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四川邻水小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出现反转,如何评价
1、9月9日,一则“小学生扶老人反被讹”的消息,在某网络平台疯传,引发网友热议。该视频称,小学生扶老人反被讹,幸亏有现场市民作证,老人家属被带回,小学生委屈痛哭,大家纷纷安慰……
2、紧接着便是网络跟风,人们纷纷站队,指责老人极其家属。有人悲叹,这样下去就没人敢扶老人了;有人替小学生不平,认为家属应该给小学生道歉;也有人直接攻击老人及其家属。
3、——然而!真相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小学生扶老人被讹”的真相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4、在“小学生扶老人反被讹”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场围观群众很多,两名学生似乎非常委屈,众人都在尽力安慰他们。但是,这则视频显示的内容只有小学生扶老人的后半段,没有老人被撞倒的前半段。
5、现场围观群众当时都在安慰学生,也有人指责老人,谣言就是从此开始的。随后,视频被传播至网络,引发热议,全网的网友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指责老人及其家属的“不道德行为”!
6、事实上呢?真相根本就不是这样!随着该事件的持续升温,老人被撞的监控录像在9月10日被曝光。
7、原来,倒地老人根本就是被小学生撞倒的。而且从视频画面来看,这一撞似乎不轻!
8、在监控视频中,几名学生正在路旁嬉戏,老人缓缓从他们身旁经过,本来都已经快走过去了。哪知,其中一名男同学突然推了另外一名男同学,导致这名同学重心不稳,直接撞向了身后的老人,两人同时摔倒在地上。随后,两名学生将老人扶起。
9、9月10日,警方发布通报澄清了老人被小孩撞倒的事实:
10、当日16时,邻水县鼎屏镇学府路3号附近,廖某某(男,10岁)与陈某某(男,9岁)在路边嬉戏,将路人余某某(女,78岁)撞倒,致余某某左桡骨远端骨折。
11、这件事反映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是谣言,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比以往传播更快,谣言同样传播更快。一旦谣言被传播至网络,会产生“网络暴力”现象,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2、美国成功学家博恩曾说过“谣传就像河流,其起源处极狭窄,而下游越来越宽阔。”造谣者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妄下定论,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对他来说或许也就随口一说,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致使老人一家被网络暴力充斥,严重影响了这家人的正常生活。
13、因此,我们要杜绝谣言,严厉打击制造谣言者,严查散步谣言者。同时,希望广大网友能辨清事情的真伪,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做到不传谣,不信谣,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扶老人反被讹从社会学解释
1、扶老人反被讹从社会学解释?济南交警通报表示,经公安交警部门调查取证,并对事件涉及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做了痕迹检验鉴定,初步查明这起道路交通事故基本属实。警方认定:2018年12月26日7点26分左右,张某某驾驶一辆普通二轮摩托车沿阳光新路由南向北行驶到经十路路口右转弯后,然后沿经十路向东行驶到一个公交站牌处的时候,遇马某驾驶自行车沿经十路同一方向行驶。这时,张某某驾驶的摩托车从自行车右侧超越时,摩托车的左侧车把与自行车的右侧车把刮擦,造成了自行车摔倒,老人马某受伤。
2、这意味着交警部门通过技术手段确认了摩托车车主张某某造成了老人的摔倒。1月1日下午,张某某接受了中国之声记者的采访。他说,他当时并没有感觉到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老人摔倒:“目前警方对于事故的形成已给出鉴定,因为车重及刮擦的程度属于无感知刮擦,化学成分鉴定也是发生了轻微刮擦。”
3、张某某说,警方结果出来后,他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说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对老人一家表示歉意:“我本人对鉴定结果也是表示接受,会等待交警部门进一步的事故责任认定,积极配合咱公安机关的工作,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为舆论对对方家庭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
4、警方表示,目前,该事故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5、何为“无感知刮擦”?法律如何判定?
6、随着警方调查结果的公布,事件出现了反转,老人确实是张先生撞倒的。但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定义,叫做“无感知刮擦”。也就是说,张先生可能此前确实不知道自己撞到了老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对于责任承担的判定会有什么不同吗?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认为,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刮擦,都不影响责任的承担:“我们从事故整个的发生来看,最终会判断出事故是由谁引发的。确定了责任方之后,将会按照在事故发生过程当中所承担的过错比例来确定他的法律责任。虽然是无感刮蹭,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发生了这类刮蹭事件,那么承担责任的后果一般来讲就按照他的过错的程度来进行承担,不会说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就不承担责任。
7、引发思考:上传视频是否妥当?老人摔倒扶不扶?
8、事故本身有待警方的进一步处理,但在警方调查过程中,张先生先行公布拍摄的视频引发舆论对老人的谴责,这一行为是否妥当?张先生又是否需要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呢?岳屾山认为,需要判断视频内容本身有没有对老人的诋毁,但由于事故属于无感刮蹭,张先生的主观过错并不明显,所以即使视频存在诋毁或侵权,张先生所需承担的责任也会减轻:“在警方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之前,他把当时的录像发到网上,这个是需要具体来看的。因为像当时自己的一些录音取证,其实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他上传的话,如果没有构成对他人的隐私、对他人的其他权利造成侵犯的话,一般来讲是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的。但如果说他所公布的这些视频可能是存在着一些诋毁或者有一些其他故意的侵权行为时,那可能就需要承担责任。但这个小伙子他所公布的视频和他所公布的目的,以及警方调查最后确定说他当时是无感刮蹭,那可以说他可能在这里边有过错,但是他的主观过错并不是十分明显。最终可能需要承担责任,但可能并不会像那种故意地来实施诋毁那样大。”
三、扶起老人却致老人死亡的案例
老人跌倒到底我们该不该扶起来?
这个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尊老爱幼、救死扶伤历来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谁家没有老人,谁人不会变老?
由于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助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等案例,越来越多的人对搀扶跌倒老人心存忌惮。
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有可能惹来无尽的麻烦。社会公德,传统道德,在我们犹豫的目光中渐渐丧失。
当跌倒老人该不该扶作为问题,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无良的南京法官、天津法官,以及制裁那些诬赖彭宇们的老人,理应受到谴责,但见死不救的围观者,是否也会受到道德、公义和良心的谴责?
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震惊。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整个社会都应该检讨,甚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检讨。以前一直觉得类似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应该怎么扶这些事情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还真成了一个大问题。类似南京法官、武汉老人这样的案例,虽然不能说是普遍的现象,但其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却是很严峻的。
我们对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这绝非故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这都早已成了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完全是一个社会问题。
自从南京徐老太事件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国民道德沦丧期,开始瓦解中国人民的道德,想徐老太这种人开始肆意妄为,有法律支持,又可以获取巨额的回报,而且没有任何成本。而彭宇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从而开始冷漠国人的同情心,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尔后如钓鱼执法等一系列事件,彻底麻木人们的怜悯之心,造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八旬老人倒地1个多小时而无人敢伸出援助之手。我可以肯定,大多数围观昔都是善良的人,可是谁也承担不起那巨大的代价。你能说人们冷漠?
苍蝇多的地方,是垃圾的原因还是苍蝇的原因?
论证缺乏层次条理,论述语言无感染力
摘要:扶起摔倒老人反遭讹诈的事件频频发生,网友对此众说纷纭。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本文首先介绍了广大网友态度,然后阐述了“该扶”的观点,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老人摔倒;讹诈;帮助;善举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问题放在以前,答案当然是“扶”,但现在,人们对此渐渐犹豫起来。南京彭宇案、河南郑州李凯强案等等给了善良的人们当头一棒,老人摔倒在地却遭冷眼旁观的现象屡见不鲜。
山西新闻网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抚顺市新抚区西七路交通岗路边的冰面上躺着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老人的身边围着20余名路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摔倒在地的老人出主意,但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搀扶,而老人又拒绝让人打“120”和“110”,局面就这样一直僵持着。后来,一位年轻辅警帮忙解决了问题,这位辅警随后在接受采访时说:“说心里话,穿着这身警服,我啥也不怕,要是脱下这身警服,我也不敢扶。”
对于围观群众的袖手旁观,多数人表示理解。网友“简单”表示:“我可以帮他打个120,但是不会扶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讹上你,那可是麻烦大了。”腾讯网发起的有关投票也显示,对于该不该扶的问题,62.54%的网友选择了“绝对不会,怕惹麻烦”,33.45%的网友认为应该先理性判断,再做决定,仅有4.01%的网友觉得,应该扶老人,认为“这是起码的公德”。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周围的人却无动于衷,这样的现象不免让人一阵唏嘘。其实,扶老人却被讹的事情的确有,却并不多,大街上还是有扶起摔倒老人并得到感谢的人的。只是媒体忽略这些好事,只对被诬陷的人和事进行大力报道,一旦有此类事件发生就被传得沸沸扬扬,人们的善良被渐渐消磨,对摔倒的老人起了戒心。网友“南极的温暖”就说:“有可能被讹,但那是极少数,10个人里面最多有一个是讹诈的!我们怎么可以为了十分之一的几率去放弃帮助一个老人?”
2014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再度“炒红”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年轻善良的小伙郝建想扶起摔倒的老大妈,却被老大妈误会,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不过最后,一名警察给郝建作证,郝建还是得到了感谢。可见,扶起摔倒的老人,并不是一件难事,更不是一件坏事。
另一方面,老人的身体状况普遍不太乐观,假如摔倒也有骨折的可能。也有老人摔倒不是因为走路不当心而是突发急病。这时候如果不予以帮助,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设想当老人正承受着剧痛时,周围的人却只是议论纷纷,无一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老人该多么心寒!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冷漠!假如你帮一把,不只是帮助了一个受伤的老人,更是为社会的温暖贡献了一份热量。
如果怕被讹,可以找附近警察帮忙或请路人作证。更保险的话还可以让旁人用手机拍下过程,作为证据保护自己。由此可见,老人摔倒,只要有恰当的方法,还是可以扶的。要回答“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
诗人纪伯伦曾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难道你曾经买到假货,就再也不买东西了吗?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在追求光明的路上被黑暗欺骗而质疑光明、躲避光明。如果你的眼前有影子,就说明你的背后有阳光。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只
关注眼前的黑暗而忽略背后的光明;不能因为曾有人好心帮忙却反遭诬陷而拒绝甚至畏惧帮助跌倒的老人。
又有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放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的长辈跌倒,你一定会扶,那么别人的长辈跌倒,你也一样要扶。某次你扶起了跌倒的老人,围观的人看见了日后也会扶起老人,这样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在遇到他人遭诬蔑时,是目击者就要大胆站出来作证,帮助行善者,促进善的传递,让善良的人们不再有“后顾之忧”。请扶起摔倒的老人,我们要让“扶”变成一个美丽的善举而不是尖锐的问题。
达州城区,蒋婆婆摔倒在地,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表示,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蒋婆婆则称是3个小孩将自己撞倒。
其中一名小孩的家长江先生到南外镇派出所,以敲诈勒索为名报警。该派出所证实警方以欺诈立案。
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通过官方微博通报,蒋婆婆系自己摔倒,有3名目击证人证实。因敲诈勒索,公安机关给予了蒋婆婆和儿子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不过,考虑到蒋婆婆已年过7旬,行政拘留依法不予执行。
老人仍坚称自己是被小孩撞倒的,她觉得自己被冤枉,甚至赌咒:“如果我说了假话骗人,我全家死绝。”面对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老人一家表示不服,将申请复议。
今年6月15日,蒋婆婆在达州城区正南花园附近摔倒在地,造成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摔倒后,蒋婆婆抓住一9岁小孩的手。小孩称当时是赶过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蒋婆婆则介绍,是3个小孩子将自己撞倒的。因敲诈勒索,当地公安机关给予了蒋婆婆和儿子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成都商报近日连续报道)。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3名孩子家属方面获悉,他们对公安机关的处理还比较满意,终于还了孩子一个清白。“这两天不少媒体来找我们采访,感觉很疲惫。”据家长余先生介绍,自从事件真相大白之后,全国的媒体都在聚焦他们的家庭。“现在孩子情况还是不错,每天都是活蹦乱跳的。”据孩子的家属介绍,因为过多的媒体采访,担心孩子内心膨胀,拒绝了一些媒体的采访。“我们也想过平静的生活,希望这个事情就此平息,恢复正常的生活。”
与此同时,蒋婆婆的家人也在忙于接受媒体的采访,这一家人仍然坚称:老人是被孩子撞倒的。昨日,74岁的蒋婆婆面对电视台的采访,仍然说小孩将她撞倒。在采访中,蒋婆婆也有些激动,给一位电视台记者下跪,并称:“我是被冤枉的。”当老人还没有完全跪地的时候,这位记者赶忙将老人扶了起来。
“行政复议程序肯定要走的,只是今天太忙了,还没去。”蒋婆婆的孙子称,他们下一步还会走法律途径,请律师帮助他们搜集证据,帮助维权。昨晚9时许,蒋婆婆的家属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四川海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福恩已经与他们取得了联系,该律师表示愿意为
他们搜集一些证据,免费帮助他们。“愿不愿意接受维权,我们需要和家人商量后再决定。”
任何时候,在关注发生纠纷的“摔倒”个案时都不能忘记,“最美”远比“诬赖”更多。
如果在有人需要帮助之时过多地关注结果,甚至为“会不会被赖上”而纠结,必然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面对需要专业知识的救助对象时,如果自己不具备专业施救知识,不妨借助通讯设备求助专业机构。
警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使四川达州一位老人摔倒事件有了初步结果,但事件本身乃至公众关注远未因此而告结束。
毋庸置疑,还原事件真相、澄清是非曲直,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从早些年的彭宇案、许云鹤案到此次达州事件,人们关注处理结果,都是希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者不受冤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弘扬。
然而,在因为期待好人不受冤枉而执着于“真相到底是什么”的争论中,“路见老人摔倒要不要出手相助”日益成了一个问题。
事实上,从彭宇案至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默默地宣示,真善美从未离我们远去,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于我们身边。任何时候,在关注发生纠纷的“摔倒”个案时都不能忘记,“最美”远比“诬赖”更多。
弘扬真善美需要惩戒假恶丑,而惩戒假恶丑也是为了保护真善美。但要防止我们在“摔倒”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需要全面、公正地看待支流与主流,不让“善行被讹诈”一叶障目,防止“社会道德滑坡”谬论污染公众心理,伤害社会的道德良心。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危险。将心比心,当自己身处险境时,所有“该不该帮人”“会不会被诬陷”都会没了悬念。如果在有人需要帮助之时过多地关注结果,甚至为“会不会被赖上”而纠结,必然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诚然,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不只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面对需要专业知识的救助对象时,如果自己不具备专业施救知识,不妨借助通讯设备求助专业机构。
篇三: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辩论资料)
1.我们正在从“熟人社会”大步走向“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失去了“人情与血脉”的联系,面对城市中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除了法律的监控之外,我们需要以涵盖公民素质、公民精神等在内的契约理性来维持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履行社会责任。
信任的断裂,加剧了道德的沦落——“我不讹人”呼唤的是信任而不是道德,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惧正是一种社会信任危机的阵痛,对此进行泛泛的道德倡导于事无补,应该让公民精神尽快成长起来,修补起社会信任的纽带,才能实现根本上的道德救赎。
不扶是道德沦丧,社会倒退,全社会鄙视与唾弃的行为。扶才是全社会真正应当弘扬和加以保护的正当光明行为。大家应该是一如既往地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别让几个偶发的反面事例误导。为什么吴志攀的“撑腰体”这么红火?证明还是邪不胜正,放心去做你认为正确的正义行为,人心才会传播出温暖和爱,社会才是和谐美满。那些患得患失自私自利畏首畏尾不敢扶的人是真正的小人。正方观点(1)
且不说你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任何一个心存良知的人都会这么做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几千年留下的传统美德,这是文化;行动已不便的老人不小心跌倒,过路的扶起,这是人之常情。助残扶老,是一个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就产生的意识。
本报21日报道的“广州女扶起老人温暖人心”出街后,“老人跌倒究竟该不该扶”再次引起热议。老人跌倒扶他一把,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为何在中国却成了大事?人们不得不再次感慨:“老人跌倒该不该扶,需要十三亿人讨论吗?”敢扶,赞扬;不敢扶,体谅,在网友评论的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是一份对老人想扶却不敢扶的无奈。
在很多人对跌倒在地的老人不敢伸出援手的时候,18日晚,两名勇敢的本地后生女给出了自己肯定的答案。此举,却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网友感叹,两名广州女孩微不足道之举,却让他们看到了社会道德的曙光。
有网友指出,扶起跌倒的老人本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好事,缘何现在人们却“大惊小怪”?网友Yoyo说:“本来是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阿婆跌倒,上前扶起本是理所当然。但是在中国,却变成了一条新闻,真是令人震惊。”
“本来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但因为现在的社会和之前的几件反面事件让人们惧怕帮助老人家会惹祸上身,从而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墙,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件事只不过告诉大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丑陋的。”网友“顺阁源物业”说。不少网友指出,正是在一系列反面事件的持续发酵下,这些微不足道的好事才会变得如此“难能可贵”。
在不少网友对女孩扶起老人表示肯定的同时,有部分网友却表示,怕扶皆因担心“好心没好报”。网友“蛙蛇”说:“不是我们没有良知,人人都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意识想扶。但是不敢啊,人心险恶啊!”有网友甚至直言:“不是不想不扶,而是不敢扶,如果阿婆耍赖,那女孩岂不是有口难辩?”因此,有网友建议,如何设立一个法律体系保障帮扶人和被扶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更有网友别出心裁地提出,扶起跌倒老人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网友“闲庭信步”说:“最好帮忙打112叫救护车,因为老人摔倒,情况比较复杂,就算不会出现当事人或家属反咬一口这种情况,也可能因为护理不当帮倒忙,到时好心办坏事,就不好了。精神可嘉,但我认为处理欠妥当!”网友“天助自助者”说:“试问网友,有几个真正懂得人工呼吸,懂得灭火常识,懂得野外求生,懂得意外受伤自救?所以,当我们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蛮干是急症施救的大忌。”
不少知名人士也参与到大讨论当中。
全国道德模范、广州市赵广军生命热线的主持人赵广军表示,扶人前要学会保护自己,“我觉得做好人好事并不意味着不保护自己,既然这样的事例出现了,我们就应该应对、反思,不要轻易牺牲自身名誉和利益。”志愿者在施救时应保留“三张照片”。即拍一张老人跌倒的照片,找路人拍一张自己和跌倒老人的照片并留下路人的联系方式,等120救护车到来后让护士拍一张照片,以此存证,被诬陷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此外,赵广军还从法律层面上呼吁政府能够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应专门设立一项“诬陷罪”,对好人形成保护机制,能大大提高社会风气。
对此,知名媒体人马志海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老人摔倒了,路人扶一下,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现在居然成了赴汤蹈火的壮举登上了报纸头条!“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是无价的,用利益的换算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这本身就是无耻的,因此,连这样的讨论都是无耻的。”但这种无耻的讨论却越来越多,“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就是一例。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却认为,扶还是不扶要看情况。他在微博上曾写道:“不要急于扶起,这怎么会是冷漠呢?如果你不会救,该救活的给你糊弄不是加速别人死亡吗?所以,大家不要浮躁,学一点医学常识不会害你的,更不会害人。”
9月2日下午4时许,一名拄着拐棍的老人在上海市黄浦区尚文路中华路口不慎摔倒,血流满面。尽管当时有许多路人看见,但竟没有一个人上前搀扶老人起来,大家只是在一旁围观。大约过了10分钟,才有一名路人报警。老西门派出所两位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实施救援。民警联系120救护车,将老人送到附近医院救护,并随后联系到老人的家人。
事发湖北武汉现场离老人的家不到百米一个小时后家人赶到为时已晚
早报讯9月2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李大爷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8旬老人早高峰时摔倒无人敢扶警辅路过救起获赞
3月4日清晨,苏州市高新区浒墅关镇惠丰花园内,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不慎摔倒在地,有不少路人经过却无一人上前搀扶。直到路过的派出所警辅发现,才将老人扶起并送往附近医院。
当天上午7时30分许,家住惠丰花园的顾老伯独自外出,不料因雨天路滑摔倒在地,一时竟爬不起来,老人的脸部还被摔碎的眼镜玻璃划伤。小区内过往的人流熙熙攘攘,却没人敢扶。休班在家的警辅杜勤华开车经过,看见倒地受伤的老人,立即下车拿毛巾为其止血,并驾车将顾老伯送医救治。经医生诊治检查,所幸老人并无大碍
8月10日早上,上海新华路淮海西路口,一名老人躺倒在地满头是血,围观路人无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