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清朝十二帝顺治排第几
1、清太祖努尔哈赤 2、清太宗皇太极 3、清世祖顺治 4、清圣祖康熙 5、清世宗雍正 6、清高宗乾隆 7、清仁宗嘉庆 8、清宣宗道光 9、清文宗咸丰 10、清穆宗同治 11、清德宗光绪 12、宣统帝溥仪。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作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近代以后在与西方交往中,还短暂的以中华大清国来签订不平定条约,此后大清国和中国两词混用,逐步使中国这一称呼替代了大清国。辛亥革命后以及民国期间对其称呼多为前清。
二、顺治是怎么死的
1、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福临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
2、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一共三次进给皇上预览,皇帝三次亲自斟酌,刚到晚上才决定。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与世长辞了。
3、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手捧遗诏去奏知皇太后,马上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人宣布。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4、遗诏实为罪己诏,共罗列十四条罪过,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几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绩。
5、《顺治遗诏》:实为顺治帝的“罪己诏”,主要起草者是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共罗列了十四条自己的罪过,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宠汉抑满等。
6、至于这是否福临本意,即这十四条是否福临过目批准的已无从知晓。但却留给了后世之疑:遗诏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后;遗诏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后对此守口如瓶。因此,人们有理由说遗诏本出太后授意,确实是母亲责备儿子的话。
7、福临崩后,梓宫放在了景山寿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进京的茆溪行森执行火化仪式。火化后宝宫(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后世累有尊谥,至乾隆元年(1736年)尊谥加为二十二字: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8、顺治之死是清史四大疑案之一。《清实录》留下的记录很简单,只说顺治十八年的正月丁巳(初七)日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他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十一个月。
9、最早对顺治之死有怀疑的是著名文学家吴伟业,他写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中间露出了很多弦外之音,隐隐约约好像是在说顺治皇帝并未归天,而是另有归属,所谓“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财洞,未得夸迎銮”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的。
10、吴伟业想说的是,顺治没死,他出家了。顺治皇帝生前有一段时间与佛教几位高僧都有亲密的交往,随他们参禅学佛。大约在顺治16年底至17年春间,他曾向高僧木陈忞表示有过出家之念。他说的原话是这样的:“朕想前身的确是僧,今每当到寺,见僧家明窗几净,辄低回不能去。”他还说过更加直白的话:“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
11、但还有人说顺治皇帝并没有出家,而是得了一种病,这种病叫天花。而这一说法,历史上也有记录,记录顺治皇帝死亡的时间和地点,然而并没有顺治皇帝死亡的原因。在清朝那个年代,天花被人们称为瘟疫,不但传染较高,而且得了这种病更是九死一生了,死去的人浑身溃烂,人死后还非常的恐怖。
12、这些都证明,顺治皇帝是病死的,而不是顺治皇帝出家了。后来为什么会说顺治皇帝出家?那是因为顺治皇帝信佛法,再者是因为顺治皇帝这么年轻的就死掉了,引起了朝廷的变化,朝廷故意散发他出家的消息。后来出现了文学和戏曲,所以这一说法才在民间得到了广为的流传。
13、顺治,中国清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的年号,通常也代指清世祖。顺治年间,属清朝早期,清朝对汉民族的统治矛盾比较尖锐,发生了“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重大历史事件。
14、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15、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16、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7、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18、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19、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2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三、顺治是公元哪一年
1、公元1661年,爱新觉罗福临驾崩,终年24岁。
2、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虽在位时间不长,英年早逝,但却对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影响着大清对文化的选择。
3、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清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近300年的历史,却没有一个昏君,没有一个暴君。大清十二个皇帝,每一个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都有属于自己的功绩,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说。
4、世人爱八卦,比起顺治皇帝的功绩和能力,他和董鄂妃的爱情更让人熟知,更能耳熟能详。
5、顺治皇帝生于公元1638年3月15日,他的父亲是清太宗皇太极,母亲是清朝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孝庄太后。他是皇太极第九子,非长子,非幼子,非爱子,但在皇太极死后,年仅6岁的他,登上了帝位,成了大清第三个皇帝。
6、因为年幼,顺治皇帝虽登上了皇位,但朝政却由叔父多尔衮把持,由他辅政。
7、多尔衮是个能人,很有能力,在皇太极死后,他带着爱新觉罗家的野心,入主中原,正式成了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主人。
8、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提前亲政。
9、那一年,顺治皇帝还小,未满14岁。
10、那一年,清朝虽入关了,但朝政很复杂,局势也很紧张。一个王朝,并非能建立,就能长长久久下去,不少王朝,建立了,但却昙花一现,很快结束了。
11、他很有能力,在面对全国起起伏伏的抗清浪潮,他一方面采用了“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
12、后来,局势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3、与此同时,在文化方面,顺治推行教化,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出名的孝子。
14、这还是一个很特别的皇帝,不少王朝都会贬低前朝,贬低前朝的皇帝。但顺治不一样,甚至,他觉得最优秀的帝王是大明的朱元璋,同时,他还为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的死而黯然失神....
15、遗憾的是,这个很特别,这个有能力的帝王,死于24岁,死于他最年轻的时候,死于他还彻底稳定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