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奥斯汀的简介的一些知识点,和简 奥斯汀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简·奥斯汀的真实爱情经历
1、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2、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3、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4、到今年7月18日,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已逝世180周年,但其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却经久不衰。近年来,她的名著《傲慢与偏见》、《爱玛》等还被搬上银幕,而且依然走俏影坛,深受观众欢迎。
5、奥斯汀的艺术之树何以常青?怀着好奇心,笔者作为驻英国记者时,在一个明丽的夏日造访了奥斯汀的故居。
6、故居坐落在汉普郡阿尔顿小城西南一英里处的查乌顿村,离奥斯汀的出生地汉普郡史蒂文顿村仅10英里之遥。这是一幢朴实无华的两层楼建筑(见下图,本文作者摄)。房舍一面临路,三面花园环抱,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据说,路旁的古栎树是奥斯汀当年亲手栽的。临大路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简·奥斯汀故居”。如今这里已成为简·奥斯汀博物馆,常年对公众开放。
7、步入故居,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宁静而典雅,正与主人文静的性格合拍,奥斯汀也称赞这里是她创作的“伟大的宝库”。的确,她令人钦佩的创作效率,正是得益于居室内朴素和谐的环境:坚实的木质地板,一些小摆设都放在恰当的位置,墙纸花纹简练而协调,墙上的名画色彩明朗、人头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呼唤着作家的灵感。
8、1809年7月,简·奥斯汀的兄弟埃德沃德把他在拿慧查乌顿的这幢房产转让给他母亲和姐妹们后,奥斯汀就定居在这里。她在操持家务之余,偷偷地进行写作。在七年半的时间里写成了6部非凡的小说:《理智和感伤》、《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燃燃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后两部小说还来不及出版,奥斯汀因染上结核病而逝世。奥斯汀的哥哥亨利在她死后主持了《诺桑觉寺》和《劝导》的出版,并公布了她的真名和身份。
9、这所房舍有一扇著名的能发出“声响之门”,其响声能使奥斯汀事先知道“有人来了”,以便悄悄地收起她正在写作的纸笔。博物馆里还展示着奥斯汀许多作品的手稿和亲笔信,以及她当年写作用的据说是来自中国的桌子。这张桌子酷似一台缝纫机,遇有人来,纸笔放进桌内,桌面一盖便“天衣无缝”。它与“声响之门”默契配合,为奥斯汀“偷偷地写作”服务。遗憾的是,门在后来重新安装时方法不对,现在已经不能发出声响了。但它却不失为一个提示物,即奥斯汀那些知名的小说是在半秘密状态下写成的,也只有奥斯汀才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写作的艰难和多少不为人知的情感。奥斯汀的辛劳创作并未给她带来多少酬劳。她一生节俭,在41岁辞世时,仅留下561.7英镑的积攒。
10、据讲解员介绍,奥斯汀出生于一个皮敏虚乡村牧师家庭,父亲能即兴赋诗。奥斯汀从小在家阅读父亲收藏的古典文学书籍和流行小说,并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14岁时,她就写成了她的处女作《爱情和友谊》。1801年夏,奥斯汀热恋中的男友不幸去世,使她深陷痛苦之中。翌年,她曾接受一个大地产主的求婚,但第二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奥斯汀意识到:单纯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何况,自己根本不爱他,怎能共同生活?结果,她终生未婚。
二、简奥斯汀和简爱是一个人吗
1、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2、简爱是《简·爱》的女主人公,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亮神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3、简·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局唤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敬腊亏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
4、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汀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
5、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汀这个真名。
三、简***奥斯汀的简介
1、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禅绝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中文名:简·奥斯汀外文名: Jane Austen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斯蒂文顿小镇出生日期: 1775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 1817年7月18日职业:小说家主要成就: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代表作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劝导》
2、《理智与情感》又名《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
3、《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4、《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 1814)
5、《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 1818,死后出版)
6、《劝导》(Persuasion, 1818,死后出版) [/color][/b]
7、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一个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名字。她的小说《傲慢与激衡偏见》以及据此拍摄的电影恐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最近调查统计,《傲慢与偏见》在英国人最喜爱的小说贺铅姿中,名列第二。《爱玛》(EMMA)是这位女作家的第四部作品,一般都认为是她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
8、有看过她的书吗?如果有你最喜欢她的哪部作品?《傲慢无偏见》与《爱玛》哪个更好看?
9、我也很喜欢《傲慢与偏见》。不过我也就看过这本。请问简的小说有什么特点,给你是中什么感觉?
10、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简·奥斯简介简·奥斯简介,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