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小蝌蚪吃什么东西怎么喂养
1、小蝌蚪吃水蚤、藻类这些浮游生物。喂养小蝌蚪需要定点定时定量。
2、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3、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4、在自然条件下,每只雌蛙的产卵总量可达5000枚左右,孵化率约为50%,而蝌蚪的存活率仅有20%~3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产卵后经人工孵化8~15d孵出。刚孵化的蝌蚪体呈棕黄色,体长6~8mm,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方,体质较弱,活动量小,通过卵黄囊供给营养,不进行开口摄食,可以投喂外源性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及生长需要。
5、蝌蚪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3~25℃,适宜pH在6~8之间,蝌蚪生长缓慢,自蝌蚪变态成幼蛙约需要60~80d,一般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时期蝌蚪对营养需要有所差异。
二、小蝌蚪吃什么在家怎么养
家养的小蝌蚪的玻璃瓶最好放在向阳处,用水藻、碎菜叶、煮熟的蛋黄或蚯蚓末、面包屑、金鱼饲料等喂养蝌蚪,每次喂得不要太多,每隔几天换一次水。
养蝌蚪的玻璃瓶内应放一些水草,放水草不单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水草能不停地从水中吸收蝌蚪呼出来的二氧化碳,放出蝌蚪所需的氧气,供给蝌蚪呼吸用。经常给蝌蚪换水,能不断补充进含有氧气要及时清除掉死了的小蝌蚪和其他沉积的食物残渣,每隔三四天要换一次水鲜水,不要用井水。
小蝌蚪是蛙和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
1、生长初期: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
2、生长前期: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
3、生长中期: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
4、生长后期: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三、刚出生的小蝌蚪要怎么养活吃什么
野生蝌蚪主要以天然的浮游生物为食物,如水蚤、藻类等。人工饲养的蝌蚪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喂食不同的食物,如成长初期可以喂食蛋黄和天然的浮游生物;成长前期期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成长中期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
想要蝌蚪成活,可以在其消化完卵黄后,给蝌蚪投喂蛋黄、水蚤、藻类植物等饲料,而在蝌蚪出生10天后,要给其提供玉米粉、水藻和蔬菜糊糊等食物,并且在蝌蚪出生50天后,给其提供动物性饵料,帮助蝌蚪变成幼蛙。
蝌蚪出生三天内不需要觅食,此时它依靠卵黄中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如果给其投喂食物,就会到蝌蚪死亡,需要在蝌蚪消化完卵黄后,给其投喂蛋黄、水蚤和天然浮游植物,而且要将水温保持在20-29度之间,促进蝌蚪快速生长。
饲养蝌蚪时,需要在其出生10天后,给蝌蚪投喂蔬菜糊糊、蛋黄粉和玉米粉等食物,因为此时的蝌蚪生长发育加快,但是消化功能依旧不强,需要每天定时投喂一次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且要每天更换一次池水。
饲养蝌蚪时,需要在其出生10天后,给蝌蚪投喂植物性饲料、藻类植物,和较少的动物性饲料,并且要随着蝌蚪的生长,将植物性饲料逐渐过渡到动物性饵料中,有利于增加蝌蚪的变态速度,使其快速成为幼蛙。
生长后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它在此时要长出前肢和后肢,饲养蝌蚪时,需要给其投喂动物性活饵料,增加蝌蚪的转化成功率,而且要保证环境安静,等待10天左右的时间,蝌蚪就会变成幼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