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莫言原名叫什么名字,以及莫言原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莫言原名为啥笔名莫言
1、莫言原名是管谟业。莫言对笔名的由来解释如下:
2、一、本名是管谟业,中间的“谟”,左右两部分拆开来,便是莫言二字。
3、二、经常乱说话,给父母亲带来很多麻烦,所以自己取名莫言,就是希望少说话。
4、三、一名作家如果老说话,就没有精力来写好小说。作为作家,就应该少说话,用笔来说出皮雀自己想说的话。
5、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滚老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燃备早“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6、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7、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受采访时,莫言表示诺贝尔文学奖有“死亡之吻”一说,很多作家获奖后就很难再写出好作品,因为他们容易陷入繁琐的事务中。“一名好的作家应该做的不是开会、接受记者采访,而是安心写作。”
8、人民网--莫言解释笔名缘由:“小时候乱说话所致”
二、莫言的原名叫什么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2014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莫言的主要作品:《红高粱家族》、《春夜雨霏霏》、《蛙》。
《红高粱》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红高粱》主线是“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发的造反势力,有的是混乱和无纪律的地方首领。他们没有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主动宴坦意识。他们反抗的原因来源于为自身的生存而抗争。
《春夜雨霏霏》,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的处女作。这是一篇书信体短篇小说,原题叫《雨夜情思》,写一个结婚不久的少妇在一个春雨霏霏的夜晚想念自己远在海岛上当兵的丈夫。
《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21世纪初期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
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进程的同时,成功塑造明返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全书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意味和张力。激祥饥
三、莫言原名叫什么名字
1、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岁余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年,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该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蓬勃的语言,描写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民间抗日故事,赞颂民族大义,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滥觞。侍雀唯
3、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6月,莫言《一斗阁笔记》获第十二届《上海文学》奖特别奖;8月,以朗读者的身份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第三季》。
4、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老培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