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日食和月食如果频繁发生,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
日食和月食如果频繁发生,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几乎)处于同一直线直线时,会发生日食与月食。
当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的一部分地区,就发生了日食。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是阴历初一(“朔”),因此日食只在阴历初一出现。日食分为日全食(太阳完全被遮挡)、日环食(除了边缘之外,太阳全部被挡)与日偏食(太阳部分被挡)与相对来说更罕见得多的混合食(又称为“环/全食”,有些地方为环食,有些地方看到全食)。20世纪的228次日食中,全食71次、环食73次、偏食78次、混合食6次,其中2000年7月1日与31日都发生了日食。全食、环食与混合食都只在非常特定区域内才可以观测到,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地方观测到的是偏食,而偏食发生时,地球上任何可以观测到的地方都只能观测到偏食。
日全食、环食与偏食图/wikipedia
当地球处于太阳与月亮之间时,地球的影子投到月球上,就发生了月食,月食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但要注意,即使是月全食,也不会导致月球完全变黑,因为地球大气会折射阳光,其中红光折射最显著,此时看到的月亮往往呈现红色或橙色,被称为“红月亮”或“血月”,亮度比正常时的满月暗得多。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是阴历十五或十六(“望”),因此月食只在这两天中出现。
2015年发生的一次月全食过程图/wikipedia
但并非每个阴历初一都会出现日食、每个月的十五或十六都会发生月食。因为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面(黄道面)与月球环绕地球的轨道面(白道面)并不重叠,而是存在一个角度,为5度9分。大部分农历初一,月球在日地连线的上方或者下方经过,不遮挡前往地球任何地方的阳光,因此不发生日食;大部分农历十五或十六,地球在日月连线的上方或者下方经过,不遮挡前往月球任何地方的阳光,因此不发生月食。
每年发生日食的次数平均为2~5次,从格里高利历开始使用至今,发生5次日食的年份是1693、1758、 1805、1823、1870与1935,下一次发生5次日食的年份为2206。平均每个世纪会发生约240次日食,其中20、19、18、17、16、15、14、13、12、11世纪分别发生了228次、242次、251次、248次、228次、222次、229次、246次、250次、241次。这1000年共发生了2385次日食。
20世纪前20年的所有日食带的覆盖区域,蓝、红、粉分别是日全食、环食和混合食。在https://eclipse.gsfc.nasa.gov/SEatlas/SEatlas.html你能找到共公元前后3000年的所有日食
每年发生月食的次数平均也为2~5次,每个世纪发生月食的次数也约为240次,其中20、19、18、17、16、15、14、13、12、11世纪分别发生了242次、255次、254次、244次、226次、228次、239次、251次、252次、240次。这1000年共发生了2431次月食,略多于同一时期内的日食次数。
虽然日食发生率仅略低与月食发生率(1000年少约50次),但同一地方看到日食的机会比看到月食的可能性要低得多,这是因为:地日距离与地月距离的比值恰好约等于太阳半径与月球半径之比(400),月球落在地球上的影子很小,每次都只能使地球上很窄一部分区域观测到日食,且每次能观测的区域都基本不一样,日全食带更窄,只有大约200千米宽,要过三四百年才可以在任一地方出现两次日全食。而地球的影子大小很大,超过月球大小,每次发生月食,处于夜晚的全部区域都能看到月食。
在2006年3月29日的日全食中,国际空间站(ISS)拍摄到的月球落在塞浦路斯与土耳其的影子
顺便说一下,日食发生时,由于地球自转,月球的阴影会在地球表面移动,直到日食结束。所有日食的持续时间都约为7分钟,不会超过7分32秒。上一次持续时间最长的日食发生于1973年6月30日,持续7分3秒。下一次超过7分的日食为2150年6月25日。整个21世纪不会有达到7分钟的日食)。
那首先意味着月球的运转规律变了,变成和地球反向同步——也就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月球永远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直线上——也就是永久性的日食。那种情况下地球就不要指望从太阳获取能源了。
第二种可能就是月球运转快于地球公转,而慢于现在的月球公转——大致地球自转一天,月球在天空中挪动的远比现在一天少
第二种情况对地球获取太阳能源有影响,但是不会太严重,真正严重的是,月球的运动规律影响地球的潮汐和洋流——也就影响地球每个温度带内的各局部气候类型,这些会发生改变,结合因为人类而变得十分脆弱,满负荷的生态系统,这么大的地质革命可能导致一次大灭绝
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因为人类目前这个时代也已经把地缘经济体系推到满负荷了——而这种永久性的气候变化,比小冰期带来的麻烦大得多。
二、古代说日全食出现会发生什么灾害
1、古代说日全食出现会引起兵灾、天下大乱、死亡、失疆土。
2、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以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作出解释或判断。
3、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所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4、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即为光的直线传播。
5、之所以会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存在一种神奇的对称性,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离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结果,当月亮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亮阴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
6、太阳变成了黑色,只留下一个金色的光环,天空变成了靛青色。鸟儿此时会失去方向,或者会飞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动物则可能睡眼惺忪地出来活动。
7、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葛剑雄:中国古代社会为何视日食为灾难?
三、日食的出现会带来大暴雨,大洪涝灾害吗
天文专家强调说,日月食纯属自然天象,起因和后果都非常清楚明确,与任何人类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活动无关。日月食没有任何能量突发或转换的过程,也从不牵扯任何自然灾害事故。
正常天象与自然灾害无关。伴随着一些破坏性较强的地震、冰雪灾害、旱灾等的发生,一些迷信的宿命论者将灾害的原因归结为日月食、太阳风暴、流星雨等正常天文现象的发生。这些夸大其词的言论由国外传入国内,经网络、手机短信进一步放大,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正当“超级月亮”的谣言渐渐归于平息之际,2012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又一次让其抬头。谣言传播者据此认为大地震是“超级月亮”引发的。“这些言论毫无根据。”王思潮表示,“超级月亮”的说法并不科学。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呈椭圆状,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最近36万公里左右,最远40万公里左右。距离不一样,公众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超级月亮”也只是比平常看上去大了一些,并无特别之处。
将正常的地月距离变化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联系在一起也没有任何依据。
王思潮表示,地月距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其对地球上潮汐有一定影响。距离近时潮汐力就会大一些,反之,潮汐力就会小一些。而地震主要是由地球板块运动所引起的。因此,从科学理论和相关事实来看,地月距离与地震没有任何关联。
参考资料:人民网-12月21日不会发生日食也从不牵扯任何自然灾害
参考资料:新华网-超级月亮会引发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