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半距等高线和一条等高线多少米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半距等高线以及一条等高线多少米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等高线分为哪几种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由平均海水面起算而测绘的细实线(线粗0.1毫米)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计曲线,又叫雀基加粗等高线掘郑.规定从高程起算面(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首曲线,每隔四条加粗(线粗0.2毫米)描绘一条的粗实线,用以计数图上等高线和判定高程.
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判岁颂细长虚线,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局部地貌.
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个别地貌.
等高线问题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如图6.6所示,假设某个湖泊中有一座小山。设山顶的高程为100米,刚开始,湖水淹没在小山上高程为95米处,则水平面与小山相截,构成一条闭合曲线(水迹线),在此曲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这就是等高线。当水面每下降5米,可分别得到90米、85米、80米、……,一系列的等高线。如果将这些等高线沿铅垂线投影到某一水平面H上,并按一定比例缩绘到图纸上,就获得与实地小山相似的等高线。
6.5.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图1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图6.6中的等高距h为5米,等高距的大小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地面坡度及用图的目的而选定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等高距为0.5米、1米、2米等,同一幅图上的等高距是相同的。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如图1中,等高线平距是由地面坡度的陡缓决定的。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反之,坡度越大;若地面坡度均匀,则等高线平距相等。
几种基本地貌卜郑的等高线
虽然地面上的地貌形态多种多样,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一般由山头、洼地、山脊、山谷和鞍部等基本地貌组成。如果掌握了这些基本地貌的等高线特点,就能比较容易地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分析和判断地面的起伏状态,正确地阅读、使用和测绘地形图。
1、山头和洼地
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圈圈的闭合曲线。如图2所示,若里圈的高程大于外圈的高程,则地貌为山头。若里圈的高程小于外圈的高程,则地貌为洼地。山头和洼地的地貌有时候也采用示坡线来区分。示坡线为一段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降落的方向。
2、山脊和山谷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都是一组朝一个方态弊态向凸起的曲线。如图6.7所示,山脊的等高线凸向低处,而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
图2
3、鞍部
鞍部的等高线是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组成。如图6.7所示,即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除此之外,还有陡坎、悬崖、冲沟、雨裂等特殊地貌,其等高线可按《地形图图式》中所规定的符号表示。
等高线的种类
为了便于表示和阅读地形图,绘在图上的等高线,按帆源其特征分为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三种类型。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首曲线采用0.15mm的细实线绘出,如图6.7中98m、102m、104m、106m等等高线。
2、计曲线
在地形图上,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均加粗描绘,这种等高线称为计曲线。计曲线上注记高程,线粗为0.3mm,如图中100m的等高线。
3、间曲线
如果采用基本等高线无法表示局部地貌的变化时,可在两基本等高线之间加一条半距等高线,这条半距等高线称为间曲线。间曲线采用0.15mm的细长虚线描绘,如图6.7中的101m、107m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性
为了正确地使用和描绘等高线,应掌握等高线的一些特性。
1.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在地面上的高程都相等。高程相等的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2.闭合性
等高线为连续的闭合曲线,它可能在同一幅图内闭合,也可能穿越若干图幅后闭合。凡不在本图幅内闭合的等高线,绘至图廓线,不能在图内中断。
3.非交性
因为等高线为一个个水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非特殊地貌,等高线之间不能相交。
4、陡稀缓性
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的地方,地面坡度越平缓。
5、正交性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由此推断,等高线穿越河流时,应逐渐折向河流上游,然后正交于河岸线。
等高线的种类及特点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种: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照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又称为基本等高线。用0.15mm宽的细实线绘制。
(2)计曲线
为了计算和用图的方便,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或者凡高程能被5整除且加粗描绘的裤陆氏基本等高线称为计曲线。
例如等高距为1m的等高线,则高程为5m、10m、15mn…5m倍数的等高线为计曲线;又如等高距为2m的等高线,则高程为10m、20m、30m……10m倍数的等高线为计曲线。一般只在计曲线上注记高程。计曲线的高程值总是为等高距的5倍。计曲线用0.3mm宽的粗实线绘制。
(3)间曲线
对于坡度很小的局部区域,当用基本等高线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征时,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绘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称为间曲线。间曲线用0.15mm宽的长虚线绘制,可以不闭合。
(4)助曲线
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利用地形图设计工程建筑物,有时在间曲线的基础上还绘制出高差为四分之一等高距的等高线,通常把这一等高线称为四分之一等高线,也称助曲线。一般用0.15mm宽的细短虚线表示。
扩展资料:等高线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水流方向垂直于等高线。
2.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程都相等。
3.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4.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5.除悬崖外,等高线通常都悉码不相交、不相叠。
6.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胡散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等高线
等高线有哪几类
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地形图上的茄慧等高线颤枝答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由平均海水面起算而测绘的细实线(线粗0.1毫米)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规定从高程起算面(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首曲线,每隔四条加粗(线粗0.2毫米)描绘一条的粗实线,用以计搭携数图上等高线和判定高程。
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细长虚线,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局部地貌。
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个别地貌。
什么是等高线
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基敏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的特性有:(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隐答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
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
(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从规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五个等高距将首曲线加粗为搏携枝一条粗实线,以便在地图上判读和计算高程。
(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主要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间曲线和助曲线只用于显示局部地区的地貌,故除显示山顶和凹地各自闭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闭合。还有一种与等高线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线叫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半距等高线和一条等高线多少米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