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赵恒是宋朝第几代皇帝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他也能注意节俭,因此社会较为安定,给国家创造了一个相对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其时,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二、赵恒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1、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2、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3、赵恒在即位之后,不仅在生活上给人们创造了很多的好处,在政务上也毫不含糊,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人民办好每一件事,拒绝腐败。正是因为他这样公正严明的治国之道才让国家的整体经济都有所提高了,比起以前朝代的经济发展,宋朝远超他们几倍,虽然宋朝当时的经济已经这样发达,但是贪污腐败的事情却很少发生,还是说明宋真宗治理有方。
4、他治理的社会环境那是相当的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非常的高,在当时来说,可以说几乎人人都丰衣足食,社会上的流浪人士也比任何时候都少,这些什么是拜宋真宗的治理有方,他在经济方面的贡献可谓非常的大。而在农业方面也治理得井井有条,农业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国家的主要产业,人民能不能裹腹能不能吃饱都得看农业,农业收成不好那可是影响国家的主要收入,他还通过修建河流的方式来抵挡外兵的侵略,还修种了很多农田,提高了全体农民的收入,为人民创下了无人能敌的功劳。但是后来因为自己的失误也犯过一些错,但是他创下的功绩是无人可以磨灭的。
三、赵恒是哪个朝代的皇帝赵恒的简介
1、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2、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
3、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累加谥号为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4、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