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黄河为什么会决堤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
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泥沙与黄河水一起流向中下游,导致河床越来越高,高出地面好多米,如果遇到洪水,常常会决口,严重影响中下游人民群众的生活。决口后会造成大面积的洪水,造成大面积死亡事件。最近一次就要数1937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了
二、黄河人为决堤过几次
1、战国时,七国争雄,决黄河水成为战争手段。公元前281年,秦军决黄河水攻魏。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都城连日不下,遂引黄河水灌大梁(今开封),魏王出降,魏国亡。
2、五代时,政权更换频繁,人为的黄河水灾是空前的。公元896年,朱温决河堤,分河道为二,夹滑州城(今滑县)东流,散漫千余里。朱温与主要敌手李克用隔黄河对阵,争战30多年,朱温三次决河水对付李克用,造成一次次人为水灾。后梁末帝(朱温之子)贞明四年(918年)梁将谢彦章为阻李克用的唐兵,决河堤,大水弥漫曹濮二州。末帝龙德三年(923年),梁将段凝又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决黄河口。后晋出帝开运元年(944年),滑州黄河大堤再次决口,大水漫溢汴、曹、单、濮、郓五州。这次河决,大水环绕郓州城西南的梁山,成为著名的梁山泊,即宋江起义的根据地所在。
3、北宋时,黄河灾害又超过前代,决口频繁,黄河水滚滚而下,令人怵目惊心,因之,“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遍使用黄河名称并简称为‘黄’”。
4、但不管怎样改道。河道一直是注入渤海的。南宋初年,杜充继宗泽之后担任了汴京(开封)留守。杜充是个昏庸残暴的人,尽废宗泽生前的防务,为金兵再次南下留下了破绽。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兵从山东、河南、陕西三路南犯,“是冬,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从此,开始了黄河长期南泛入淮的时期,直到清朝咸丰、同治、光绪年间,黄河才又慢慢恢复了由山东入海的局面。
5、1938年,日军占徐州后,调集南北两个战场的兵力,沿陇海路西进,准备力夺郑州,使平汉、津浦、陇海三线沟通,造成会攻武汉的有利形势。国民党为阻日军西进,竟于6月12日炸开郑州以北的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没了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的40多个县,使千里沃野顿成一片荒凉的“黄泛区”,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和留下无穷的后患。直到1947年黄河才重归故道。
三、黄河现在还有可能决堤么为什么呢
1、黄河依然有决堤的可能,但是可能性比较小,因为黄河治理工程比以前要坚固得多。
2、对于黄河,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我是山东人,我学习和工作、生活的两个城市济南与菏泽都与黄河密切相关。第一次见到黄河的尊荣,是在济南上大学的时候,自己骑着自行车从济南洪家楼地区到了黄河森林公园,见到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见到浩浩汤汤的黄河水,心中竟有几分激动。记得当时的黄河大堤,就是在济南城的地上。
3、第二次和黄河的亲密接触,是在大四。这一年,考研成绩还没有出,闲来无事,便骑着自行车,从济南出发,一路沿着黄河大堤骑行至东营黄河入海口,骑了整整三天。这一路上,看到的是黄河冲积形成的肥沃土地,黄河两岸很多农田,很多村庄。但是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则是黄河沿岸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的石块。这些石块都在一个四方形的池子里,我没有具体量过,长宽大约都有十几米的样子,里面堆满了大石块。而且一处石块堆积点到另一块石块堆积点的距离很短。这些,都是用来防汛的,一旦出现险情,这些石头便可以立马投入使用,防止黄河决口。
4、后来做辅导培训工作的时候,我知道了有黄委会这个机构,专门用来治理黄河的。原来我骑行路上看到的那些工程,都是有专门专业的人才来管理的。国家对于黄河自然十分重视,因为黄河沿岸太多太多的城市和人口了,而且黄河一旦决堤,势必会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我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菏泽,就是一个大平原,据说黄河一旦决口,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菏泽,威胁和菏泽百万人口的安全,还有沿岸很多村庄。历史上黄河也曾经淹没过一些村庄,一些老人还曾回忆过以前惊险的情景。所以菏泽这一段也是治理黄河的重中之重,黄河每一处河段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一旦出事,负责人要承担责任的,所以没有人敢马虎。
6、不过黄河有的时候总会给人造成意外,现在的黄河还会改道,虽然有的时候改道的范围不太大,但也足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说,治黄工程任何时候都不敢懈怠,因为关系实在是太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