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佳木斯简单介绍
1、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全市共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总面积3.246万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佳木斯市常住人口为215.6505万人。
2、佳木斯地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东北部,祖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龙江、东隔乌苏里江分别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和犹太自治州相望。佳木斯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地级行政区,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之称。
3、佳木斯地名源于满语“甲母克寺噶珊”,意为“站官屯”。佳木斯地处中国边疆,与俄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及比罗比詹市两个州区首府相邻,是对俄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天然湿地面积60余万公顷,有2个国家级、5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三江湿地已被列入世界湿地保护名录。
二、佳木斯名字的由来
1、佳木斯,清康熙年间晚期写作“甲母克寺噶珊”,后汉译“嘉木寺”、“贾木司”、“
2、佳木斯”。“佳木斯”一词,一说赫哲语,意为“骨头”或“尸体”;一说满语,“驿丞”
3、周属肃慎,汉晋属挹娄,南北朝属勿吉,隋唐属靺鞨,辽属五国部,金属胡里改路,元属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属吉林将军三姓副都统辖区。
4、据史书记载,佳木斯是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古驿道,这里生活着满族的先祖肃慎,以后又称挹类人。佳木斯之称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只是到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在《康熙皇舆全览图》上,在佳木斯地区上被与写作“甲母克寺噶珊”。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出版的《盛京、吉林、黑龙江标注战绩图》上,又以满汉文字称“嘉木寺屯”。按满语解释,佳木斯为驿丞,噶珊为村,所以佳木斯为“驿丞村”或“站官屯”。1888年,由依兰旗署高“东兴镇”,后因重名,恢复沿用佳木斯至今。
5、佳木斯1888年建镇,原名东兴镇,清末始称佳木斯,一九三七年析桦川县的部分行政区域设置佳木斯市。此地早在清雍正年间为三姓副都统辖地。光绪年间改置为依兰府地,光绪末年,佳木斯已成为具有百余户人家的小镇。宣统元年(1909年)上派桦川设治员来佳木斯掌管行政事务,民国二年(1913年)因遇水患,将县治移至悦来镇,并于此地设置县佐。自民国五年(1916年)始,随着鹤岗煤矿和梧桐河金矿的开发,佳木斯迅速发展起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建立伪满洲国,日本武装移民在此开拓。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后,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三江省公署,佳木斯成为三江省公署所在地,与此同时,桦川县公署再度移驻于此,此地遂成为省、县的政治中心。佳木斯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地,而且也是经济中心和水路交通的枢纽。随着各种机构设施的陆续建置,佳木斯已初具建市规模。康德四年(1937年)九月于三江省公署内设置佳木斯市制筹备处,同年十二月一日治外法权撤销后,正式建置佳木斯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将伪三江。东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佳木斯市为合江省省会所在地。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佳木斯市隶属于黑龙江省,为县级市。
三、黑龙江佳木斯介绍
佳木斯市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现辖5区、4县、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 3.27万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投资发展的巨大优势。
佳木斯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三江平原重点开发区。肥沃的黑土地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亚麻、甜菜、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83.4亿元。全市工业行业3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户,其中大中型企业46户。拥有全国闻名的造纸、防爆电机、联合收割机、隧道掘进机、浮法玻璃、啤酒、大豆食品、亚麻制品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生产企业,工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盛誉。
三江平原冬季一望无垠的冰雪天地可供游人狩猎、滑雪,夏季麦海翻金、稻花飘香、山峦叠嶂、江河纵横。全市有8家大型旅行社,星级宾馆5家。现已开辟佳木斯至哈巴、比罗比詹、共青城、莫斯科等城市一日游、二日游、四日游、八日游等多条国际旅游线路。还开辟了佳木斯至同江赫哲族民俗风情游;桦川、富锦、同江、抚远古迹文化游;洪河农场农业观光游;汤原亮子河原始森林风景游;桦南森林蒸汽机车观赏游;汤原、桦南、富锦日本开拓团旧地游,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201、221国道横穿境内,三亚至同江国家高等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哈佳、佳鹤、牡佳、佳富四条铁路干线通往全国各地。佳木斯大型国际机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直飞北京、大连、哈尔滨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的东方第一城--佳木斯
佳木斯市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现辖5区、4县、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 3.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0万,分别占全省7.2%和6.2%,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投资发展的巨大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佳木斯市东邻双鸭山市,西依哈尔滨、伊春市,南接牡丹江、七台河、鸡西市,北邻鹤岗市。国境(界江)线总长449公里,东隔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区相望。由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故称“东方第一城”。
佳木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无霜期130天左右,年有效积温平均值为2,521℃,年平均降水量 510毫米左右,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境内是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主体。现有耕地面积1,100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7.6亩,同时还有可垦荒地314万亩,宜牧荒地220万亩,宜林荒地87万亩,宜渔水面47万亩,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除煤炭、石灰石、黄金三大富矿外,还有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沸石、草炭、泥炭、矿泉水、天然气及铜、镍、铁、锌、锡、铅、铬等50余种,蕴蓄颇丰,极利开发。
国内、国际航线已开通。C3网微波通讯工程投入使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境,移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42万门,市话程控交换机总容量60万门。高速宽带接入互联网已经启动建设,“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桌面”目标即将实现。
全市有 5个国家一类口岸(佳木斯、富锦、同江、抚远、桦川)和佳木斯空港,客货运输可顺黑龙江直下,经鞑靼海峡驶抵日本、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1991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市中心11公里,规划面积8.68平方公里,设工业、商业、文化娱乐、住宅、别墅等小区。开发区“六通一平”等基础工程已经完工,将为客商提供交通运输、上下水、电力、通讯、供热等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