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巴威台风是哪一年
2008年热带风暴巴威(TropicalStorm Bavi)。
1、中国: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2、中国香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
3、中国澳门: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4、韩国:格美、飞燕、百合、浣熊、蔷薇、天鹅、银河、鲇鱼、奥鹿、杜苏芮。
5、朝鲜:鸿雁、云雀、桃芝、杨柳、海鸥、红霞、舒力基、蒲公英、米雷、尼格。
6、日本:天秤、摩羯、天兔、剑鱼、北冕、鲸鱼、小熊、圆规、蝎虎、天鸽。
7、柬埔寨:达维、安比、康妮、罗莎、娜基莉、美莎克、科罗旺、灿都、莎莉嘉、纳沙。
8、越南:山神、谭美、利奇马、夏浪、巴威、环高、康森、桑达、桑卡、苏拉。
9、泰国:派比安、山竹、韦帕、芭洛、米克拉、艾莎尼、妮妲、暹芭、玫瑰、卡努。
10、老挝:布拉万、丽琶、帕布、法茜、巴蓬、灿鸿、蔷琶、南川、洛坦、帕卡。
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而已。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在西北太平洋(日界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比如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
在发生台风的西北太平洋地区,由于沿岸国家众多,在出现国际统一命名规则前,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台风命名方式,导致有些混乱。比如日本对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台风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中国气象局则按照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比如9710号台风,即1997年的第十号台风。
二、台风“巴威”的命名由来是什么
1、台风“巴威”是越南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意为越南北部一山名。
2、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
3、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4、据中央气象台,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的中心已于今天(27日)上午8时30分前后在中朝交界附近的朝鲜平安北道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
5、辽宁省气象台预计,今天早晨到白天丹东地区及桓仁有大暴雨,庄河、岫岩、新宾、清原、本溪县有暴雨,部分县(区)有大暴雨,沈阳、阜新、辽阳、铁岭地区、沈抚示范区及长海、瓦房店、鞍山市区、台安、海城、抚顺市区;
6、本溪市区、锦州市区、黑山、义县、北镇、盖州、大石桥、北票、朝阳县、葫芦岛市区、绥中、兴城有大雨,部分县(区)有暴雨,其他地区有小雨到中雨。今天夜间全省阵雨或雷阵雨转多云。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风巴威
三、台风巴威是怎么形成的
1、2020年8月15日21时许,日本气象厅将位于关岛东南方向上的热带系统认定为低压区。
2、8月17日13时许,该低压区西行至关岛西南,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0W。随后该热带扰动继续西行,移向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洋面。
3、8月19日18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4、8月20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提升为“MEDIUM”的评级。
5、8月21日6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为“HIGH”的评级,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当日9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当日21时许,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GW),中央气象台亦将其认定为热带低压[4],随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其正式编号09W。当日晚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其当地名称Igme。
6、8月22日9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随后,日本气象厅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其国际编号2008,并将其命名为巴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