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上海木雕,上海特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上海木雕的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刻《蹲蹲跳》]
黄杨木雕是一种立体雕刻艺术。清初的黄杨木雕因大多是竹刻艺人所作,工艺上基本是套用竹刻的技法,有薄地阳文、浮雕和阴刻等。20世纪50年代后,上海黄杨木雕工艺借鉴西洋雕刻技艺,既讲究严谨的人体解剖结构,又有造形夸张、用刀简练的特点。出坯工艺以采用绕锯、木锯和出坯机雕琢出产品的大体轮廓。分块定位工艺用锉刀确定各部位置和块面分布。雕刻和修光工艺以各种口形刀具雕出各部位具体形态、细部质感及纹饰。打磨和上腊克工艺以消除产品表面刀痕,使其光亮不易开裂。黄杨木雕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各种口形的雕刻刀,其中最常用的刀具是平口刀、圆口刀、斜口刀、三角刀、月弯刀和起底刀。由徐宝庆独创的月剜刀和刮刀专用刀具,综合了平、圆、斜刀的特点,进刀阻力小,雕刻灵便,又节省时间。黄杨木雕的原料除黄杨木以郑高外,丹塔木和银喊槐尺杏木也可使用。
上海黄杨木雕在清代作为嘉定竹刻艺人的偶而之作,产量极少,大多是自赏或馈赠亲友。20世纪初,土山湾教堂所产宗教黄杨木雕始由教会组织批量出口。50年代上海黄杨木雕主要由港澳等地商人收购后转售。60~70年代,黄杨木雕以制作各种展览会展品或高档礼品为主,1975年实现销售2.39万元,其中出口6100元。1979年起,始以展销会和旅游销售点等形式销售,由于产品题材品种多变,销售趋好。1981年,黄杨木雕实现销售5.58万元,1982年后,上海黄杨木雕销明蚂售逐年下降,1983年为4102元,至1990年仅514元。
上海有什么手工艺品
上喊核海,是我国最大的沿海城市,而且拥有非常的美丽迷人的景点。在上海,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特别是在海滩上去看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有很多漂亮的景色可以让您欣赏,其实上海是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尤其是上海的手工业更是妙不可言了,那么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去上海了解一下上海有什么手工艺品?点击查询上海旅游报价
一、上海木雕
首先呢,先来了解一下上海木雕工艺。上海生产的木雕在我国木雕工艺品是重要的生产握消之一,上海木雕共分为三类,分别为白木的、红木的和黄杨木的三大类。上海的木雕风格主要是来源于西方的雕塑特点,层次分明,结构景致,但绘画有些模糊,却不失一种怀旧的感觉。现在,上海木雕的发展越来越大,不仅雕刻装饰品,还雕刻一些大的家具等
二、嘉定竹刻
接下来在看看另一种雕刻业的手工艺品,这就是嘉定竹刻。在南朝,就开始有人在竹子上雕刻东西了,开始只是些小的东西,渐渐的到了清朝,嘉定竹刻的名声开始四处传播了,人们用刀在竹片上写作,绘画等。直到现在,竹刻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了,也成为了上海的一大手工艺品了。
三、上海面塑
看完这些,有人问上海就只有手工雕刻业发达吗?那上海有什么手工艺品让人惊叹呢?那郑皮掘我就继续跟大家了解一下上海面塑。上海的面塑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所捏造出来的面人都活灵活现的,它们创造的面人大都是根据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而捏出来的,被外国人称为是立体无声电影。点击查询上海旅游攻略
四、上海绒绣
最后再来了解一下上海新兴的美术手工工艺——绒绣。绒绣指的是用彩色的羊毛的一幅绘好的画上一针一线的在刺绣上,所做出的作品都是十分的美丽,生动形象,赢得许多人的好评,就连外国人都被这绒绣吸引了,被赞叹绒绣是“东方的油画”。
大家跟我一起去上海了解了上海有什么手工艺品,还有这些手工艺品的历史,制作流程和一些特征。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赞叹这这些不可思议的手工艺品啊,还在想着自己也去上海去亲自的看一看这些作品,那就不要迟疑了,快去上海自己去看一看吧。
上海木雕的价值
一、由于机岩颤器制造业的高度发展,越来越挤压费工时的手工操作。以往,一件简单的木雕,花上几天时间是很普通的粗轿败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同样一件作品,由于成本、价格差异太大,致使手工制作的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这帆亮正顺应了市场经济“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从而决定了手工木雕的价值。
二、因为利润空间挤占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制滥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木雕,实则为一门高超的传统手工技艺,若要精通掌握并制作出别具匠心的精美作品,工匠往往需花费多年的心血用于不断学习和探索。而优质的木雕工艺品,正是在雕刻师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得以掌握的雕刻技艺基础上制作而成,进而保证了其文化价值,收藏价值。
上海有那可里交易木雕作品
上海市徐汇区文定路。根据百度地图查询得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文定路的上海木雕工艺品市场可以昌迹交易木雕作品。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基纤大城市、上耐锋并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
上海木雕的白木雕刻
早期产品的造型全凭木雕艺人的“腹稿”,用凿子和斧头从粗到细直接雕凿出来的。50年代工业化生产,开始注意产品的设计工艺,并逐步将白木雕刻产品设计工艺分为小样设计、实样设计、图稿设计和彩稿设计。取料和净料工艺,早期也是靠手工操作,使用锯、刨、凿、钻等传统工具。建立合作社后,自制了剖料机、增添刨床、压床、铣床、钻床、圆锯机和垛胖机等木工设备。提高了取料、净料工艺标准化程度。雕刻、木工装配和油漆工艺自60年代后,在木工装配工艺中辅以冲床、刨床、铣床和砂皮机等木工机械,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加工精度。70年代后采用树脂漆喷漆工艺,使原来油漆工艺得以改进。1974年又自制成功了槽榫机、轧头机、盖槽机、圆角机、砂皮机和断料机等。80年代后,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和六厂已有新型木工机械设备142台唯培,机械化生产程度为40%。
1961年后,上海白木雕刻开始采用行业制订的白木雕刻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1982年,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的雕刻樟木箱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 [红木仿明家具]
上海红木家具业原来只使用传统的凿子、刨子和锯子等手工工具。1956年组织起来后,改变了原来一家一户生产方式,通过开展技术革新,土法上马,先后自制成功断料机、打眼机、带锯、平刨、压锯和吸尘设备。70年代后,上海艺术品雕刻四厂先后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高速雕花机、砂皮机、靠模机、砂弓机和用于木材干燥处理的烘房设备。1990年,该厂共有生产设备74台(套)。红木家具制作过程中,须用一些传统的手工工具,有雕工和木工的“乓”、“铮”和“磨面锉”等,这是保持工艺特色,其他工具不能代替的。1981年9月3日,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上海艺术品雕刻四厂,在参观红木家具生产的过程中,对这些专用工具很感兴趣,该厂将这3件工具赠送给他。
上海红木家具最早的质量标准包括产品款式设计、规格公差范围、木材含水率、雕刻图案纹样、产品结构的翘曲度、平整度、邻边垂直度、平行度和漆面光洁度等。产品质量检验方法采用木材干燥测试仪以及直尺、角尺等计量工具进行测试。1984年,上海艺术品雕刻四厂的“奔马牌”红木家具获上海市优质产品证书。上海红木小件有瓶座、插屏、摆件、盆架、香几、龙头架、钟架、烟盒和书盘等品种,清末民初,已负盛名。其中以朝阳座子最为著名。朝阳座子是清末画家赵秋方设计,经艺人们不断改进,整个造型对称均匀,线条挺括,如意头玲珑流畅,为上海红木小件的代表作。民国9年,上海建立红木小件公所。30年代初,制作红木小件的作坊有100余家,分布在南市老西门至新北门一带,其中以福民街的陶永仁、乔源泰等作坊销量最大。上海红木小件从业者以江苏扬州和孟河人居多。当时红木小件作坊大都以单一工种独立出现,木工作、雕花作和漆作各自立门户,生产过程一般由木工作去店家接定货,选料制成木汪简坯后,再发给雕花作、漆作加工,最后由木工作向店家交货。1954年,上海经营红木雕刻小件的有24家,都属家庭式小型作坊。1956年由分散的红木雕刻家庭作坊和个体手工业分别组成上海第二和第四十八木雕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并改为地方国营上海第二木器雕刻厂,当时红木小件生产比较多的品种是雪茄烟盒、龙头台灯和各式摆件座子。1959年,红木小件产值达10万元。1964年,上海第二木器雕刻厂转为上海新艺木器雕刻合作工厂,1966年11月与雕漆屏风厂合并改名为上海艺术品雕刻二厂,并搬迁到上海县朱行路12号,新建厂房4000平方米。60~70年代,红木小件不仅恢复了一批传统产品,而且创作设计了一批形式多变、富有时代特色的优秀新品。在这期间上海艺术品雕刻二厂设计制作的各类以蔬菜、瓜果和昆虫等为造型的红木小件工艺品,有佛手盒、南瓜盒、白菜花插、秋虫竹节笔筒、三角形嵌螺甸金鱼组合果盒、竹节文房四宝、松竹梅笔筒和仿青铜器等红木工艺品,立意古朴,造型典雅,使人耳目一新,常被选为珍贵礼品赠送外国贵宾。80年代,上海红木小件在品种上增加了各类中小型香几和花几,以及“凤凰花插”、“天鸡瓶指陵唯”、“瑞兽尊”等仿青铜器红木摆件。这期间,生产企业几经变动,上海艺术品雕刻二厂在1984年将专门制作红木小件的车间单独成立上海红木雕刻厂。1987年,上海红木雕刻厂又与上海艺术品雕刻二厂和三厂合并,改名为上海艺术品雕刻厂,职工80人,年产值1981年为70.9万元,1988年为156.5万元,1990年为128万元。
上海红木小件吸取和融合明清以来的造型和纹样,设计和制作工艺颇有特色。在造型和纹样设计上,除了运用青铜器图案外,还有刻玉图案、藻井、石刻、汉砖和瓦当等图案,其中较大量运用的有龙、凤、狮子、麒麟和异花瑞草、瑞鸟、祥兽等,显示出浑厚古朴的艺术境界。红木小件的选料、部件加工和拼接成坯十分讲究。尤其是拼接成坯采用的榫卯工艺十分讲究,用于平面拼接的有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和穿带榫等;用于横直、弧形不同角度拼接的有格肩榫、双榫、通榫和双夹榫等;用于特殊规格拼接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和粽角榫等。各种榫卯都是产品形体构造的“关节”,要求做到“一拍即合”。红木小件雕刻镶嵌技法多样,有深雕、浅雕、透雕、阴刻和立体雕等。该厂80年代设计制作的“荷花烟具”构思灵巧,将盛放烟具的盘子雕成一片泛浮水面的荷叶,轻盈舒展,叶缘微卷,烟盒是一节造型优美的嫩藕;烟灰缸是一只花瓣刚凋的莲蓬,配合协调,整套烟具形成一幅完整美妙的画面。红木小件的上漆修饰工艺,与红木家具基本相同。
红木小件制作的设备、原料与红木家具相同。1990年,上海艺术品雕刻厂生产红木小件机械设备共有50台,机械化生产程度为35%,有些机械不能替代的工艺仍然依靠手工,以保持传统特色。
上海红木小件的木工质量要求榫卯结构正确,胶合密缝,锯刨标准误差不超过0.3毫米,外形误差不超过1毫米;雕刻质量要求形态生动、结构准确、层次分明、挺括光洁;漆工质量要求着色均匀、线条花纹清晰、漆色透明光亮。1982年,上海红木小件“螭龙盒”和“竹节夔龙文房用具”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优秀创作设计奖。1987年,红木小件“仿青铜器文房四宝”被轻工业部定为珍品,该产品已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88年,上海红木雕刻小件获轻工业部优秀产品铜质奖。
红木小件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售地区是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地区,出口额1981年为62.3万元,1988年为36.3万元,1989年为52.3万元,1990年为61.9万元。随着改革开放,来沪观光的中外游客日益增加,上海红木小件工艺品内销业务逐年增长,1981年为8.1万元,1988年为120万元,1989年为173万元。
关于上海木雕,上海特产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