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192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战争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和192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战争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北伐战争的时间
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
北伐战争是一次规模非常大的战争,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之下这次战争先后解放了许多重要的地区,也获得了工农人士的巨大支持,可以说这次战争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尽管在战争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可是却并不能否认北伐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可惜的是在战争后期领导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右倾错误,最终导致革命果实被反动势力夺取。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便是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并且把革命的思想传播到全国各地。
北伐战争的对象
1、吴佩孚
吴佩孚的名气相较于孙传芳这个后起之秀大,如果打倒会增长士气,而同样名气较大的张作霖则因为此人手下的势力要比另外二人强,并不宜先打。第二则是因为地势原因,当时两党北伐的出发点距离吴佩孚最近,两党不可能绕过吴佩孚而去舍近取远,再加上吴佩孚那里聚集武装势力是最快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北伐战争的开始,两党便首先攻打吴佩孚。
2、孙传芳
之所以孙传芳与吴佩孚二人是势力相差甚少,却先打的是吴佩孚,最主要的便是地理位置,相较于吴佩孚孙传芳距离两党的位置较远。再加上吴佩孚的名气要大于孙传芳,而吴佩孚本想做壁观上,等待两党与吴佩孚打个两败俱伤,却没想到最后失算,聪明反被聪明误。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什么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什么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26年7月9日。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战争结束时间是1928年12月29日。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北伐战争的起止时间
北伐军正式誓师于1926年7月9日,北伐一期(国共合作期间)是到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二期北伐是1927年5月到1928年奉系军阀退出北京。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也就完成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北伐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
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
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扩展资料:
背景: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孙中山先后组织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南征,从而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
接着,又实现了广东与广西的统一。同时,共产党领导的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广东农民运动为标志的全国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空前高涨。所有这些,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从各方面准备北伐。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简介 北伐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简介: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928年12月29日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7月9日,结束于1928年12月29日。
扩展资料战争意义:
1、打击军阀势力
北伐战争仅二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加深革命认识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3、保证国家独立
如果没有北伐的成功,国民政府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等到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北洋各个军阀各自为战,不能走向联合抗击日寇。中国是否能坚持八年抗战那么久,能不能保持独立国家的性质就很难说了。所以说,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与功绩。
4、维护祖国统一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国共两党广大将士紧密合作,共同奋斗,浴血沙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历史事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这一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大业,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战争影响:国民政府在北伐战争中,除了透过直属的国民革命军,也吸收中国各地反北洋势力,允许军阀投靠国民政府,形成了一个一个派系众多的政治联合体。北伐结束后,各派系之间的纷争始终未停息过。
国民党派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政治派别,如西山派、改组派、汪派、再造派、政学系等;另一类属于地方实力派,如冯系、阎系、西南地方实力派等。这些派系既有对中央的表面从属关系,又有各派之间的横向关系,横向间的矛盾虽时有发生,但往往是局部的、短暂的,而他们与国民党中央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却是普遍的、长期的。
由于地方军阀扩大势力与中央冲突,形同唐朝藩镇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伐战争
关于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