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正大光明匾和正大光明匾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正大光明匾的来历
正大光明匾原来是顺治帝所书,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现在所悬挂的应当是那个时候。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扩展资料
正大光明,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大光明(乾清宫匾额)
正大光明匾上面的左右小字写的什么
“光明正大”意为: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能行天地日月之道为圣王之德。
两边两幅对联:
其一: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宽宏仁德,天子建立天下大法。
精心一意,君王躬行治国之道。
其二: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立仪法正天下,要慎修其身,思长久之道。
弘布五常之道,勿轻视民役,知民之艰难。
正大光明匾额原来是顺治帝所书,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初,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宫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
乾清宫对联,康熙手书: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尚书·仲虺之诰》《尚书·皋陶谟》);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尚书·君牙》《尚书·太甲下》)。
乾清宫对联,乾隆手书: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尚书·仲虺之诰》《尚书·洪范》);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尚书·舜典》《尚书·说命》)。
正大光明,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正大光明”这四字来自《周易》:“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周易·大壮·彖辞》)“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周易·履·彖辞》)这就是说要使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从而表明他们的统治是正大光明的,可见封建皇帝用心之良苦也。
“秘密建储”的制度,由皇帝亲自密写储君谕旨一式两份,并密封收藏于特制的鐍匣内。其一置之乾清宫中“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则由皇帝自己随身密藏起来,以便他“归天”之后,该谕旨与“正大光明”匾后的谕旨相互对证,而后生效。所以要作出如此规定,很可能是雍正帝本人夺位阴谋成功之后,总结他自己过去经验,并为防止皇子之间今后为争储位厮杀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吧。这样一来,清代虽没有预立太子的制度,然而在皇帝的心目中,却早已筹划好了由谁继位,自从创立秘密建储制度并采取一种两相对证的契约式密诏之后,就避免了有人从中捣鬼,或一些权贵大臣暗中插手,从而对于缓和皇权斗争,巩固当时的统治和全国的政局,起了一定的作用。
雍正之子弘历的皇储地位,是在雍正元年确定的,并首次使用了上述密书缄盒的办法。据史书记载,雍正元年八月的某天,雍正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及文武官员,对他们说了一番康熙因立储问题而“身心忧悴"的话,接着宣布了谕旨:“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东华录》)雍正帝死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庄亲王允禄等王公大臣们把两份密诏启开核对吻合后,即由弘历继位,乾隆成了清代在建立秘密建储制度后第一个接位的皇帝。乾隆皇帝对他父亲的这一做法极为赞赏,给予高度评价,说此举“人心翕然”,这是“天下臣民所共知者也”(《“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之上谕》)。
乾隆皇帝曾两次秘密立储,第一次在登基之后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举行,不幸的是太子永琏只活了三岁就夭折早殇了。第二次再书密诏藏御书,即又过了三十五年,这就是乾隆帝于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启开乾隆三十八年所藏御书的鐍匣,宣布禅让给嘉庆帝的密旨。
此后,嘉庆、道光和咸丰几代皇帝,都是根据这种秘密建储方法即位的。如今,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的立储密谕均已亡佚,唯一还保存完好的一份,是道光皇帝于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朱笔亲书满汉文立储御书,上面写着两行汉文字是:“皇六子奕欣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在后一行汉字的旁边,又书了“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的满文。这份谕旨,今珍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朝的“正大光明”牌匾有什么用处
这个牌匾是提醒历代君王做事要光明磊落,心系天下,普度众生。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清朝历代皇帝都喜欢把遗诏放在这个牌匾后面。
我国著名的“正大光明匾”挂在哪里
我国著名的“正大光明匾”高悬在北京故宫乾清宫正殿内中央。据说,匾额上面的字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世祖顺治福临的笔迹,经康熙皇帝临摹后悬挂在这里的。
正大光明牌匾是谁写的
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是由顺治皇帝书写的。
在故宫的后三宫第一大殿乾清宫里面,悬挂着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的匾额,这四个大字是由清军入主中原建立满清政权以后,第一位住进紫禁城的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亲笔书写的。
到后来康熙皇帝对这个匾额进行了一番摹勒和刻石,匾额上面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出自于《周易》里面的“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意思是要告诉皇帝们,想要稳固自己的皇权,就必须要效法天地顺应人情,从而表明他们的统治者是正大光明的。
相关由来: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都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文章分享结束,正大光明匾和正大光明匾额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