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佛说:四大皆空,空是指哪四空
1、四空: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
2、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3、“皆空”意指万物由众缘所生,若缺少因缘和合,则不生万物。
4、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
5、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
6、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7、《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二、四大皆空是指什么
1、四大皆空是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
2、四大皆空是哪四大,其实《道德经》里面给出来标准答案。“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4、古时儒家对佛教理论的偏见。后为大乘佛法继承并究竟圆满地阐述了其产生,忍辱的真相。
5、四大:古代称:忠孝仁义为“四大”。
6、例如:对不孝的形容,不孝有三(种),无后为大!
7、出家人四大皆空:对于出家人,不能以忠孝仁义来衡量处事标准!
8、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9、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出家后,不姓在家姓,法名姓:释)。(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10、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增补本)
11、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12、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成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
13、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汉语成语分类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笔者认为,这些解释均曲解了佛法“缘起性空”的本义,容易误导人们把“四大皆空”当作绝对的虚无,以至于有人把其作为及时行乐或消极处世的借口和依据。
14、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15、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是正确的。
三、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等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
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借指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并认为人身由这“四大”构成。佛教的说法,指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虚无的。常用来表示看破红尘。出处宇宙世间一切物体,都是由地、水、火、风等四种元素构造而成,积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质,因此四大又称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种。
四大的观念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得“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1、地大:以坚硬为性,能支持万物,不使坠落。
2、水大:以潮湿为性,能收摄万物,不使散溢。
3、火大:以温暖为性,能成熟万物,不使坏烂。
4、风大:以流动为性,能生长万物,调节畅通。
四大皆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语,出自《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佛教以地、水、火、风四大为构成物质的元素。四大皆空谓构成一切万物的元素都非实有,无自性。
佛教的观点也差不多,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地、风四种元素组合而成。比方说大海是水,大山是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就是火,人类呼吸需要空气,就是风。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群体-人类,同样也是这四种元素构成。人的血液、眼泪、鼻涕、尿液等等,是水,人体的热度是火,人的骨骼、牙齿这种坚硬的部分是地,人类的呼吸、气息是风。佛教典籍《阿毗达磨俱舍论》把水、火、地、风称为“事四大”,把它们对应的特点潮湿、暖热、坚硬、运动称为“性四大”。
只有这四种元素和谐地共存,人类的生命才是健康的,如果其中有一样东西不合,人类就会生病。比如地气不合,就会骨骼疼痛,关节炎的症状,如果火气不合,就会全身发热,发烧上火等等。
最可怕的是,如果这四种元素都不合,那人的生命就会消散,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个过程。但是,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人体内的这四种元素消散了,它们没有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其它的形态。万物的变化都是如此,水、火、地、风这四大同时存在于任何物体之中,只是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液体水,以水为主,遇到寒冷水会凝固,这时就以地为主,遇到高温就会蒸发变成水汽,这时就以风为主。
这就是佛教对世界万物构成的解释,听起来很像科学上讲的物体形态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但和科学不同的是,科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确实存在的,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空,虽然万物都是由水火地风组成的,但它们只是以不同的形态组成了一个形体,当它们离开这个形体,这个形体还存在什么?就像人体一样,只是由水火地风暂时组成的,当人体消逝的时候,组成人体的水火地风就会重新排列组成其他的东西,人体只不过是一场虚幻,一个假象,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存在的实体。
组成世界的是水火地风四大元素,而四大元素组成的东西又不过是一片虚空,所以就有了“四大皆空”。这是四大皆空的本意。
(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
(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
(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例句:有的人由于某些方面遭到挫折,因而万念俱灰,从而产生一种四大皆空的消极思想,这是很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