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忽必烈是谁和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忽必烈是谁以及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忽必烈是谁的儿子啊
忽必烈是拖雷的儿子,是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提到元朝,很多人都会想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两位名人。其实忽必烈的父亲托雷也很有名,从小就经常跟随父亲成吉思汗出征,拥有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曾被任命为主帅攻打金朝。
当时成吉思汗想把自己的王位传给托雷,但是蒙古人的风俗规定,王位不能传给最小的儿子,因此成吉思汗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托雷因为辈分的原因,没有办法继承大业,但是他的儿子忽必烈却完成了他的心愿。
忽必烈和父亲托雷一样,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处理朝政也很有自己的主见,在位期间创立了行省制,而且还巩固了中央集权,让当时元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提升。
忽必烈的姓名由来
忽必烈,在拉丁化蒙古文中为Oubilai。在蒙古语中,qubi意为“份子”,qubila为动词“分配”。蒙古习俗,常以新生儿所遇重要的人、物、事件取名,而忽必烈出生时(元太祖十年,1215年),正逢成吉思汗攻取金中都之际。
成吉思汗命汪古儿等尽取金都府库财物,“每留一份为成吉思皇帝献,余则敷表有差”。此次收获,自成吉思汗建国以来是最丰盛的一次,其“表分”自是一大盛事,忽必烈适生其时,故而由此取名。
忽必烈是谁杀的
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元世祖忽必烈死后谁继承了皇位
在元世祖忽必烈去世之后继承皇位的人是元成宗铁穆耳。据史籍记载,忽必烈共有十个儿子,其中年纪最长的为孛儿只斤·朵儿只。不过此人并非嫡出,且在元朝尚未建立之前便已英年早逝。朵儿只逝世之后年纪仅次于他的真金便成为了忽必烈的长子,与此同时他还是嫡子。凭借这嫡长子身份,真金于至元十年被立为皇太子。
真金的太子之位坐得并不安稳。其中在至元二十二年时朝中有一名叫答即古阿散的人探知南台御史曾写下一封内容为“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的文章。真金因心知忽必烈无意禅位而在听闻此事之后深觉惶恐,此章也因此秘而未发。而答即古阿散在得知此事之后便想借此将真金拉下台,于是就差人前去拿此章意欲将此事上告给忽必烈。但是御史台都事得知之后先一步向忽必烈坦白了这件事情,之后当朝丞相又带头谢罪,忽必烈的怒气因此得到缓解。
之后答即古阿散不仅没能扳倒真金,反而还坐奸赃论死。不过真金因为这件事情日夜忧虑,还因此成疾,最后还因此病故。真金去世之后忽必烈并未再立太子,而身为真金嫡长子的甘麻剌则被大多数人默认为正统皇位继承人。话说忽必烈虽然没有明确将甘麻剌立为皇太孙,但是他专门为其设立“内史府”的举动还是体现出了他是有意将皇位传给这个孙子的。
但是相比起这个长子,身为真金正妃的阔阔真却更为喜爱第三子铁穆耳。至元二十四年的时候,铁穆耳受忽必烈之命带兵前去攻打叛王哈丹,因表现出色而渐得忽必烈重视。至元三十年,铁穆耳正式被授予皇太子宝。第二年正月忽必烈逝世,铁穆耳在其母妃以及多位朝中大臣的助力之下顺利登上皇位,是为元成宗。
忽必烈是谁介绍一下.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这里任诸儒臣兴立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师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的消息传来,忽必烈仍挥军自阳逻堡渡长江,围鄂州(今湖北武汉),并以军接应从云南北上的兀良合台军。这时,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征兵图谋汗位,忽必烈立即采纳汉人郝经的献计,与宋约和,轻骑北返燕京。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10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拥戴下,称大汗于和林。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在与阿里不哥鏖战的同时,中统三年(1262)春,益都行省李乘机叛乱,被忽必烈迅速镇压。李的叛乱引起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这些家族的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则可严密对汉人的防范。此外,又在各级政权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权,使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中统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为至元。经过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损益,新王朝的各种制度大体上确立下来。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次年,确定以大都为首都。中央集权政治的重新确立,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对人民的赋役剥削限制在一定的数额之内,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如立司农司、垦荒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等。但是,这个政权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后旧制。这些制度在元代始终保留下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元代的社会矛盾愈益激化。同时,忽必烈又积极着手消灭南宋的战争,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十三年,下临安,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全国统一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都有了发展。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年80岁。葬漠北起辇谷(在今克鲁伦河上游肯特山南麓)。忽必烈一生知人善任,重视建军治军,维护国家统一。他主张政治与军事并用,战抚兼施,注重集中兵力,避免两线作战;善于运用远程奔袭、迂回、围歼以及步兵、骑兵、砲兵、水兵联合作战等战法,夺取胜利,为元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
采纳哦
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什么人
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爷爷,忽必烈的父亲孛儿只斤·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扩展资料
忽必烈为政举措:忽必烈恢复的行政机构治愈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争创伤。宋朝灭亡后,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而且还尽一切努力得到了当时任职官员们的个人的效忠。
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忽必烈称其为董大)、刘秉忠、张弘范等,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马掌管国家财政。
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他设立“司农司”、“劝农司”等专管农业的机构,以劝农成绩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并令人编辑《农桑辑要》于至元二十三年颁行全国。
成吉思汗为政举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
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忽必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木真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