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冯子存是我国著名的什么乐器演奏家
冯子存是我国著名的笛子乐器演奏家。
冯子存,河北阳原县东井集镇西堰头村人。冯子存有着很高的艺术天分,同时他从小受到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他的大哥会拉板胡、四胡,当过吹鼓手;二哥会吹笛子。在哥哥们的影响下,冯子存也喜欢上了音乐,他尤其钟爱笛子,因此从小跟二哥学吹竹笛。
11岁那年,他学会了吹笛子,并开始为村里的高跷队伴奏。由于生活的艰难,他十七岁跟随大哥到包头谋生。他白天向大哥学习皮毛手艺,夜晚和当地的乐手聚在一起,吹拉弹唱。高亢、豪放、粗犷的内蒙古的“爬山调”使冯子存听得入了迷,于是,他就用笛子模仿。
四年里,他不仅学会了内蒙古特有的“爬山调”,还学会了“蒙古民歌”和“二人台”,这对他的笛子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学习和融会了二人台音乐中笛子的“滑、揉、抹、剁”等特有的演奏技巧,形成了“唇、舌、指、气、组合”五大类完整的演奏技法体系。
冯子存的创作素材除二人台音乐之外,另一部分来自河北、山西的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二人台音乐中笛子在选调上多以筒音3、6、4、7为主,这四种指法在其他地方剧种除了筒音作6偶然用到之外,其他则是比较忌讳的。
冯子存的演奏除用二人台传统指法外,大量采用的还是筒音为5、1、2、6四种,以便于旋律的演奏和感情的抒发,又不失地方风格特色。
二、冯子存是我国著名的
1、冯子存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
2、冯子存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冯子存,1904年生于河北省阳源县。受家乡民间音乐的影响,冯子存在兄弟们的影响下爱上了音乐。1958年以后,冯子存与中国艺术家代表团频繁演出,他的笛子传遍了全国。他不仅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还受到了韩国、越南、瑞典、芬兰、澳门、香港等中国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的热烈欢迎。
3、在中国笛子音乐界,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一起被尊称为“笛子四大宗师”,四位先生均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乐大师,中国笛子的演奏、作曲、教学、乐器改革等领域的基本发展格局,都是由“笛子四大宗师”奠定了的。
4、其中,冯子存和刘管乐两位先生为北派笛子大师,北派在艺术风格上则以火爆粗犷见长;陆春龄和赵松庭乐两位先生为南派笛子大师,南派在艺术风格上以细腻委婉取胜。
5、冯子存先生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集镇西堰头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在二哥的指导下吹学笛子,十几岁岁在当地就已经很有名气了,自十七岁后一直从事于地方戏曲“二人台”的伴奏工作。
6、1953年,在召开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摹会演大会上,冯子存先生以河北省代表的身份参加演出,他演奏的《喜相逢》和《放风筝》两首笛子独奏曲,以嘹亮的音色、动听的旋律、丰富而纯熟的演奏技巧塑造了鲜明、朴实的音乐形象,轰动了大会,轰动了北京,一时大街、小巷、工厂、学校到处都能听到这两首乐曲,并很快流行到全国各地。
三、冯子存是我国著名的什么演奏家
冯子存:笛子演奏家。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冯子存是大家都熟悉的笛界北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冯子存的创作素材除二人台音乐之外,另一部分来自河北、山西的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二人台音乐中笛子在选调上多以筒音3、6、4、7为主,这四种指法在其他地方剧种除了筒音作6偶然用到之外,其他则是比较忌讳的。
冯子存的演奏除用二人台传统指法外,大量采用的还是筒音为5、1、2、6四种,以便于旋律的演奏和感情的抒发,又不失地方风格特色。
冯子存创作另一特点是,大都采用在同一主题进行变奏,音乐语言以对答、模拟为主。以上谱例除在旋律上简化、加花外,另外很重要的是速度变化。除每段间有明显的变速外,在每一段内的速度自然增长也很明显,一般乐曲到结束前速度较快,情绪热烈,如:《五梆子》《万年红》《挂红灯》《放风筝》等等。
冯子存演奏的技巧极为丰富,变化繁多,除灵活运用吐、滑、垛音外,还与有揉、震、颤等音相结合,在气、指、舌三方面的运用也是非常有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