、观光休闲的一处文化旅游胜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供奉的是谁
佛舍利和玄奘法师的顶骨。
大慈恩寺是明代在原寺院“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现存的殿堂则多是清代建筑。寺院内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是手让穗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
其中,大雁塔内和玄奘三藏院分别供奉的佛舍利和玄奘法师的顶骨,是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寺院中轴线以东是毕卜塔园,园内的塔林,共有舍利塔九座,供奉着自清代以来本寺九位高僧的舍利子。
大慈恩寺的历史
大雁塔,位于市区南部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内最宏丽的皇家寺院,建于唐太宗时期,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并由西行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担任“首任主持”。期间,法师督造了大滑颂雁塔。
玄奘法师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11年,并创立了佛教的“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期间,为供奉从印度请回的经像和舍利,法师亲自督造修建了大雁塔。
大慈恩寺和大雁塔是一回事吗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相当于是局迅禅一回事。
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扩展资料
大雁塔历史沿革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唯识宗。
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昌氏。
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桐尘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慈恩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雁塔
大慈恩寺在哪
大慈恩寺位置:陕西省西安市南郊。
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中国“佛码樱教八宗”之一“唯识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已有1350余年历史。1961年3月4日,大慈恩寺大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初,大慈恩寺被评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景区。
2016年5月14日,世界上现存唯一一株玄奘手植的娑罗树子树,经多年培育,成功移植到西安大慈恩寺。
扩展资料大慈恩寺主要建筑
1、大雁塔
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
2、大雁塔广场
大雁塔广迟绝丛场始建于公元589年,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译经。大雁塔广场就位于举世文明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它是亚洲最大的唐文化主题广场。
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设计。整个广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包括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慈恩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雁塔广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宏行雁塔(西安大慈恩寺佛塔)
大慈恩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慈恩寺简介、大慈恩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