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海牛为什么叫美人鱼 海牛是什么动物
海牛被叫做美人鱼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当时的船员在海上航行时,因为月光以及雾气的原因,将雌性的海牛当做了“女人”,所以海牛才被叫做“美人鱼”。
海牛(学名:Trichechu;英文名:Manatee)是海洋哺乳动物,形状略像鲸,前肢像鳍,后肢已退化,尾巴圆形,全身光滑无毛,皮厚,灰黑色,有很深的皱纹。
二、海牛为何会被认为是美人鱼的原型
1、提到美人鱼,在我们印象中的形象是人身、鱼尾,身材细条,留着一头披肩长毛,外观妩媚动人的。当然,我们对美人鱼的形象来源于影视作品,事实上美人鱼与海怪一样都属于一种未知的神秘的海洋生物。
2、所有的神秘未知生物都不是空穴来风,美人鱼也不例外,美人鱼的传说最早源于我国,后来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传说,而关于美人鱼的原型也是众说纷纭,到了如今,关于美人鱼的原型比较认可的说法就是海牛,这种胖胖的水生哺乳动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3、美人鱼是个偏现代的叫法,在起初,它被称为南海鲛人,最早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
4、上书: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注:离耳,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
5、在东晋时期的一本笔记体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6、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7、大意就是南海有鲛人,像鱼一样在水中生活,从来不会放弃纺织的工作,哭的时候滴出来的眼泪可以化作珍珠。
8、其实关于鲛人的记载并不仅存于这些志怪小说中,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也有一段相关的描述:
9、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10、这段记载中的人鱼膏就是从人鱼体内提取的,而且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到了西汉时期,鲛人已经被称为人鱼了,并且这段记载也道出了秦始皇陵墓中长明灯久亮不灭的原因:用了人鱼脂肪。
11、到了南宋时期,对人鱼的描述就更加详细了,比如《史记集解》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12、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洢水
13、大意是人鱼的叫声像小二啼哭一样,有四条腿,外观像黑鱼。而到了宋朝《太平广记》中的记载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14、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
15、大意就是东海有人鱼,大的约2米长,头部特征跟人差不多,都有腿,皮肤白皙,没有鱼鳞,但有细毛,很短,头发很长跟体长差不多。
16、从如此多的古代记载和描述看,美人鱼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古人曾经目睹过它们的存在,尤其是关于长明灯的描述,更加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古人不仅仅见过美人鱼(古称人鱼),还抓到过并用它的脂肪熬成了油。
17、但是,人鱼的原型之所以有很大的争议,原因就是在不同朝代关于人鱼的记载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既然这样,为何最终都指向了一种怎么看都不像的动物海牛呢?我们接着聊。
18、从上面关于人鱼的记载看,我们几乎是找不到共同点,因为起初的记载中人鱼都是无足的,但是后来的都有足,而且通过南宋时期的描述看,它更像是娃娃鱼,也就是大鲵,只是相比较其他几种描述,南宋的记载差异太大了,而且大鲵为食纯淡水的生物,所以,我们先排除了大鲵。
19、排除了大鲵后,我们再来综合一些记载中的描述来看一下海牛为什么是最符合描述的人鱼原型?
20、海牛是一类海生哺乳动物,与鲸豚类都已经高度适应海洋的生活了,不过海牛与鲸豚类的亲缘关系非常远,前者属于海牛目,后者属于鲸目,海牛目与陆地上的长鼻目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21、如今的海牛目分为海牛科和儒艮科两个科,这两个科下的动物都叫海牛,不过,海牛科下的动物均为海洋动物,是不会出现在淡水中的,而儒艮就不同了,它们大多数时间在海洋中,偶尔也会出现在淡水中,所以基于古人在淡水和海水中都看到过人鱼,它应该就是儒艮了。
22、除了栖息环境外,儒艮要比海牛小很多,大的体型不过3米,普通的都在2米左右,这符合《太平广记》中对人鱼体型的描述。
23、而且儒艮的皮肤也比较光滑,上面的细毛比较的稀疏,这一点也符合《太平广记》中的描述。最关键的是儒艮生性胆小谨慎,所以古人看到它们通常是远远的,距离拉开了,画面就模糊了,而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儒艮这种头部少毛的特征远远看去确实与人有一定的相似度。
24、并且儒艮作为一种哺乳动物,雌性的哺乳器官也非常的明显,在哺乳时,雌性儒艮会用两条前肢抱住幼崽,然后身体的一半离开水面,这个场景远远的看起来就像是一位女子在哺乳一样。
25、最后就是人鱼膏了,儒艮如今是易危物种,它们曾经被人类大肆的捕杀,而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厚厚的脂肪,一头成年的儒艮能提炼出50-60斤的油脂,这些油脂是古代重要的照明原材料之一,而且其燃烧慢、亮度高的特点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26、人鱼不一定是美人鱼,从古代的多次记载看,人鱼应该是确有其事,但它的原型因为记载的不同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因此,人鱼可能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水生动物,如果从现存的动物中找一个与描述最为接近的动物的话,那就是儒艮了。
三、为什么海牛被称为"美人鱼"儒艮的海牛
]海牛又有“美人鱼”之称。这一称谓的由来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那时美洲大陆刚刚被发现,欧洲各国纷纷派船去美洲探险寻宝。每当黄昏日落,或者明月高悬的时候,海上漂泊的探险者和水手们,常常会透过弥漫的水雾,看到一些袒胸露肤的美丽“女人”在海上游泳、嬉戏,还有的把自己的“婴儿”抱到胸前喂奶。而这些“女人”的下身像鱼一样,她们时而出现,时而又被海上的迷雾遮住,因此,“美人鱼”的传说也随之诞生。其实他们看到的是母海牛。母海牛的乳房丰满,高高隆起,像人的拳头那么大,还生有一对4至5厘米的乳头,当它给幼仔哺乳时,常用两个肥大的胸鳍抱起幼仔露出海面,所以在傍晚或月色朦胧中使人容易产生错觉。
在我国古代也有美人鱼的传说。最著名的是宋朝《徂异记》中的记述:“查道使高丽,见妇人红裳双袒,髻鬟纷乱,腮后微露红鬣,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恋而没—————乃人鱼也。”美人鱼在南海一带还被称为“南海鲛人”。传说有一条“鲛人”被渔夫捕到,好心的渔夫不忍加害,把它放回大海,“鲛人”感恩,流下的泪水变成了珍珠。
美人鱼的传说,富有浪漫色彩而广为流传,风靡全球。1912年,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故事,用紫铜雕塑了“美人鱼”的塑像,置放在哥本哈根港口的沙滩上。那半鱼半人的“海姑娘”,成为今天丹麦的象征和骄傲。
其实,海牛的“面相”很丑怪。正如航海家哥伦布在1493年的航海日记中写到:“美人鱼”不像寓言中描写的那么惹人喜爱。它有两只深陷的小眼,没有耳轮,偌大的鼻子连着上唇,隆然鼓起,两只可以闭合的鼻孔位于顶端;下唇内敛,嘴边生着稀疏的短髭。前身两侧各有手臂似的前肢一条,顶端外侧尚有指甲,与大象相似。后肢退化,肥大的身躯向后渐渐收小,末端有一似鱼尾鳍的扁平尾巴,外形呈纺锤形。体长2.5-4.0米,体重400公斤左右。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广西合浦沙田的渔民视儒艮(海牛)为“神异鱼类”,从不捕捉。有一位老渔民曾经看到过三十几头“美人鱼”在浅海的滩涂上玩耍的情景。
美人鱼”实际是生活在海洋和河道中的海兽,叫海牛。这种动物目前仅有四种,在我国南海一带有种叫儒艮的海牛,就是"美人
鱼"的一种。海牛与人颇有些相似之处。首先是它有力气,能够站立在海洋中;其次是海牛的乳头位于前肢根部的地方,也就是胸
部的位置,当它们处于哺乳期时,会变得非常突出,与女人的双乳相似,第二是海牛有2个外鼻孔,而且具备了关节,使它能灵
活地运动前肢。虽然海牛外形与人类千差万别,但是,当它们从波涛凶涌的大海中探出半身时,朦胧中我们还是对它会有一种"
贵妃出浴"的感觉,再经过文学家的渲染,动物学家的肯定,儒艮就有了"美人鱼"这样优美的名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