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暗线光谱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暗线是什么意思,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暗线光谱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光谱分析仪的发展历史
根据现代光谱仪器的工作原理,光谱仪可以分为两大类:经典光谱仪和新型光谱仪.经典光谱仪器是建立在空间色散原理上的仪器;新型光谱仪器是建立在调制原理上的仪器.经典光谱仪器都是狭缝光谱仪器.调制光谱仪是非空间分光的,它采用圆孔进光.根据色散组件的分光原理,光谱仪器可分为:棱镜光谱仪,衍射光栅光谱仪和干涉光谱仪.光学多道分析仪OMA(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是近十几年出现的采用光子探测器(CCD)和计算机控制的新型光谱分析仪器,它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诸功能于一体.由于OMA不再使用感光乳胶,避免和省去了暗室处理以及之后的一系列繁琐处理,测量工作,使传统的光谱技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OMA分析光谱,测盆准确迅速,方便,且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光谱分辨率高,测量结果可立即从显示屏上读出或由打印机,绘图仪输出.目前,它己被广泛使用于几乎所有的光谱测量,分析及研究工作中,特别适应于对微弱信号,瞬变信号的检测. 4.2光谱仪色燃羡散组件的选择和光学参数的确定 4.2. 1光谱分析仪色散组件的选择在成像光谱仪设计中,选择色散组件是关键问题,应全面的权衡棱镜和光棚色散组件的优缺点[140-al)直读光谱分析仪是“汉化”了的光谱分析仪,操作更加简便明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第一阶段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皮渗拍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与本生(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喊改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第二阶段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这一年澳大利亚的瓦尔西(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Hilger, Varian Techtron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参阅参考文献〔1〕第三阶段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2-10-14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了一步。近年来,塞曼效应和自吸效应扣除背景技术的发展,使在很高的的背景下亦可顺利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基体改进技术的应用、平台及探针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技术(STPF)的应用,可以对许多复杂组成的试样有效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参阅参考文献〔2〕第四阶段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用技术(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谱-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与不足<1>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ppb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10-10-10-14g。<2>分析精度好。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等和高含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差可<1%,其准确度已接近于经典化学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精度一般约为3-5%。<3>分析速度快。原子吸收光谱仪在35分钟内,能连续测定50个试样中的6种元素。<4>应用范围广。可测定的元素达70多个,不仅可以测定金属元素,也可以用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非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5>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6>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不足之处是多元素同时测定尚有困难,有相当一些元素的测定灵敏度还不能令人满意。
求采纳
暗线光谱和吸收光谱是一个意思吗
暗线光谱
dark-line spectrum
实质上是吸收光谱。
选择性吸收物质被连续波长辐射照射时,产生的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一些暗线组皮唯成的线光谱。
钠蒸气被白炽灯照射后,经玻璃棱镜态旦色散,在投影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色散彩带连续光谱中钠568.822,588.955,和589,592nm的暗线。
暗线光谱又叫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原子吸收白光帆握扰里相应波长的光后产生的光谱,白光本来是连续的,一部分被吸收了之后就产生了暗线。
什么是光谱检测
光谱检测就是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光谱检测其优点是灵敏,迅速。历史上曾通过光谱分析发现了许多新元素,如铷,铯,氦等。根据分析原理光谱分析可分为发射光谱分析与吸收光谱分析二种;
根据被测成分的形态可分为原子光谱棚亩分析与分子光谱分析。光谱检测的被测成分是原子的称为原子光谱,被测成分是分子的则称为分子光谱。
扩展资料:
介绍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10(10的负10次方)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检查半导体材料硅和锗是不是达到了高纯度的要求时,就要用到光谱分析.在历史上,光谱分析还帮助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元素。例如,铷和铯就是从光谱中看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特征谱线而被发现的。光谱分析对于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也很有用。
十九世纪初,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它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最初不知道这些暗线是怎样形成的,后来人们了解了吸收光谱的成因,才知道这链竖森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吸收光谱。
仔细分析这些暗线,把它跟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人们就知道了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氦、氮、碳、氧、铁、镁、硅、钙、钠纤模等几十种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谱检测
暗线光谱的介绍
暗线光谱是选择渣模性吸收物质被连续波长辐射照射时,产生的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一行梁慎些暗线组成的线光谱档敬。
什么是传统光谱
光谱是用来鉴别物质、发现新元素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的重要依据.光谱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两大类.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其中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而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的发射光谱是一些不连续的亮线,叫做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光谱.还有一些物质的发射光谱呈带状,是由该元素的原子团或分子发射的,叫做带状光谱或分子光谱.
吸收光谱是指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波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所以吸收光谱是以连续光谱为背景的若干条暗线.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
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又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特征谱线为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保障.光谱分析就是使用分光镜、分光仪、单色仪、摄谱仪、投影仪、记录仪和计算机等光谱仪器和分析仪器,通过对各类光谱的产生、拍摄、观察、记录等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分析与研究.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特别是地质、矿产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现代航天事业和对外星球的探测中,光谱分析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磨含唯景.
这里,我们选了十幅有代表性的各类光谱图例.
a.氢的明线光谱;f.高压汞灯的明线光谱;
b.氦的明线光谱;g.荧光灯的明线光谱;
c.瞎培氩的明线光谱;h.钠的吸收光谱;
d.钢的明线光谱;i.白炽灯的连续光谱;
e.氙的明线光谱老晌;j.太阳的连续光谱(其中有暗线).
关于暗线光谱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