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两不愁的理解和不愁的意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两不愁的理解以及不愁的意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监测帮扶工作
1.关于监测对象和帮扶对象。监测对象指的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即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等“三类人群”,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家庭。
帮扶对象指经过识别程序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
2.关于返贫致贫风险。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一项或几项已经出现问题,如家庭主要劳动力突发大病或致残,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已断档,造成农户生产生活出现困难。二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可能会出现问题,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户家庭,但近期家庭成员有可能上大学,或者家庭生产经营失败、收入下降,可能会造成农户生产生活出现困难等情况。
3.关于“三类人员”的关系。“三类人员”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之间互不包含,也不交叉,统计时不能重复。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概念清晰。对于突发严重困难户,我省执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户。对于这一类型的户,需要关注:一是突发事件已经实际发生;二是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刚性支出或收入大幅缩减;三是导致生活出现困难。
4.关于收入标准。国家在文件中明确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但是根据南宁培训会精神,不是所有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标准的农户都要纳入,必须有致贫返贫风险才能认定为“三类人群”。
5.关于规模性返贫风险。以县区为单位开展监测工作,以2014年农村户籍人口总数为分母,以建档立卡及“三类人群”中“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未达标人员数为分子,凡超过3%为发生规模性返贫
对于两不愁的理解不准确的是什么
对于两不愁的理解不准确的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可以暂时把努力跟坚持画上等于号)公司楼下的保安老李,18岁参加工作当保安,因为学历有限能力有限只能做这份工作。做了三十年了,不是公司不给他机会,而是他选择安稳的做一份安保工作。
没人逼,每天都很努力的陪公司员工加班。一个月休息4天,有时是两天。(安保人员的流动性也是很大的。)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扩展资料: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
实现从“两不愁”到“三保障”的跨越,难点和重点在于攻坚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方要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必须打好组合拳:针对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建设扶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
对两不愁的理解和看法
两不愁”,从广义上说就是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稳定超过当年脱贫标准,这是前提,否则就无从谈起。从狭义上说,主要体现基本生活保障,即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愁吃,主要看厨房,达到卫生整洁,有大米、有肉食、有蔬菜等必须的食品;有必备的生活设施,如锅、碗、瓢、盆、桌、櫈、厨等,饮水安全保障。不愁穿,主要看居室(卧室),干净整洁,有床及被褥、四季换洗衣服、衣柜、窗帘等。
“三保障”,从广义上说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有保障。具体说,义务教育保障,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辍学,享受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政策。基本医疗保障,就是100%的家庭、人口参加医疗保险、大病保险,100%的家庭、人口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符合条件的100%参加养老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报销比例达90%以上。住房安全保障,就是住房“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经住建部门鉴定达到A级或B级,入住质量,人居环境达标。“安全稳固”是指,住房主体结构稳固,主要构件无变形,断裂、腐蚀,房屋基础牢固、整体无歪斜、变形等现象。“遮风避雨”是指,房屋经过装修,有门、有窗、有楼板或顶棚,屋面干净,无漏雨、浸水等现象,既能遮风又能避雨。
可见,“两不愁三保障”是基本生活及公共服务保障,是最低的基本生活底线,要达到,但不能擅自提高。也就是说能吃饱、穿暖,有房住、有政策保障就行,并不是指要吃得好、穿得好等达到高标准的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辩证看待“两不愁三保障”,降低标准,就达不到脱贫攻坚目标要求,出现“漏评”、“错退”;拔高标准,就会“吊高胃口”,掉入“福利陷阱”,产生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的“悬崖效应”,留下后遗症。
对于三保障的理解不包括的是
对于“三保障”的理解,不包括的是:学前教育。“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是按照比小康还要高的标准,而是按照脱贫的标准,满足搬迁群众基本住房需要,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这是基本标准。
扩展资料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国有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一部分留守儿童上学困难。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一些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贫困县乡村医疗设施薄弱,有的贫困村没有卫生室或者没有合格村医。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全国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的4类重点对象大约160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80万户。一些地方农房没有进行危房鉴定,或者鉴定不准。
在饮水安全方面,还有大约10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全国农村有6000万人饮水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如果到了2020年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会影响脱贫攻坚成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不愁三保障
对两不愁的理解正确的是
“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吃”工作标准:一是农户有能力通过自产或自购,满足口粮(米、面、油)的需求;二是能及时补充肉、蛋、豆制品等营养品;三是“安全饮水有保障”。贫困人口有自来水、水井、水窖等饮水来源,饮用水需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供水稳定,无经常性断水现象。四是“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贫困户通生活用电,贫困村通生产用电。供电线路需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不愁穿”工作标准:一是有能力购买或获得四季换季衣服;二是四季有换季衣服、日常有换洗衣服;三是有越冬棉衣被,家庭成员不存在挨饿受冻现象。(主要靠社会捐赠、接济的,不属于穿衣有保障)。
OK,关于两不愁的理解和不愁的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