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一妻二夫政策
就目前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来看,现在我们实行的还是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在婚姻中,如果出现有配偶还重婚,或者明知道他人有配偶,还与之结婚,那么都构成重婚罪,是会受到法律惩罚的。
而网上所盛传的一妻二夫政策,主要的内容是:在经过了第三次人口普查之后,发现如今的男女比例相差非常大。按照现今的一夫一妻制度来看,会有38.86的男性将处于单身中。因此,经过国家多个机关研究决定,实行一妻多夫政策。
1、即便谣言的内容说得有模有样,我们也要学会辨别,一妻二夫制的消息肯定是假的。按照我们如今的法律规定来看,并没有将要实行一妻二夫制的迹象。
2、并且,从道德伦理和社会观点的角度出发,一妻二夫制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反而是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倒退,对我们的社会环境长期健康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3、因而,在中国实行一妻二夫制,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德层面,都是不可能的。不过,我国并不是没有一妻多夫的婚姻现象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状态,主要是流行在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三个少数民族中。
4、在这些少数民族的一妻多夫婚姻习俗中,女性被看做是一种物化的财产而存在。如果是同胞兄弟共娶一妻,在长兄死后,他的妻子会以财产的形式一起留给弟弟。可见,一妻多夫制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一种倒退。
二、一妻多夫制谁提出来的
1、近日,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提出,鉴于未来可能会有多半适婚男子找不到妻子,"男多女少"已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了,所以建议考虑"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来缓解这个重大问题。其实,关于男多女少的问题,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之事,据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将会有3000到4000万适婚男子"被剩下"。
2、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形,黄有光教授提出的"一妻多夫"婚姻制度,好像也是在理的。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的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也就是一个一夫一妻,况且,先不论黄有光教授提出的这个建议在不在理,就从真正的国民角度出发,想必国人很难接受"一妻多夫"或者"一夫多妻"制度,因为这样的制度确实有悖于法理。
3、黄有光,男,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华裔经济学家,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悉尼大学。曾任莫纳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讲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访问教授等。
4、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问题,福利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提创综合微观、宏观与全面均衡的综观分析,与杨小凯合作发展以现代数理方法分析古典的分工、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的新兴古典经济学。
三、古代有一夫多妻制,为何没有一妻多夫制
1、因为古代是男权社会,女子是附庸男子的,怎么可能有机会实现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的婚姻制度。即便是现在,一些人还能接受一夫多妻制。他们可能在家里有一个妻子,在外还有几个包养的老婆。而这些女性也甘心于其他女子分享自己的丈夫。这些女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们依附着这个丈夫,所以甘愿低头。
2、古代的情况和上述所说的情况相似。现代女性还有接受教育、进入职场的机会,而古代女性则是完全依靠着自己的丈夫。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女性未出嫁前依附自己的父亲,出嫁后依附自己的丈夫。她们大多数没有生存技能,没有经济能力,一旦离开了家庭就无法存活。这样的情况下,她们根本无法去限制自己的丈夫,更没有话语权。
3、除了唐朝时期的武则天之外,古代的统治者都是男性,他们自然会为自己谋取利益,不止是享受大多数的资源,还有就是女性。古代女性的价值,就是服侍男性以及生育。大多数古代的女性在政治上是没有影响力的,是被压迫的一方。男性对于女性的态度也是带有霸占和侵略性的,他们往往会以占有多少女性为地位和荣誉的象征。
4、比如地位最高的皇帝,一个人就可以娶数十数百位女性,那些地位越高的人,就越能娶更多的妻子。而底层劳动人民往往只有一个妻子,因为他们的地位低、家庭负担重,没有能力娶更多的妻子。所以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也是有限制的,往往出现在上层阶级。
5、而上层阶级的女性相对于那些底层女性,她们生存的能力更差。底层女性虽然家庭贫困,但是她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学习各种生存技能,以帮助家庭。上层阶级出身的女性则更加遵守规矩,做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十指不沾阳春水,她们的生活完全只能依靠男性,也会更加接受统治阶级指定的一夫多妻制。
6、总的来说,因为女性在古代的地位很低,而且生存能力比较弱,所以古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她们无法反抗一夫多妻制,也不会去反抗一夫多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