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齐白石的资料,以及齐白石的生活年代和代表作品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齐白石简介和代表作
1、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枣带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2、代表作是《虾》
齐白石虾图,体现了高度的笔墨技巧,在表现了水墨、宣纸的独物性能外,又将虾之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是白石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
齐白石曾无奈地说:“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78岁题画虾)”,诚然,认为齐白石只会画虾是外行家言,就像提起徐悲鸿是画马的,黄胄是画驴的一样可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齐白石的虾确实画的好,人们喜闻乐见,亦是事实。
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拦山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
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扩展资料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简岩中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
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
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齐白石的简介(50~100字,不要太长)
简介: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拓展资料:绘画特色:齐白石的作品《我最知鱼》,握弯首画着小鱼围逐钓饵,是齐白石少时作惯之事,故能知鱼";齐白石77岁时画《墨猪出栏》,是因为齐白石有一颗“牧汝追思七十年”的心;齐白石画那些黑蜻蜓、红甲虫,是因为齐白石还记得乡里人叫黑蜻蜒作“黑婆子”,叫小甲虫作“红娘子”,这正是农民眼中的草虫,是农民的审美情趣;齐白石画鲇鱼题“年年有余”,画石榴象征多子,画桃子象征多寿,这也是民间艺术喻意象征的特色。
绘画风格: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段数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评价:齐白石在艺术上的成功,告诉我们:真理是朴素的,艺术的真谛是平凡而简朴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把问题复杂化,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另有难言之隐。只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健康人性基础上执著的审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实践的坚强意志,这是齐白石用自身作为榜样闹闭,留给我们21世纪中国艺术家最珍贵的启示。
关于齐白石的资料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族烂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物穗孝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罩稿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扩展资料:
齐白石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
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是一位受当代、古代画家影响而在继承古代绘画艺术基础上大胆创新的画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别出新裁,平易近人。以写实为主,取材都是自己接触或亲眼见过的,没见过的从来不画,一生坚持生活的艺术。
因齐白石从二十七岁到九十七岁,从事绘画的时间长,分五个阶段来分析齐白石绘画的师承和特点:
(一)二十七岁至四十岁为临摹阶段。
(二)四十岁至五十六岁为早期阶段。
(三)五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变法阶段。
(四)六十五岁至八十八岁为中期成熟期。
(五)八十九岁至九十七岁为晚期阶段。
临摹阶段
四十或以前,主要是在家乡湘潭一带学习绘画。二十六岁拜萧芗核、文少可学画人物、肖像,也画山水人物。二十七岁拜胡沁园,学绘工笔、花鸟、草虫;跟谭荔生学山水。此时期主要是以学画工笔临摹为主,绘画的立意上、布局上、用笔上、设色上都很注意法度,处处合于规矩,这阶段为打基础阶段。三十六岁拜文人王湘绮为师,学作诗文,成为他生活和艺术道路上主要转折点,开始由民间画师转变为文人画家。
此时期作品,我们见的少,曾见过他三十六岁时山水作品四幅,完全用墨,看上去还是传统画法,比较死板,但从笔墨技巧运用上,也是很有味道的。再有从画上见到他的花鸟作品,很像李复堂,这说明他也受其影响。这个时期,他绘画的作品墨笔多,设色很少,以粗笔传统较多。
早期阶段
四十岁一五十六岁,曾五次出游大江南北,名胜古迹,见到西安的碑林、雁塔坡、清华池等,游览长江洞庭、衡山、庐山、桂林等名川大山,开阔了眼界,师法大自然,充实了作品「造化」内容。他每到一处,对景物打素稿,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做为作品的初稿。
绘画上转入以写生为主,改画大写意笔法。几次出游中结识不少画友、诗友、朋友。看了许多名人书画,像徐天池、八大山人、陈白阳、石涛、扬州八怪的金农、黄慎、郑板桥等,以及周少白、吴昌硕等,收益颇多,对齐白石影响很大,赞叹不已,赞成他们创新精神,尤为崇拜天池、八大、石涛、吴昌硕。他学习徐渭泼墨豪放,淋漓尽致;石涛作品笔法简略,意境深远;八大山人的独创精神,气势磅礴。临摹时用心研究用笔、着墨、调色、构图、题诗等。在他五十八岁的题诗稿中曾写到:「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能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再有从他在七十岁时题画诗中写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从以上二段看出,齐白石对这四位画家作品钦佩、重视的创新精神。五十岁后,作品笔意多取法于吴昌硕;意境趋向八大山人;用笔运墨挥洒豪放,师法大涤子、青藤,吸取各家神髓,「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善于接受先进画家成熟经验。
变法阶段
五十岁后来北京时,民国初年,一些守旧画家对于写意画不甚埋解,认为齐白石作品「粗野」。齐白石作品虽法于石涛、八大、白阳,融合己意,但不被重视,不为人喜欢,惟很受陈师曾重视喜爱。当时陈师曾劝齐白石「要自出新意,变通画法,要独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并赠诗说:「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在陈师曾启发下,齐白石改变画风,在题材上面对自然,力求真实。在笔墨上别师法吴昌硕,开创了气势雄伟的大写意派。首先开启了「红花墨叶」派画法,用鲜的洋蠢搏红点花朵,用浓墨作花叶,这样红的花朵,配上不同含慧墨色的荷带老祥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画面上清新、健康的情调。但变法后早期作品还不够成熟,处于形强神弱阶段。这时期花卉一类的题材是葡萄、大桃、藤萝等,在构图上多数表现出以树木、地根为主体,花叶、果实比较小,枝叶系密,色彩平淡,这是他变法后旱期特征。画虾也一样,此时,虾较小而多,体短须短,造形很活泼!但神态不足。腹部是五节,但少姿态。长臂钳也缺乏姿式的变化,更没有挺拔有力的样子。腹部小脉也比较多。头部长须,只是平摆六条或放射状,看不出摆动开合的动态。
中期成熟期
六十五岁至八十五岁,为后中期,也是成熟时期。笔墨纵横淋漓,气势雄伟,任意挥写,超脱奔放,生动活泼,形神兼备,臻于妙境。善于运用墨彩深浅、浓淡的特点,表现对象的质感。笔力功夫纯熟,炉火纯青,准确神似。构图上更为巧妙,充分表现「画外有画」「简而不空」的意境。赋色上鲜艳泼辣,喜用洋红,明快浑厚。画虾,腹部也是五节,但伸、曲、弯、弹,非常有力。腹下的小腿简练到五条。虾的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表现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明显。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突出很长,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
这是高度的提链,既具实又美,是前人没有的。他在八十二岁时题画诗写道:「塘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纸。」后两句说明他画虾不同于平常,他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晚期阶段
八十五岁以后为晚期,作品之构图、色彩、挥笔、运墨已从有法到无法,随心所欲作画,喜用洋红,工虫一粗一细,多用粗花卉配工虫(早期工虫)。晚年用色浓。晚期九十岁后画虾,去掉须了。
齐白石作画非常勤恳,天天画。举个例子,八十五岁题画写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叫一日闲过也。」
书法方面
最早写清末官场所流行的「馆阁体」,其后拜胡沁园、陈少蕃二师,后又跟随二师写湖南一带流行的道州何子贞体(写颜真卿)。四十岁出游后,认识曾熙、李瑞清,学写魏(爨龙颜碑)方笔,后又写六朝。五十岁开始写郑文公碑,写金冬心,行草书写湖南岳麓山名碑、唐代李北海(邕)的「麓峙碑」(行书),兼写金冬心、郑板桥、吴昌硕等。后为治印,又写楷书、篆书;也学三国时吴国的「天发神谶碑(篆)」之雄伟浑厚。六十岁左右字已成熟,将其临摹各碑帖融合贯通,自成一家,为齐白石字体风格,但还不够稳定。七十岁前,书法虽自成一格,但字结构上还不够紧凑。七十五岁后书法已完全成熟,用笔丝毫不懈,运笔稳健爽快,表现出气势雄健,浑厚有神韵。
六十岁后行书多,也有篆字;七十岁后,很重视篆书、行书,得意之作经常用篆书题字。
篆刻冶印
三十二岁成立「龙山诗社」,齐白石为社长,和当地一些文人、绅士等研究诗书、画印象,开始研究篆刻。
刻印最早是印友黎松安送给齐白石一部丁敬、黄易的印谱照片,齐白石看后,每天临摹钻研丁、黄两家的精密刀法,受其影响很大,单刀锋(寄园印存)常刻阴文,有笔单。四十二岁出游后,刻印有变化,见到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学赵之谦治印,把汉印格局融合到赵之谦一体之内,古朴耐人寻味。吸取三国时「天发神谶碑」纵横奇伟的笔法,改变刻印刀法;又从三公山碑(汉碑、隶书)着的意境,改变了刻印笔法。最后学「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刀法又一大变。经过几次变化,六十岁后真正离开仿摹古人传统技法,摆脱一般刻印框框。
齐白石治印,与他在年轻时雕花木工打下的基础分不开,所以,他治印腕力过人,刀法熟练。治印上,齐白石主张跳出古人窠臼,反对拟摹古人,主张推陈出新,常说:「世间事贵在痛快」,痛快就是刚直纵横,锋芒尖锐。篆刻尽量发挥自己的意趣,抒发出苍老浑厚古朴的精神,雄伟刚直的独特风格,自成一家。
其刻印上一些特点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刻印是四个方向,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
齐白石刻印,随字的笔势顺刻下去,并不先在石头上描好字形才下刀。其刻印要求不仅形似,而要神韵,不能貌合神离。只有形似,那是蚀削,看不出刀法。削与刻不同,齐白石注意刀法,看刀法。齐白石共刻过三千多方印。
诗文
他的诗都是白话诗,通俗记事,抒发感想。一九二四年印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死后又出版《白石诗集》。学诗老师较多,胡沁园老师也是诗人。三十二岁成立龙山诗社,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
三十七岁和王乡琦学诗文,四十岁时认识樊曾祥(诗人文学家、湖北人),受其影响。又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
齐白石的生平简介
齐白石,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小名阿芝,字渭青、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三百石印富翁、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13岁起学木匠、那时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陈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人称芝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闷森。六十岁后定居大罩迹北京,以卖滚并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齐白石是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齐白石27岁开始绘画生涯,习诗文、刻图章。
60岁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日本人和法国人买走了不少。这时期他与梅兰芳相识,第一次会面时,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则为齐白石唱一段贵妃醉酒。
齐白石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5年,民主德国授于他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和平奖金、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卒年95岁。
齐白石的艺术,可分为5个阶段:
1、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
2、27~40岁,在从事民间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
3、40~50岁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大写意;
4、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
5、65~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
扩展资料: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
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