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廖仲恺简介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廖仲恺简介的知识,包括廖振凯的资料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价,也是***左派领袖,与中国***关系亲密,后世人将其比喻为中国***的挚友。
廖仲恺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为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公元1925年,本名叫廖恩煦,又叫廖夷白,其字为仲恺,后多以仲恺称之,因此后世人称其为廖仲恺。
廖仲恺虽然说是广东省客家人,但实际上他是华侨家庭出生,他们一家住在美国旧金山,而廖仲恺也是在旧金山出生的。巩固元1897年,廖仲恺二十岁的时候,与他的妻子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后来又东都日本求学。
正是在日本求学期间,廖仲恺结实了后来的那一批民主革命者,其中包括孙中山。因为与孙中山的相识,让廖仲恺有了依靠革命运动,解放中国,促使国家富强之心。所以此后他与自己的的夫人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后来也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门会,并且在同盟会中担任执行部外务科干事,还有天津同盟会主盟人。
从日本求学归来之后,廖仲恺在参加1909年的留学生科举考试之时,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吉林展开革命运动。因为廖仲恺的积极宣传,使得民主思想得以在吉林地区开花结果,增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
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军***在广东成立,时任广州都督的胡汉民邀请廖仲恺担任都督府参议兼财政司副司长。廖仲恺欣然同意,从吉林省来到广东。后来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让胡汉民跟随他一起前往上海,廖仲恺因此留下来领导广东的财政工作。在广州管理财政的时候,廖仲恺凭借其留学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以及其本人的理财只能,使广州财政迅速好转,而廖仲恺自己也因为“善于理财”崭露头角。
南京临时***成立之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大总统。然而没有多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回到广州。而廖仲恺、陈炯明也与孙中山一起回到广州廖仲恺简介,主持工作担任财政司司长。
***代理理事长兼中国“***之父”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之后,廖仲恺开始暗地里策动反袁之事。后来为了推动袁世凯的统治,孙中山领导发动二次革命廖仲恺简介,最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许多***人遭到了袁世凯的通缉。廖仲恺当时的上镜高达一万元,为了保命,廖仲恺只得与家人逃亡日本。在日本的时候,廖仲恺辅佐孙中山继续革命,后秘密回国,在上海广东等地联系革命者,组织反袁护法斗争。
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之后,廖仲恺任财政部部长。次年廖仲恺前往敦促陈炯明率军讨伐桂系军阀。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军***,廖仲恺任财政厅厅长,全力整顿财政,为孙中山出师北伐筹集军费。
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廖仲恺积极与***合作,贯彻落实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也正是因为这样,引发了***老派人氏的不满。因此廖仲恺在***中的道路步步艰难,时时刻刻都受到压迫。
同年八月,廖仲恺在赴中央党部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的时候,在党部大门前被人暗杀。后来经查实,为***右派分子胡毅先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魏邦平等人。
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一个贯彻民主革命政策,积极谋划祖国富强之人,就这样牺牲了,壮志未酬身先死,实在可叹!
廖仲恺的人物简介
1877年,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1893年回中国。1897年,与同为左派的何香凝结婚。
1902年,廖仲恺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执行部外务科负责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广东任都督总参议。1913年,随孙中山亡命日本。
1914年,廖仲恺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并在国民党刊物内发表文章,赞扬十月革命。
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廖为财政部次长。之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廖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
1924年3月12日,蒋介石由奉化致函廖仲恺,坦言对“国共合作”有意见,并将此函同时抄送各常务委员,以补充其游俄报告意见。全文如下:“欲直告于兄者,即对俄党问题是也。对此问题,应有事实与主义之别,吾人不能应其主义之可信而乃置事实于不顾。以弟观察,俄党殊无诚意可言。即弟对兄言,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亦以兄过信俄人,而不能尽扫兄之兴趣也。至其对孙先生个人致崇仰之意者,非俄国共产党,而乃国际共产党员也。至我国党员在俄国者,对于孙先生惟有诋毁与怀疑而已。俄党对中国之惟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决不信吾党可与之始终合作,以望我成功者也。至其对中国之政策专在满蒙回藏诸部皆为其苏维埃之一,而对中国本部未始无染指之意。凡事不能自立而专求于人而能有成者,决无此理。国人程度,卑贱自居,如此而欲他人替天行道,奉如神明,天下宁有是理?彼之所谓国际主义与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凯撒之帝国主义,不过改易名称,使入迷惑于其间而已。所谓俄与英法美日者,以弟视之,其利于本国而损害他国之心,则五十步与百步之分耳。至兄言中国代表总是倒楣,以张某作比者,乃离事实太远,未免拟不于伦,其故在于中国人只崇拜外人,而抹杀本国人之人格。如中国共产党员之在俄者,但骂他人为美奴、英奴与日奴,而不知其本身已完全成为一俄奴矣。吾兄如仍以弟言为不足信,而毫不省察,则将来恐亦不免堕落耳。党中特派一人赴俄,费时半年,费金万余,不可为不郑重其事,而子弟之见闻报告,毫无省察之价值。此弟当自愧信用全失,人格扫地,亦应引咎自辞也。”
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廖被暴徒刺杀,经调查后相信暗杀是国民党右派所为,当中胡汉民被认为有重大嫌疑。廖仲恺遗体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
1935年,廖仲恺遗体迁葬金陵中山陵侧。廖仲恺与妻何香凝墓,现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
廖仲恺译有威尔确斯(Delos Franklin Wilcox)之著作《全民政治》(Government by All The People),孙中山曾在民权主义第六讲(1924年4月26日讲)最后一句话提到该书。
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的个人介绍
1、廖仲恺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总长、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党的挚友。
2、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后赴日留学,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父亲因病去世后,同母亲回国,1925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杀身亡。
3、廖仲恺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此后,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与党人精诚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廖仲恺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是怎么死的
廖仲恺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价,也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与中国共产党关系亲密,后世人将其比喻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廖仲恺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乡窑前村人,为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公元1925年,本名叫廖恩煦,又叫廖夷白,其字为仲恺,后多以仲恺称之,因此后世人称其为廖仲恺。
廖仲恺虽然说是广东省客家人,但实际上他是华侨家庭出生,他们一家住在美国旧金山,而廖仲恺也是在旧金山出生的。巩固元1897年,廖仲恺二十岁的时候,与他的妻子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后来又东都日本求学。
正是在日本求学期间,廖仲恺结实了后来的那一批民主革命者,其中包括孙中山。因为与孙中山的相识,让廖仲恺有了依靠革命运动,解放中国,促使国家富强之心。所以此后他与自己的的夫人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后来也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门会,并且在同盟会中担任执行部外务科干事,还有天津同盟会主盟人。
从日本求学归来之后,廖仲恺在参加1909年的留学生科举考试之时,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吉林展开革命运动。因为廖仲恺的积极宣传,使得民主思想得以在吉林地区开花结果,增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
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军政府在广东成立,时任广州都督的胡汉民邀请廖仲恺担任都督府参议兼财政司副司长。廖仲恺欣然同意,从吉林省来到广东。后来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让胡汉民跟随他一起前往上海,廖仲恺因此留下来领导广东的财政工作。在广州管理财政的时候,廖仲恺凭借其留学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以及其本人的理财只能,使广州财政迅速好转,而廖仲恺自己也因为“善于理财”崭露头角。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然而没有多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回到广州。而廖仲恺、陈炯明也与孙中山一起回到广州,主持工作担任财政司司长。
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兼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之后,廖仲恺开始暗地里策动反袁之事。后来为了推动袁世凯的统治,孙中山领导发动二次革命,最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许多国民党人遭到了袁世凯的通缉。廖仲恺当时的上镜高达一万元,为了保命,廖仲恺只得与家人逃亡日本。在日本的时候,廖仲恺辅佐孙中山继续革命,后秘密回国,在上海广东等地联系革命者,组织反袁护法斗争。
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之后,廖仲恺任财政部部长。次年廖仲恺前往敦促陈炯明率军讨伐桂系军阀。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军政府,廖仲恺任财政厅厅长,全力整顿财政,为孙中山出师北伐筹集军费。
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廖仲恺积极与共产党合作,贯彻落实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也正是因为这样,引发了国民党老派人氏的不满。因此廖仲恺在国民党中的道路步步艰难,时时刻刻都受到压迫。
同年八月,廖仲恺在赴中央党部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的时候,在党部大门前被人暗杀。后来经查实,为国民党右派分子胡毅先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魏邦平等人。
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一个贯彻民主革命政策,积极谋划祖国富强之人,就这样牺牲了,壮志未酬身先死,实在可叹!
廖仲恺是谁和简介
1925年8月20日上午,广州市惠州会馆(今广州市越秀南路89号)门前,树影摇曳,寂无行人。作为国民党中央的所在地,往常岗哨林立,今天却不见人影。9时50分,一辆黑色的小汽车缓缓开入,廖仲恺、何香凝等人先后下车,当廖仲恺举步踏上台阶时,突然枪声大作,从惠州会馆的骑楼底下冲出五六名歹徒,又是一阵“啪!啪!啪啪!”的枪声,廖仲恺被击中,倒在血泊中,他的卫士举枪还击,击中其中一名歹徒,其余的歹徒们纷纷逃窜。何香凝等人立即把廖仲恺扶上汽车送往医院,因身中四弹,且都在要害,途中不治身亡。这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以理财专家著称,尤其是在二十年代初,在协助孙中山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扶助工农运动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廖仲恺,原名恩煦,字仲恺,广东归善县鸭仔步村(今惠阳县陈江区窑前村)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儿童时代,他便受到家庭“辄以国学为先”的良好教育。1
6岁时他陪同母亲回到祖国。在家乡,他跟塾师梁缉嘏学习经史策论,因受维新思想影响,决心放弃旧学,遂于1896年到香港,进入香港皇仁书院读书。
1897年lO月,廖仲恺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婚后感情至笃。为寻求救国教民的真理,在何香凝的资助下,他于1902年底东渡日本留学,初入早稻田大学预科,继入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次年初,何香凝也到了日本,夫妻俩刻苦攻读,“相与砥砺学问”,学业进步甚快。1903年9月,他们在东京聆听孙中山的演讲,深受鼓舞。尔后并多次去孙中山的寓所拜访,接受孙中山关于“在东京物色有志学生,几结团体,以任国事”的重托,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征途。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廖仲恺正在香港筹措留学经费。同年9月l
日,他返回东京的当关,即由何者凝、黎仲实介绍,加入同盟会,并被同盟会执行部任命为下届外务部干事。在东京的日子里,他译述了,《社会主义史大纲》等九篇文章,发表于《民报》上,成为同盟会中积极宣传“平均地权”纲领和最早介绍与探索社会主义学说的中国人之。“他还遵照孙中山的指示,与朱执信、何香凝联名写信给美洲各地华侨,驳斥康梁保皇派的谬论,争取华侨参加同盟会和捐款赞助革命。1906年初,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潜赴天津,拟与天津法国驻军参谋长布加卑联系,陪伴法国军官前往中国各地开展革命活动,后因法国政局发生变化,此事遂中辍;旋返日本,继续读书。1909年夏,他在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国,为入清廷握其政权以成革命之工作”,赴北平参加留学生科举考试,中法政科举入。不久他被清政府派往吉林省巡抚陈
昭常幕下当译员,他以此为掩护,从事秘密反清的革命活动。1911年10月l0日,辛亥革命爆发。在民主共和的革命风暴冲击下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同年11月9日,广东光复。同月底,廖仲恺抵广州,先后任广东军政府枢密处参议、财政司副正司长等职。当时财政极端困难,省库被洗,商务凋敝,饷需逼迫,急如星火。为度过难关,廖仲恺艰难筹措,在发起向国民募捐的同时,又成立筹饷局,发行债券借款,还大力号召工商界复业经营,采取整顿各类厘捐税收等一系列得力措施,使库空如洗的省库,到1912年3月便略有余财。他在理财方面的才能,从此崭露头角。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暴徒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的抢声,惊醒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迷梦。于是,廖仲恺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廖仲恺被迫于同年8月离开广州,亡命日本。
在日本期间,孙中山痛苦地总结“二次革命”的失败教训,决定取消旧国民党,另组织中华革命党。廖仲恺于1914年5月加入,同年7月,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部长是张静汪),为筹措讨袁经费,他秘密奔走于上海、广州等地。
1916年5月初,廖仲恺陪同孙中山离开日本回到上海后,风尘仆仆,代表孙中山先后到墨县、寿光等地劳军。同年6月袁世凯死后,中国依然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于是,廖仲恺又追随孙中山积极参加护法斗争。
1917年夏,廖仲恺竭力运动北洋海军军官彭春源南下护法,同年9月24,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不久以次长署理财政总长职。担负起为护法军政府筹措经费的重任。为解决财政困难,廖仲恺与沙面领事团交涉,取得将缴交北京政府的“盐余”税款盼三分之二拨给广州军政府。他还向孙中山提议设立筹饷公债局,向海内外发行军事国内公债。在开始发行的9个月中,就筹得一千余万元,使财政状况有所好转。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受列了西南军阀唐继尧、陆荣廷之流的掣肘。1918年5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职。同年6月26日,廖仲恺陪同孙中山到了上海,开始对三民主义作重新思考与探求。他和朱执信等人奉孙中山之命,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建设》杂志,作为宣传革命理论的阵地。从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廖仲恺先后发表了“三大民权”等十多篇政论文章,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尤其是他翻译美国学者威尔科克斯所著《全民政治》最有名。这些著译阐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特别是“主权在民”的思想,指出国民如果有创制、复决、罢免三大民权,“中国政治上的毛病,虽不敢说是完全救治好,也就差不多要好了八九分了。”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廖仲恺得到启迪,使他看到了群众的威力。他撰文热情赞扬广大民众的直接发动,一下子就把几个顽固的大官罢免了,认为这是人民行使自已主权的一次尝试。同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
廖仲恺在上海积极从事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协助孙中山为夺回广东这块民主革命根据地而斗争。1920年4月问,他和朱执信奉命前往福建漳州策划援闽粤军打回广东。同年8月,粤军打回广东,不久,廖仲恺也从上海回到广州。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不久以财政部次长代理部长职,挑起整理广东金融和筹款的重担。
孙中山在扫除桂系残寇、统一两广后,积极部署北伐,但遭到身居粤军总司令等要职的陈炯明的反对。为了截断孙中山的财源,1922年6月15日,陈炯明派人以请廖仲恺“到兵工厂
商议要事”为由,胁迫廖仲恺到石龙,然后转往惠州羁留;稍后,又转囚于石井兵工厂。次日凌晨,陈炯明令部属叶举、洪
兆麟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在狱中,廖仲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写下了《留诀内子》、《诀醒女、承
儿》等壮丽诗篇,抒发了“我身虽去灵明在”的壮志豪情。经过何香凝等人的积极营救和各方面的压力,被囚禁了六十二天
的廖仲恺终于获释。同年8月19日凌晨,他和何香凝星夜乘船前往香港,旋转赴上海,开始踏上新的斗争历程。
陈炯明的叛乱,使孙中山、廖仲恺为使旧三民主义实现而
作的最后一搏,也以失败而告终。这“祸患生于肘腕,干戈起于肺腑”的惨痛教训,使孙中山、廖仲恺等人认识到必须寻求真正的革命力量,革命才能成功。从此,廖仲恺以相当多的精力投入促进国共合作的工作。1922年9月,他和陈独秀等人被孙中山指定为改进案起草委员会成员。11月和12月,他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国民党改进寨以及改进案宣言和党纲、党章。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发表后,为使具体细节进行深冬的商讨,瘳仲恺奉孙中山之命,于2月初赴日本,在伊豆山海岸的热海饭店,和越飞的秘书谢瓦尔沙龙和田口运藏商谈苏联对国民党的援助及国共合作等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3月下旬回国后,他继续加紧工作。10月19日,廖仲恺和李大钊等五人被孙中山委任国民党改组委员,10月25日,廖仲恺受孙中山委托,在广州召集国民党特别会议,
宣布由廖仲恺等九人组成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改组国民党的有关工作。筹备期间,在廖仲恺的主持下,共开会二十八次,议决案四百余件。为取得经验,他亲自抓广州市的国民党改组工作,并且取得明显成效。广州地区的中共党员阮啸仙、刘尔崧、杨匏安、周其鉴、周文雍等二十二人,还分别当选为各区党部或区分部委员。
在广州的改组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情况下,1923年11月30日,廖忡恺到了上海。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于l924年元旦成立。
在1924年1月20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廖仲恺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月28日,当大会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时,广州代表按右派们的预谋提出应加上“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的条文,随后江伟藩、李希莲、黄季陆等相继发言附议。如果这条提案通过,国共合作将无法实现。在这关键时刻,廖仲恺挺身而出,指出这次共产党人“之加入,是本党一个新生命。诸君如果不以为然,请先闭目静思其意何居?彼等亦不是来拖累我们的,是与我们同做国民革命工夫的。请大家思之,重恩之!最后,大会否定了方氏提案,允许共产党人跨党的《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获得通过,国共合作遂成定案。在一届一中全会上,廖仲恺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孙中山本拟廖仲恺任组织部长,但他自愿担任工人部长,组织部长的职务,由他推荐共产党人谭平山担任。他还提名共产党人林伯渠任农民部长,支持共产党人杨匏安、冯菊坡、彭湃分别担任组织、工人、农民部秘书。在工作中,他和共产党人配合默契,堪称国共真诚合作的楷模。
建立革命武装,是孙中山屡遭顿挫后的正确主张。在筹备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就对筹建黄埔军校进行了多方准备。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廖仲恺为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协助军校的筹备事宜。但蒋介石却以。“环境恶劣,办事多遭掣肘”为由,于2月21日提出辞呈,拂袖而去。两天后,孙中山任命廖仲恺兼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委员长。他不辞劳苦,废寝忘食地工作,主持
议决包括订定校章、修葺校舍、聘请教职员、招考学生等的会议达三十二次之多,使军校得以在5月5日开始上课。5月9日,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党代表。当时他兼十余职,但仍为黄埔军校的维持费而四出奔波,并经常到该校给学员做《帝国主义侵略史谈》等报告,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真正做到“艰难百折非所恤、蜚语万端非所顾”,为军校的巩固与发展而殚精竭虑,被誉为“黄埔的慈母”。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廖仲恺逐渐认识到“工农利益与革命是不可分的,但是革命是工农为主才行”。因此,他热诚地支持工农运动,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1924年5月,农民运动委员会成立,廖仲恺受聘为委员会委员。6月,农民部秘书彭湃提出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得到了廖仲恺的支持,在他的关怀下,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议决通过。7月24日,廖仲恺以省长名义给各县印发农民协会的章程及宣言,从此,各地纷纷成立农民协会及农团军。为帮助各县农民尽快组织起来,廖仲恺在百忙之中还深入到香山县第九区、佛山南浦乡等地了解情况,发表演说。11月,廖仲恺任农民部长后,支持农民运动更是不遗余力。12月,他应彭湃的请求,令粤军第三师师长郑润琦派兵一营,后又加派大元帅府卫士队赴广宁,支持广宁农民韵减租斗争。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广宁农民的减租斗争取得了胜利。
对工人运动,廖仲恺亦给予大力赞助。1921年5月1日,广州市工人代表大会的开幕式,由廖仲恺主持,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1年在广州任财政部次长、广东财政厅长。1922年后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历任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长、财政部长、军需总监等职。坚持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参与领导平定商团叛乱。1925年,指挥东征军作战,平定杨希闵
刘震寰的叛乱。7月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财政部
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省港大罢工发生后,被聘请为罢工委员会顾问。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遗有《廖仲恺集》。
文章分享结束,廖仲恺简介和廖振凯的资料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