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世界上真的有孟婆汤和奈何桥吗
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民间传说,大概是说,人死以后,在投胎的路上,必须要从奈何桥上过,然后喝了孟婆汤后,就会失去前身的所有的记忆。对于有无孟婆汤这回事,咋一看,一定会认为是无稽之谈,不可能。甚至不由考虑,脱口就会说出,不可能三个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都是接受的“无神论”教育,从思想的根处就被“无神”的概念给包裹的严严实实。所以,潜意识就会告诉你,没有那回事。不可能。但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离奇的,看似不可能的,甚至一些神话故事才有的事物,却已经越来越多的,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我们的空间当中了(比如,一些超自然现象,玛雅人水晶头骨,不明生物,神秘力量等等),但,可悲的是现代人,尤其是中国人,已被所谓的“科学观”给禁锢了,只要超出他认识范围以内的东西,他就不付责任的,武断的否认了一切未知事物,或一些所谓的专家凭自己懂的一点东西胡乱解释其为“自然现象”,而不是持保留的态度去研究它们,只会一概否认。其实,这是最不科学的态度。科学就是从不认识到认识,到掌握的过程。如果,遇到不认识的事物,就否认,那科学不就没得发展了吗?飞机,电话等对古人来说不就是神话吗?可如今都是现实了。其实,关于孟婆汤这个问题,说不定还真有!我们可以来个大胆的设想,人死后,按“无神论”讲就什么都没有了。但事实上,全世界,从古至今,都有灵异现象的出现,西方叫幽灵,东方叫鬼。常有某某教堂出现谁谁的幽灵,某某屋里,又有什么什么以故的人出现等等。不都是一回事吗?难道全世界的人从古至今都能想出一致的故事?而且,现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开始了灵异学的研究。就是,研究人死后,究竟会怎样。这可比武断的“无神论”要科学的多。按中西方一直都传说的天堂地狱,六道轮回等来推断,说不定,人死后,在人的空间中他不存在了,但在其他空间中,人还未认识的空间中(地狱,或天堂)中,他并没有死,而且要受那里的某种力量的管制。就像人必须受一些大自然的力量的,人为的管制一样,那么,也许,传说中的阎罗王,正是这种力量的拥有者,当然,不一定非得是阎罗王这种具体形象,或许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人到那以后,不得不服。就像,人在人世间被刀割了,就的出血一样的道理。必须的服。那么,传说是讲喝孟婆汤后,就会失去前身的记忆。那这孟婆汤说不定真有,只不过,也不一定是具体的一个什么东西,也是一种强制的力量。人只要到那,就得服从,“喝了”,“忘了”。然后进入其他空间。然后,又由那种力量决定,你该去哪个空间。(其实,六道轮回,也就是不同的空间罢了)。而那强大的力量,可能就是神所有的。而神,也不一定就没有。想想看,宇宙如此之广,都超出了我们对广大认识的概念。难道如此之大的地方,就只会有人类一种生物?没发现,并不等于没有!而古代人类所流传下来的各种神的传说说不定就是现代人所认识的“外星人”的传说呢。(记得一本叫《拾遗记》的古书,就记载着秦始皇接见外星人的事情。)
二、孟婆汤真的存在吗
1、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去世之后会经历黄泉路、忘川河、三生石、奈何桥,在喝了一个叫孟婆的孟婆汤后,才能投胎转世。
2、据说喝了孟婆汤后,死者会忘这一世所有的事情,把灵魂清楚干净之后,才能转世投胎。那么,历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孟婆?孟婆汤又是什么东西呢?
3、关于孟婆的原型,主要有三种说法:
4、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比较有名的一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初定时期,号召全国民众修筑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也是一去多日。几年之后还是没有回家,于是孟姜女来到长城边上,没有找见丈夫,悲痛的大哭不已,最后感动上天,不仅让修好的长城倒了一大片,还让她入了天职,管理人间轮回之事。这种说法从元朝开始就广为流传,散见于诸多明清作品。
5、还有一种说法是,孟婆本是西汉女子,自幼研读经典,洞明世事。她不念过去,不想未来,直到八十多岁还未婚配。因为她姓孟,人称她为孟婆。
6、后来,孟婆入山修行成仙。这时候,世间有人能知晓前世因果的事情,跑去和自己前世的姻缘相认。这样利用自己的小聪明,时常泄露了天机。因此,上天正式把孟婆封为幽冥之神,还建造了醧忘台,派出鬼吏作为她的属下使唤。后来,她还发明出了孟婆汤。
7、这一说法出现在辽代成书的《玉历宝钞》中。相传为辽代淡痴道人于1030年所作。宋神宗1068年时,淡痴道人把此书传给了弟子勿迷道人,于是1098年宋哲宗时期,该书得以发行出版。基于宋代发达的印刷发行技术,《玉历宝钞》在民间广为流行。
8、孟婆原本是鸿蒙初开时的一个天界散官,她不忍看到世人死后还受恩怨情仇所累,于是向阎王申请了一个职务,就是负责净化人死后的灵魂。接着,她就去了奈何桥边支起了一口大锅,给他们喝下能够忘却前生的孟婆汤,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
9、关于孟婆的这些说法,很明显都是假的。文史君之见,孟婆也如同古代的很多传说故事一样,都是古人为了寄托一种情感而臆造出来的神话人物。
10、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孟婆的存在,只是为了时刻告诉人们:相思万般苦,忘却总是很难。放下似乎可以解脱,但又是新的轮回的开始,又要开始新的相爱,然后用孟婆汤强迫忘记,如此,或许相爱才是永恒的主题。
11、要是说,孟婆是不存在的,但是专家们却意外在《山海经》中发现了“孟婆”的存在。
12、据《山海经》记载,“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孟婆其实是尧帝的第二个女儿。
13、通过考究《史记·五帝本纪》《尚书·尧典》,进一步发现孟婆更为精准的身份揭示。据载四千多年前,尧有两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可见孟婆的真正名字为女英。
14、尧帝是古代的先皇之一,后来他传为给舜,并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后来舜南巡,意外死在苍梧,两姐妹知道后一起去寻找舜。
15、可悲的是,后来他们跳进了滚滚湘江,把它变成了河中的女神。这一记录正好解释了《山海经》中的“游河”。随着时代的变迁,孟婆的形象在后世的传说中也发生了变化,最终由风雨神变成了世人皆知的掌管转世的冥神。
16、王府百年无子嗣,她嫁入半年后竟一孕五胎!老太君:给我往死里宠
17、关于孟婆汤的说法,也主要有三种。
18、一种是,孟婆汤是取人的鬼魂和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而成。这种说法最荒诞,也最离奇。
19、二、在《灵魂摆渡·黄泉》里,说孟婆汤是由八味药引熬成,分别是“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杯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盅病中泪,七尺别离泪,第八味是孟婆的一滴伤心泪”。
20、三、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据说真正的孟婆汤,原料很简单,就是一碗奈何桥下的河水、两颗忘忧草加三朵玫瑰。中元节能搬家。
21、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22、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23、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三、孟婆汤是真的存在吗
1、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孟婆汤,传说中的孟婆汤都只是人们的想象和精神寄托而已,实际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2、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碗忘川河水煮的孟婆汤。
3、那些爱过的人,那些无法放下的事,那些滚滚红尘中数不清的悲欢离合都只会随着“孟婆汤”的缓缓入喉,永远凝固于走在奈何桥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泪水的黯然回眸间,化做缥缈云烟,淡然散去。是一世匆匆的悔恨?是阴阳永隔的遗憾?还是挥刀斩袖的决别?……都已然不再重要了。因为在饮过这孟婆汤后,一切都已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