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1、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念饥机是ENICA,它诞生于1964年2月14日。
2、ENICA可以说是为了军事战争需求而诞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计算发射的炮弹的着落点,需要处理大量的军事数据,而当时使用的手摇计算机因为计算都很慢,无法满足在短时间内计算出结果的要求,因此成立了一个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和莫利奇领导的研发团队,来研发一种有更快的计算速度的计算机。
3、为了代替手动开关,研发团队便将视野放到了电子管上,希望能用电子管来作为“电子a开关”以提高计算速度。于是在1964年2月14日ENICA便诞生了。这个计算机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整个计算机占地面积达到了一百五十平方米,计算机的总重量达到了三十吨,整个计算机使用了一万八千多只电子管,七千多个电阻,六千多个开关、一万多个电容以及五十多万条电线。整个计算机桥闹的耗电量是相当惊人的,总耗电敏高罩量达到了一百四十千瓦,虽然现在看来每秒进行五千次的加法运算或者四百次的乘法运算,虽然现在看来这个计算速度是很慢的。
二、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简称AB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为艾奥瓦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在1937年至1941年间开发。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对于传统的大型机,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核侍祥成电路等四代,如表l1-1所示。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开发了长城、方正、同方、紫光、联想等系列微型计算机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改搏他的谈颤学生爱克特(Eckert)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由于吃电很凶,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三、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埋指如。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成的,那时,随着火炮的发展,弹道计算日益复杂,原有的一些计算机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快速的计算工具。
这样,在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在当时电子技术已显示出具有记数、计算、传输、存储控制等功能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它装有 18 000多只电子管和大量的电阻、电容,第一次用电子线路实现运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 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
1、弯启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2、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逗丛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3、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