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是谁(王勃与古文复兴)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唐代古文运动是一次重大的文化变革,王勃则是这次运动的领袖人物。
在唐代初期,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而散文则相对较少。但到了盛唐时期,诗歌的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大量的诗人也使得诗歌市场饱和,这时候散文的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唐代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散文的兴起。唐玄宗时期,官方对散文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为散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王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王勃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语极情而意在人不在字”。他认为,散文应该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空洞的文字游戏。他的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后来的文人的认同,也成为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思想。
王勃的代表作《文心雕龙》是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方法的著作。这部书对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后人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的重要参考书。
王勃的散文创作成就也非常突出,他的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散文作品以叙事为主,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的塑造,特别是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更是深入人心。
二、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谁
1、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唐代古文运动发起于中唐,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除韩愈、柳宗元外,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余6人,即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北宋中期人。
3、中国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4、关于文学复古主张的提出,并不是唐人的创举。西魏的苏绰和隋的李谔,已有提及,但并未产生实际的影响。初唐的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虽在唐代的影响很大。
5、却也未形成文体文风改革的普遍气息。直到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复兴儒学,才把文学复古的思潮推向高峰。
6、在韩愈、柳宗元之前,萧颖士、李华倡导宗经,因宗经而自然走向文学的复古,并对宋以及魏晋以后的文学予以否定。到了独孤及则主张“先道德而后文学”,强调文章要有利于教化。
7、至刘冕则提出“文以明道”,极力突出文章的教化功能,对文学史上一切与教化无关的文学性一概否定。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则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
三、唐代古文运动先驱是谁
1、盛唐后期至中唐前期,相继出现一批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先后出来提倡散体,反对骈文。他们的复古主张为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学史上通常称他们为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但他们的作品大多带骈文余习且成就有限,表现着文体文风蜕变期的特点。
2、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古文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达到全盛期,一直发展到唐末五代。韩、柳有自成体系的古文理论,包括明道、养气、学古、创新等各方面主张,旗帜鲜明,辩论有力。古文虽称为“古文”,倡导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实则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并要求从唐代活的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生动流畅,较近口语,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对后代散文发展影响很大。韩、柳的古文作品数量多、成就高,闳中肆外,无体不备,浑浩流转,雄深雅健,给人们提供了古文的范本。……同时的白居易擅长写明白晓畅的文章,樊宗师好为奇奥生僻之作,刘禹锡也是古文好手,他们与韩、柳殊途同归,唐代古文便被推到全盛阶段。后起者有刘蜕、孙樵、杜牧诸人。唐末五代,又出现了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作家,以短小犀利之笔讽刺现实,被鲁迅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