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西蜀子云亭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西蜀子云亭的知识,包括子云亭指的是谁的屋舍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西蜀子云亭指的是谁
西蜀子云亭的子云是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杨雄,字子云,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得辞赋家,汉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郎。王莽当政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杨雄本成都人,但在成都并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却在绵阳西山留下一个子云亭,常为后世文人所吟及。
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
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的意思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出自于《陋室铭》,意思是说有名的南阳卧龙诸葛亮和西蜀的杨子云,这两个人都是当时所处时代为非常有名的人,但是他们成名前所居住的地方都很简陋,这是对作者陋室铭中陋室的一种举例。
南阳茅舍中出了东汉末年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西蜀陋室中出了著名文学家杨子云,他留下《蜀都赋》《太玄》《法言》《方言》等名篇。诸葛亮一生的伟业,以成都武侯祠让人熟知,杨子云,则以地名“子云亭”让人缅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陋室铭
西蜀子云亭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西蜀子云亭的子云是扬雄。扬雄生于公元前53年至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人。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得辞赋家,汉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郎。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
王莽当政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杨雄本成都人,但在成都并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却在绵阳西山留下一个子云亭,常为后世文人所吟及。
拓展一下:
西蜀子云亭,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一环路西段西侧,西南科技大学西山校区南侧,在西山(凤凰山)风景名胜区内。主要景点有子云亭、玉女泉、蒋琬墓、蒋琬祠、仙云观、玉女湖。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家扬雄的建筑,因唐时著名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而名满天下。
扬雄早期曾以《长扬赋》《甘泉赋》《羽猎赋》等佳作闻名于世,与司马相如齐名。后来他又放弃辞赋之体,转而研究哲学,语言学,并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又著有《方言》,记述西汉时期各地方言,成为汉代一大著述家。
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1])人。
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扬雄曾撰《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
(概述内图片来源:[2])
本名
扬雄
字号
字子云
所处时代
西汉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
人物平生
少而好学
扬雄家族世代以耕种养蚕为职业。从扬季到扬雄,五代只有一子单传,所以扬雄在蜀地没有别的亲族。[3]
扬雄小时候好学,不研究章句,通晓字词解释而已,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宽和,口吃不能快速讲话,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贵也不干。却很喜欢辞赋。[4]
仰慕先贤
汉武帝时,蜀地有才子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竖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又依《离骚》重作一篇,名叫《广骚》;又依《惜诵》以下到《怀沙》作一卷,名叫《畔牢愁》。[5]
步入仕途
后来,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召扬雄为门下史。后经蜀人杨庄推荐,汉成帝命他随侍左右。
元延二年(前11年)正月,扬雄与成帝前往甘泉宫,作《甘泉赋》讽刺成帝铺张。十二月又作《羽猎赋》仍然以劝谏为主题。被封黄门郎,与王莽、刘歆等为同僚。前10年扬雄作《长杨赋》,继续对成帝铺张奢侈提出批评。
扬雄后来认为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有人笑他,于是他写了一篇《解嘲》。为了宽慰自己,又写了一篇《逐贫赋》。
晚年经历
王莽当政时,刘歆、甄丰都做了上公,王莽既是假藉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想禁绝这种做法来使前事得到神化,而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棻又奏献符瑞之事。王莽杀了甄丰父子,流放刘棻到四裔,供辞所牵连到的,立即收系不必奏请。当时扬雄在天禄阁上校书,办案的使者来了,要抓扬雄,扬雄怕不能逃脱,便从阁上跳下,差点死了。王莽听到后说:“扬雄一向不参与其事,为什么在此案中?”暗中查问其原因,原来刘棻曾跟扬雄学写过奇字,扬雄不知情。下诏不追究他。然而京师为此评道:“因寂寞,自投合;因清静,作符命。”
扬雄像
扬雄因病免职,又召为大夫。家境一向贫寒,爱喝酒,人很少到其家。当时有多事的人带着酒菜跟他学习,钜鹿侯芭常跟扬雄一起居住,学了《太玄》、《法言》。刘歆也曾看到,对扬雄说:“白白使自己受苦!现在学者有利禄,还不能通晓《易》,何况《玄》?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瓿了。”扬雄笑而不答。活到七十一岁,在天凤五年(18年)死去,侯芭为他建坟,守丧三年。[7]
陋室铭西蜀子云亭的来历
陋室铭西蜀子云亭的来历: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家扬雄的建筑。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更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名句,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使子云亭名传千古,为后人所景仰。但子云亭实际早已败朽,20世纪80年代在旧址上重建的子云亭,通高21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底层共有128根柱子,阁上重亭,飞檐凌空,因位于凤凰嘴顶端,三面凌空,下临绝壁,十分险要,雄奇。
扩展资料
《陋室铭》是诗人刘禹锡的一篇名作。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他曾当过监察御史,因参与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及地方豪强获罪,贬至安徽和州县城当通判。
和州知县是个势利眼儿,三迁其居,最后刘禹锡的住处才几平米,仅能容纳一张床、一套桌椅。刘禹锡忍无可忍,挥毫写下了这篇《陋室铭》来诠释他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人生态度。
《陋室铭》不仅是“古今最美散文”之一,还被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入《古文观止》里,而且成为了历代名人雅士在生活条件不太理想状态下,用以“安贫乐道”的座右铭。
文章作者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的风范,一直为后世所景仰。而以《陋室铭》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用来装饰家居,显示居住环境的高雅与格调。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名家书法《陋室铭》,感受不一样的陋室之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蜀子云亭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